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间通过订立长期或短期契约展开合作,可以达到节省交易成本的目的。然而,在企业实践领域,企业间订立长期契约除了源于交易资产专用性因素外,还存在非交易资产专用性因素,即关系资产专用性因素。关系资产专用性因素既有利于形成组织间的信任关系,促进持续性的、互惠性的企业社交行为,也有利于规避机会主义损失,从而保证长期契约的履行,是未来企业间长期契约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洋  黄子建 《西部论坛》2021,31(6):96-110
专用性资产赋予企业异质化特征和产品竞争优势,并带来"持续租金",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然而专用性资产的增加也会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过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可能使交易成本的增加超过获取的"持续租金",进而抑制企业价值的提升.在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来形成竞争优势和拓展市场,专用性资产占比的提高会促进企业价...  相似文献   

3.
被许多文献所忽视的行业协会中的纵向联系问题应归于横向联合的企业所需要的行业公共物品以何种交易形式来获取.行业协会由同类企业基于行业公共物品的需求建立的横向联合以及这一横向联合纵向管理下的一个以特定专用性投资为基础的组织共同构成.协会企业间横向联系的加强有利于纵向联系上专用性资产投资水平实现最优化;随着专用性资产存量上升,企业共用性资源价值上升,企业会通过修订已经订立的契约来实现横向联系的强化.  相似文献   

4.
程承坪 《学术探索》2004,26(4):14-17
科斯、张五常等以通用性资产为分析对象,认为企业的出现是由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威廉姆森等人则以专用性资产为分析对象,认为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专用性资产的市场交易费用会很高,企业可以通过特殊的治理结构降低这种交易费用。以上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企业观意味着在企业资源禀赋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效率不可能超过所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值,显然这是不符合现实的。事实上,企业既能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也能通过促使资产的专用性水平的提高而获得产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企业组织理论视角中资产专用性结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易成本经济学分析框架中,资产专用性概念及其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治理结构并分析了企业结构安排的具体方面,以资产专用性为关键维度的治理结构比利用雇主—雇员关系作为原始模型的企业理论更注重企业微观层面的动态变化。现代企业用更灵活有效的、具有综合功能的、以经营活动过程为导向的新组织结构替换传统等级制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向以经营活动过程为中心的体系架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资产专用性如果仅仅是充当微观治理结构中的一个技术装置,而不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发展内涵的概念,那么它就难以支撑起企业组织理论的更广泛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复制和选择性干预的不可能性"是威廉姆森关于企业规模边界的权威性命题,它只看到企业由于资产专用性导致的复制不可能性,而忽视了企业的异质性.流通企业复制的关键在于其资产由专用性向通用性的转化,沃尔玛等企业的规模扩张恰好是由于其通用性引起的.沃尔玛的实证数据证明了流通企业规模复制的可能性定理.零售企业可以复制,而生产企业不能复制.  相似文献   

7.
王文创 《北方论丛》2005,(4):145-148
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是交易成本经济学治理机制的根本性行为假设之一,而专用性资产是治理结构选择的重要维度.当资产专用性很强时,内部组织比市场组织更有优势.利用要挟与反要挟双方博弈,最终促使要挟方履约的机制,得到了克莱因的强调.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11):92-98
关系专用性投资是建立和维持渠道关系管理的重要手段,专用性投资有利于提升双方的关系质量,延长渠道关系持续时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范围和推动渠道成员的合作,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为合作带来额外的价值;但是由于专用性投资的专用和锁定属性,可能也给企业带来高额沉没成本风险,增加了依赖性,使合作处在不对等状态,尤其在条件不恰当或缺乏合理治理机制情况下,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正式契约、关系规范、垂直一体化等治理模式对于保护专用性投资权益有积极作用并能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但是这些模式主要集中于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治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且治理模式适用条件也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专用性投资的未来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从多角度、多纬度研究专用性投资对渠道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不同渠道阶段和渠道情景,专用性投资对渠道关系的影响;研究不同的渠道治理模式对专用性投资与机会主义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区分不同的专用性投资类型,探讨不同类型专用性投资对渠道关系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组织的制度分析出发,以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规制必须处理企业方面的资产专用性,规制机构这一方面的有限理性,以及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组织的制度分析出发,以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规制必须处理企业方面的资产专用性,规制机构这一方面的有限理性,以及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分工和资产专用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升级阻滞的原因,认为沉没成本和原材料的专用性强化了西部产业结构的低端化。实现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是运用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2.
资产专用性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价格成为资源配置机制,我们看不到收入分配不公或敲竹杠等问题的存在,一旦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就会看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经营者敲竹杠问题。而这种经济现象与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面临的资产专用性,并剖析了经营者敲竹杠行为的产生原因,同时提出抑制经营者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政策建议,要将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治理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定理和科斯定理都是以完全市场为假设前提,其中一个重要的隐含前提是市场的交易成本为零,亦即契约完全。然而,由于缔约或交易成本很高,很难预测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契约是不完全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很容易产生敲竹杠问题,从而导致激励与协调不完全。因此,从契约不完全角度分析资产专用性投资与所有权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来说,简单地实行私有化并不是唯一的、首选的方案,而是需要在加大资产重组力度的同时,加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分析日本产业组织的特征 ,并对日本主导产业转换滞后的原因及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主要因素作出解释。日本产业组织的特征是 ,日本相关企业组成企业集团来维持长期性交易关系 ,而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则是终身雇佣制。这些制度安排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腾飞。但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却成为日本主导产业变更的障碍 ,致使主导产业转换滞后。日本经济将面临缓慢而痛苦的结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5.
齐锋 《理论界》2012,(7):35-37
本文考察了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两个关键概念和两种分析路径,结合煤炭企业间横向并购和煤电企业间纵向并购的具体问题,研究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并购类型决策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如果直接从"交易费用———并购决策"路径研究,交易费用理论对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等三种企业并购决策均适用;而如果从"资产专用性———交易费用———并购决策"路径研究,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纵向并购决策的适用性很强,混合并购次之,横向并购很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资产专用性维度,对市场、企业、政府三种组织体制形式所内含的生产费用与管理费用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各自的功能特征、效率边界与规模极限;并进一步从交易技术结构与体制组织的匹配关系上界定了市场、企业与政府的功能边界与作用范围。文章首次推导出两个基本命题社会分工的不完备性、一定交易技术结构下的体制组织缺位。  相似文献   

17.
论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企业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专用性人力资本是每项交易的核心,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在许多方面均比非人力资本的投资更有探讨价值。人力资本的交易专用性是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产物,随着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不仅造成了企业成员个人的人力资本专用性,而且也创造出了企业成员与关系团队不可分离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无论是个人型专用性人力资本,还是团队型专用性人力资本,它们都是企业专用性准租金的来源。人力资本的“团队专用性”和“中心签约代理人”这两个概念或变量可能是控制企业剩余的权力基础和来源。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晋阳学刊》2005,(2):46-49
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作用的增强,“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开始动摇。由于物力资本的稀缺性和专用性不断下降,原有的物力资本所有者独占企业剩余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其特殊的资本特性,要求进入企业所有权结构,分享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19.
在本文中,笔者从资产专用性的视角,破译奥运成就与"金牌风波",研究奥运冠军夺冠前、后的激励一约束机制.笔者认为奥运队员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差异是奥运队员夺冠前后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建立对称的、动态的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特征的跨国市场进入模式选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特征是影响跨国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的文献,尤其是国内文献缺乏对其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将在此方面加以尝试,试图从产业的所有权限制、产业增长率、产业组织特征及资产专用性四个方面评析跨国市场进入模式的产业特征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指出研究的不足并给予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