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是荀子鉴史思想的立足点.其内容主要有"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及在此基础之上坚持"礼治"为本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于清代小说《风月鉴》的作者知之不多, 其姓名、籍贯等问题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依据新发现的《固始吴氏秉义堂支谱》《光州吴氏家墨》等文献资料, 并结合《风月鉴跋》中关于作者的介绍, 可以确定《风月鉴》的作者为吴贻棠(1779—1829), 河南光州固始县张庄集(今河南淮滨县张庄乡)人, 出自清代河南著名的科举世家—固始吴氏家族。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西方儿童文学,东亚儿童文学起步较晚,童话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也非一帆风顺。20世纪30年代,中韩两国都曾发生过关于"否定童话"与"捍卫童话"的论争,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儿童文学需要幻想精神,要培养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具有幻想力的童话为之助力。知史可以鉴今,时隔近90年,发生在中韩两国的这些有关童话的论争,依然可以引发我们对儿童文学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杨简通过"扇讼"之问接受了陆九渊的"本心"思想,强调了"本心"澄然清明、自然静定、自善自明、知是知非、圆融自足的特点.并通过"鉴中象"之喻,回答了"心"与万物的关系,指出"心"作为"镜"乃"虚明不动",而世间万物虽然纵横交错,变化万状,但都不过是自然而然地映现的镜中象.在此基础上,杨简进一步提出了"举天地万物万化万理皆一"的观点,说明了万物、万化、万理的同一性,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一"、"我"、"己"诸范畴与"心"之间的同质异称关系.最后作者辨明杨简之学并不是所谓的"唯我论",而是"心本论".在论述中,作者指出了杨简之学对陆九渊之学的深化与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寻从"五一口号"肇始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挥创新性和创造性,实现政治吸纳、联合、稳定、增进共识、政治协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政治文明互鉴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构成了一个以"读书做人"为内容的小专题.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医药学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明代中药学知识的传播途径及特点作简要阐述,以鉴往知今,为当代中医药学知识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王夫之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夫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中,总结和批判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运用他所发展了的气一元论,在"理气"、"道器"、"动静"、"能所"等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把中国传统的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学风上,他复兴了经世致用哲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力行而后知之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知行相资以为用"的知行统一观.王夫之的文化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陕北地区新编地方志书秉着新志新修的原则,在编撰过程中,从材料应用上、种类类目上、内容取舍标准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修史编志目的是鉴古知今,为人所用,因此陕北地区新编地方志有较强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行均《龙龛手鉴》引字书考述黄震云(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北京100192)(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北京100192)摘要:《龙龛手鉴》的编写目的是为契丹民族的佛教徒提供修学知源、探义悟道的镜子。其音韵文字、雅俗兼收的特质,具有创造性和里程碑意义,构成了其语言学价值。面对大众,客观上承担了文化普及和提高的责任。对传统字书著作的引用广泛,由于引书已经失传的不  相似文献   

13.
从老子关于"知"的思想入手,有助于我们把握老子思想的内在理路。老子把人类的知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有分别心之知、通达变化之知、不知之知(或"自知之知")。由此可以说,《老子》是"变化之书",更是"论道之书"。  相似文献   

14.
《孟子》有"见而知之"与"闻而知之"说,但语焉不详。早于《孟子》的帛书《五行》对"知"、"之"以及见知与闻知的结果——智、圣进行了全面的界说。"闻而知之"的"之"指"君子道","见而知之"的"之"指"贤人"及贤人之德。"知之"的"知"包括心知与践行,心知强调内心的体验与积极思考,在帛书《五行》中即为"思"。践行是在心知基础上的实践。智、圣既是实践主体认知领悟的能力,又是实践主体经由见知、闻知而形成的德行境界,它们还是天人到德善的转折点,是五行与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4-6世纪的北朝十六国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汇",并由北朝主导,实现了再一次的全国性统一。"中国化"的佛教,在其中发挥了"文化中介"与"文明纽带"的作用。客观分析、综合考察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之间"应然"与"实然"的关系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当今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如何积极开展对话交流、文明互鉴,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史上最早系统思考有效教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提倡的是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果"的教学,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在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收获,在价值观等方面有新的认知、新的发展;通过"有效益"的教学,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学会做事,学会生存;通过"有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成功。如此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大教学论》有效教学思想对当今教学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讲授高师《世界古代史》课程时 ,若能注重历史智慧的启迪功能 ,鉴古知今 ;并从世界史整体的角度综合概括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历程、共性及其发展规律并比较分析古代各国各区域历史发展的差异、特色与个性 ,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举谣言"与东汉吏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汉的君主有仿效古代听百姓的歌谣而知施政及地方官吏得失之意,此举要收正面效果,必须使民能自由发表意见,以及君主不受干扰,确以民意为鉴,舍此徒具虚名而已.东汉之事例可为证.  相似文献   

19.
郭允蹈所著《蜀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它记载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在宋代以前的历史发展变化,并将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结为一体,提供了新的历史表述方式。《蜀鉴》具有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和历史军事地理特点。同时,由于《蜀鉴》征引甚众,保存了大量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最近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吴建民博士的新作———《中国古代诗学原理》。这是一部系统整理古代诗学理论、建构中国古代诗学体系的学术专著 ,是作者经过近 2 0年的学术积累、思考、升华而撰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它在李壮鹰《中国诗学六论》和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的基础上 ,把中国古代诗学的体系化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中国传统文论走向现代、服务现代、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重“史”的优良传统 ,鉴古知今 ,审时度势 ,治学必先治史是古代学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古代学术的重“史”观念也渗透到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