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人类明显感觉到科学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统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引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哲学界的热捧,詹姆斯·奥康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研究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构建美好生态社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人类明显感觉到科学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统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引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哲学界的热捧,詹姆斯·奥康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研究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构建美好生态社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奥康纳的危机理论是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别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理论不仅对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而且对我国建设和谐的生态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32-35
文化作为一种力量与生态相辅相成。文化与生态共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文化价值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是二者关系的理想图式,超越"经济理性"和"自然理性"的"文化理性"是人类实现这一图式的积极应对。奥康纳和萨卡的相关研究在这方面有一定启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文化与生态共生图式的生动展现。  相似文献   

5.
关春玲 《江汉论坛》2008,1(1):60-63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阐释体现了以生产劳动和阶级政治的观点透视当代生态问题的"应用马克思"的理论取向.奥康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框架内分别就工具主义自然观、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以及环境史的叙事模式所关涉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等问题予以独到的分析;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蕴对深化当代生态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劳动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的控制;真正的人的生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这些观点展现出辩证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为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从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社会主义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以及促进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建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12-118,160
生态社会主义乃马克思主义实现生态学转向的当代主流理论之一。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生态问题。据此,它必然发展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所不具有的创见。本文以生态社会主义的著名理论家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深入剖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之处。它主要表现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物质性的生产生活获得了文化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自然"获得了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规定;在社会主义研究上,生态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这种创新理论对中国当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进行生态维度的批判,揭示了消费主义的反生态性,认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的一个重根源。消除异化消费的对策是:实行“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实行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实行“稳态经济”等。这一理论对我们生态理性的觉醒、生态消费观的树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批判的深刻性和彻底性而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涉及关于政治、经济、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这一理论形态有很多类型的解读。但是,如果从整体上审视生态马克思主义,会发现,其理论的内核是哲学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基础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可以看到其理论的核心方法论是哲学式的。因此,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定位应该是一种生态哲学,是对生态哲学中种种问题的有效回答。这一定位能够使得生态马克思主义获得更为牢固的理论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王浩斌 《阴山学刊》2009,22(6):91-95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是一种历史生态存在,这种历史生态存在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实践转向、社会转向和世界历史转向。可以说,历史生态领域无疑构成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站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维度,结合有关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研究,蕴涵在马克思文本中的生态理论大致可概括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劳动联系起来的,本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以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四个方面。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不管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还是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或者是对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重建的理论范式:坚持社会劳动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地位,倡导人类中心观,主张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及生态原则优先的实践观。但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发展观与价值观等理论的探索与其指导下的实践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15.
肖霜 《理论界》2012,(11):7-9
詹姆斯·奥康纳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论",开始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力回击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空场"的论调,这种重申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决定了我们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对其进行批判,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其创造性地加以吸收,不能以"误读"的理论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是人类遇到的共同难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危机表现在生产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利润挂帅是双重危机的根本原因,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社会变革、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路径。这为分析和解决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生态价值观,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基于实践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在破解社会历史关系中化解人与自然博弈的非合作特征。这种基于历史视域考量人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观必然导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与批判,为我们超越生态危机的抽象价值观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境域。顺应我国“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的“国家需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维度为基盘,整合和超越西方生态理论厘定的话语模式,构架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介,因而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起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当前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就是资本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社会主义是向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过渡。人的解放同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生态价值是生态客体对生态主体的有用性.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作为生态主体,而将自然作为生态客体,其生态价值观则是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有用性判断.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制度的反生态本性问题,展开了生态视角的技术批判、异化消费视域的批判、经济理性的批判、生态殖民主义批判、生态中心主义的红色批判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批判6大批判,表现出"红""绿"结合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