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俺喜欢的人有很多,老爸、老妈、大舅、小舅,"眼镜飞人"、"乒乓球王""、小乔丹"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俺的老爸。在学习上俺老爸是我的老师,运动中他是我的对手,读书上他是我的引导者……综合指数他就是俺最亲密无间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谁适合创业     
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那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我认识两个朋友,一个创业失败,一个小有成绩。  相似文献   

3.
景仁 《社区》2003,(12)
要是您见了俺,第一印象是那种“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福相;可惜本人既没下过海,也没在餐厅、食堂受过“熏陶”。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娘没有给俺安装经商那根神经,命中注定也没有大厨那份口福,不过,在家里俺可是举足轻重的大师傅。说来也巧,一个爱做饭的大头丈夫阴差阳错地娶了一个不会做饭的小头媳妇。也许是命该如此,她偏偏爱上了俺这个家庭伙夫,而且还是整天抱着菜谱费尽心思挖掘菜的营养,给她烧饭的专职大厨。尽管如此,愣没把爱妻的头吃大点儿,无论怎么吃,她还是小头、小脸、小身材,依然是小巧玲珑,苗条得像是经常受虐待、营养不良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爱在博客     
对于一些人来说,博客是一个书写自己内心情感的好地方,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自己压抑很久的情绪;但在另一部分人眼里,博客则是展示自我的好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形象,展示自己不被人知的另一面。博客就是一个小世界,许多人通过博客进行交流,于是,一些故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私秘博客:当论坛开始降温,当QQ开始沉沦.2006年我们还有什么?博客!今天你博了吗?私秘博客每期为你推荐一篇最隐私、最真实的博客文学,你们需要的,我们给你! (本栏目旨在博客浏览,其中语言与《许愿草》立场无关)几个朋友都遇到了一些麻烦。我为他们难过。但是更祝福他们。每个人都要幸福。苦难过去了。他迟早要过去。我看到了快乐的时光在向我们招手。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今晨,我看到衔着树枝的燕子在50米的半空上飞翔。即便是脆弱的力量。也能筑起固若金汤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的传奇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来电话问:“你有伊妹儿吗?”我说:“这年头了,谁没有伊妹儿。”朋友说:“那你告诉我你的伊妹儿地址吧。”我说:“我拼,你记一下。zhaihua,然后,然后,就是那个小a加圈。哎,你怎么念那个小a加圈呢?”老同学支吾说:“我嘛,我也一直说a圈,人人都懂。”虽然俺是中国人,虽然我们有四大发明,不过必须承认,这个小a加圈:@——并不是中国人的首创。据法国学者的记述,@最初出现于欧洲的中世纪。那时候当然没有电脑,连打字机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杨福久 《新少年》2012,(12):24-25
甲动物和人的趣事就是多。乙今儿唱唱小狼和小东郭。甲(白)东郭先生和狼?这都老掉牙的了,谁没有听说?乙(白)那是老狼和老东郭,现在唱的是小狼和小东郭。甲(白)那妥,俺配合您唱好小狼和小东郭。不过,我得唱主角小东郭。乙(白)我就唱小狼不唱小东郭。只是这"二人转"的角色是根据剧情随时变换的——有时候您就不只是唱小东郭。  相似文献   

8.
听说我采访了龙应台的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说——那应该精彩。人们印象中的龙应台似乎是一个不得了的女人,是一个犀利敏锐近乎苛刻的女人。 匆匆与龙应台见面之前,我对于她了解的并不多。我只粗略知道,以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为首而刮起的“龙旋风”,是她煽的风、点的火。 在上海一间幽静的咖啡馆,我们采访组的三个人由朋友推荐,见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10)
1.看一场球赛,见上面有个互动广告,说马上发短信竞猜比分,就有机会赢取30D0元大奖!于是俺拿起手机一通狂发,发完才看到,人家放的是昨天的比赛录像,俺那些短信全发到爪哇国去了。2.有个证券公司的朋友,十万火急地来电话给我介绍了支股票。说赶紧去买,最少也能赚辆小  相似文献   

10.
朱辉 《可乐》2010,(5):61-61
终于大学毕业了,尽管人才市场上人山人海,可是俺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俺是个有文化的人。不吹牛地告诉你,俺看过的成功学著作比你看过的小说还多。 有学问就是不一样,不费吹灰之力,俺就被这家本市500强企业录用了。面试时,在三位主考官面前,俺冷静从容,一眼看到地上有一个汽水瓶盖子和一张可能包裹着某位考官鼻子分泌物的纸巾。  相似文献   

11.
正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请柬,星期日下午五点,他的摄影展开幕。很吃惊。做生意做得很成功的朋友,竟然是个摄影师?打电话去祝贺,朋友在电话那头大笑:什么摄影师?只是爱好者。出席摄影展开幕式的人很多,并不全都是商界人士,有些外型看起来就非常艺术家的人,和朋友似乎非常熟悉。笑意盎然的朋友高  相似文献   

12.
笑话     
不写博客,但常去看博客,喜欢在博客网搜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哪篇文章又被人转帖了?或者,哪个朋友又在闲谈中提到了我——朋友们大多有博客。  相似文献   

13.
《北方人》2006,(3)
俺娘医学院毕业那年,正是1966年,文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领袖大手一挥,俺娘和她的十几个同学直奔三线。那个地方在黔西山区,至今都算贫困地区。那是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在黔西山区尤其如此。但相对而言,医生的生活会好得多——原因很简单:谁不巴结医生啊?俺娘回忆那个年代做医生的经历:“医生是哈意思?医生就是能让你吃好药病好得快点,也能让你吃不好的药病好得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9)
踌躇再三,俺走进去。接待员热情地招呼俺,递过一杯热茶。"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俺忐忑不安地捧着茶杯:"俺……俺想……讨个老婆。"环顾四周,富丽堂皇的接待大厅让俺的衣着显得十分寒酸,何况俺其貌不扬,身高只有1.65米。俺甚至觉得在这里提出这样的想法有几分荒唐。"来我们这里的人,都是想找人生的另一半。您有些什么要求呢?"接待员十分耐心,丝毫没有半点轻蔑的表情。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朋友曾经谈过自己对公关行业的看法,那就是3年入门.8年入道。入道之后是什么.朋友没有讲。按照禅道的理论来说就是入化、入定,有人说30年入化,50年入定.可见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按照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来算,兢兢业业,倒是基本符合朋友的说法,自己也算是个人了道的公关人。  相似文献   

16.
博客(Blog)英文直译为“网络日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上网建立自己的博客,以文会友,“博客圈”,即网上建博客的人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友圈子。“长者丰采团”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老年朋友在网上聊天、组织各种活动,形成了一个情感交融的网上乐团。今年国庆和中秋“双节”时,他们在网上互相欣赏各自创作的诗词、文章,互发图片、音乐,在网上的博客圈子里庆贺。虚拟的网上老年世界也像现实中一样充满欢乐气氛。——编者  相似文献   

17.
母亲打理她的菜园,就像勤勉的人打理自己的博客。推开老家的那扇小铁门,就算是登录了。"绿色",是模板永远的主打色。花花草草,各式各样,变换着四季的"公告"。  相似文献   

18.
朋友如珠     
《北方人》2006,(6)
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河,那么,友谊就是河边的贝壳,而每一个友谊贝壳里都将包裹着一颗璀璨的珍珠——朋友。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就会串成你灿烂美丽的人生项链。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确,朋友对于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朋友就是你感觉无聊苦闷时想找个倾诉对象、忠实听众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是经常在一起笑,但关键是能在一起哭的人;是你扔下自己手头的一切,急着为他奔走效力的人:是在你感到孤立无援时,  相似文献   

19.
夏栀 《可乐》2010,(4):62-63
带来一丝暖意 我在2006年夏天遇见梁梓,是概率很小的事情。 晚上,我登录新浪博客,接到一个陌生人的小字条,问我是否是江中毕业,曾在校广播站播音,现在广州生活。第一反应是遇到了故人,欣欣然点开她博客的链接,头像却是个未曾见过的漂亮女子。  相似文献   

20.
俺爹 俺娘     
1984年春天,参加工作只有半年多的俺,在单位同事那里借了一架红梅牌120照相机,回到老家,在自家的小院里,给俺爹俺娘照下了这张黑白小照片。这是俺爹俺娘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合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