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自信就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力的确信、肯定、认可和依赖的稳定性心理特征。这种稳定性特征表现为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情感依托,在与外来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时,也依然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坚持与信赖。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动机,是应对异质文化的防火墙,也是实现民族强大的定心丸。"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文明初祖和华夏初祖。在翻译实践中,需要以文化自信为指导,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框架内,对"黄帝"所承载的文化有充分的肯定和传递,在译语中以不损原语文化本真的基础上予以呈现。目前"黄帝"的英译版本存在着很大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区域间交流不断加深,教育水平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得到更多重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民族特色鲜明、群体融入存在差异及性格与心理特征明显等特点。民族文化融入民族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是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及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民族文化融入民族教育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以"互联网+"为主渠道,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创新发展民族教育;以"五个认同"为基本点,增强多民族团结教育;秉承民族文化多样性理念,融合中求同存异是构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专业化教育和职业化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理论的实践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日益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实现与西方社会工作平等"对话"的基础。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中,文化适切性的哲学思考显得更为迫切。在本文中分析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三个涵义,提出了"镜、根、源"的观点,也透视了文化适切性价值取向中的中西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中国文化古今差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休闲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以希腊文明为发端的西方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休闲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东西方在休闲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东西方文化对"时间"观念的不同理解有关。这一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休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休闲则是一种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构想,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统筹发展为目标,深深地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中。文化不仅为城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为城乡发展提供一种前瞻性的终极关怀理念。城乡文化一体化是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之间由冲突到和谐,最终实现两元共生的文化发展目标的过程。本文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了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以期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在进行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文化能否被理解是决定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文中以葛瑞汉所翻译的<道德经>第一章为例,以他对"道"的跨文化翻译为个案,试图探讨中英翻译过程中文化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的蓝色隐喻有着相同点,更有着差异,其表现为蓝色在两种语言中喻意的不同,尤其表现在英语的"blue"和汉语的"蓝"在文化内涵上的不同。"蓝"与"blue"文化内涵存在相似性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人类对共同的自然世界的感知的相似性,或是出于人类共有文化的相似性。而差异性的存在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认知原型与语义演变的差异;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色彩运动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试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抢滩"网络文化以占先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社会中多元文化冲突的挑战,应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整合,培育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促进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网民的思想意识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民族"和"区域"的三维视角,力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层面对西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如何识别"和"文化资源如何开发"这两个问题做出更好地解答。文章以文化价值取向为基点,从逻辑方面对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破解。即,通过对文化价值取向条件收敛性的拓展,逐层分析了文化资源开发的起点和路径问题,并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具体探讨了"前台"、"后台"分置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将文化价值取向的条件收敛性视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具体展现特征,从逻辑上可构筑文化资源开发的起点,进而把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理解为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在具体开发模式上,需要设置"后台"以保护文化精髓,设置"前台"以供商业性质的开发,从而实现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并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幸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对"什么是幸福"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如何实现幸福。目前理论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主张用文化幸福取代以往对经济幸福的追求。本文从价值观的层面探讨文化幸福如何超越经济幸福,并且在文化幸福遵循"内在价值观"的基础上,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对幸福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为例,说明不同层面的文化所主张的文化幸福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梦"的实现即文化复兴入手,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现代性意义,即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良好秩序,同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对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进行分析,包括提高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结合的理论建构力,培育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土壤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和养成建设。  相似文献   

12.
"保护还是开发"作为中国申遗实践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当代文化中产业与精英两个文化阶层借助官方观念错位而展开的话语竞争,忽略了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关注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标志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后申遗"时代,文化觉醒引发的文化归属存在"误认"可能,遗产公共性则是觉醒的遗产持有者,以遗产为公共性实现的符号媒介,借助遗产媒介实现公共参与与群体沟通,避免"误认"。在当下申遗实践中,遗产公共性已在"遗产话语"、"遗产表演"、"遗产资源"与"遗产行政"四个维度发生。遗产公共性的社会建构应落脚在遗产的"文化再生产"上。  相似文献   

13.
以农民工文化生活为代表的"农民工问题"正成为学术研究中重要的问题领域。社会稳定层面的认识是农民工文化生活问题提出的重要思路,研究中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困境根源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形成了很多成果,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是"富裕"这一共和国梦想的更深层次追求,它仍是在"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理想中展开的。在"文化"成为重要政治和社会抓手的今天,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念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间的交流通过翻译来实现.翻译标准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是"等值理论","文化等值"为其一.Nida将文化分为五类.而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交流起着巨大的、隐含的影响.本文试依客观语言现象分析来探讨因"价值观念"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纳西族地区随着旅游经济的助推在主动或被动、局部或整体地参与到这一发展趋势中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了"文化危机"、"文化焦虑"等问题。作为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纳西族而言,在面对全球化视阈下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中,不能以"邯郸学步"或是固执己见的态度面对,而应在传统文化核心定势的"护航"下,对"异质文化"进行合理利用,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当代中国大学文化正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和考验。如何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困惑与问题,创造性地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此,我校邀请几位专家以"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为主题进行了座谈,就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实然"与"应然"、"定位"与"使命"、存在的问题与建设的路径、大学文化的性质以及以策划来统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工作和构建富有特色的大学激励文化等,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7.
如何消解中西方法文化之间的冲突,并实现两者的和谐,是近代以来中国法文化学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晚清知识分子提出"中体西用"论,试图以"西学"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合法性;新儒学者们的"文化转型"论,则希望从传统儒学中创造性地转化出宪法文化。这些文化策略都以失败告终。要实现中西方法文化的和谐,就必须坚持"在法治的框架下扬弃传统文化"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知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的转变,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面临着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种文化认同危机的理论表现即为中国如何处理"古今中西"关系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发展的备受瞩目,中国逐渐走出文化危机开始真正意义的文化自觉,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才得以应对文明冲突,实现文明的对话,最终构建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视域下,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民族文化认同处于不断转型与重构之中,作为文化产业与艺术领域中重要一维的动漫产业,在呈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及建构文化身份上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文化霸权及其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渗透,必须积极提升我国动漫的原创性能力,只有认清已经并正在变化着的境遇环境与实践场域,突破原创性瓶颈,才能使国产动漫在全球化文化博弈中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具体来说就是,重视受众解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清醒与冷静的头脑在对话与交流中努力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符号,巧妙灵活运用"球土化"策略,实现艺术与市场双丰收。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存在理念上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无"主"兼无"序"的问题。因此,必须理清高校文化发展的轨迹,在传承历史中,不断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必须以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为统领,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构;必须化学校文化为内在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学校文化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