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创建年代及所拥有的户数。呼和浩特市有八座清真寺,它们是清真东大寺(道光三年,1823年;271户,男523人,女452人)、东北寺(光绪元年,1875年;约180户)、西寺(道光二十年,1840年;约100户)、南寺(光绪十八年,1892年;33户,男约52人,女约52人)、新城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约27户,100人)、车站寺(1934年;17户,约100人)、大寺(雍正元年,1723年;453户,男1244人,女1094人)、北寺(1932年;约170户)。这八座清真寺主要分两个系统,即清真大寺系统和清真北寺系统。  相似文献   

2.
张作霖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后一位“国家元首”。关于他的生平,近年文章、书籍多记为1875年或光绪元年。1979年版《辞海》在“张作霖”条目下亦标明他的生年是1875(见缩印本1087页)。至于具体日期则均未见记载。今据《王家瑞日记》原稿本对此作一小考证。  相似文献   

3.
《崔恭人浣青诗草序》钱孟钿(1739~1806),字冠之,号浣青,江苏武进人。钱维城女,崔龙见妻。撰《浣青诗草》八卷,《续草》一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卷首有洪亮吉序。刘德权点校本《洪亮吉集》于《更生斋文续集》卷二收录此文,但脱漏甚多。今抄录《诗草》本序言全文  相似文献   

4.
女革命家秋瑾,原籍在浙江绍兴,诞生在福建。关于她的诞生时间,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发生争议。现有1875、1877、1878、1879年等几种说法。其实,在近代历史资料中,关于秋瑾的生辰,向来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宗章于1934年为乃姊就义二十七周年时发表的《六六私乘》中写:“先大父(秋嘉禾)宦闽久,先君(秋寿南)随侍,全眷侨寓,故伯姊(秋瑾)实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夏正十月十一日(1875年11月8日)也。”此外,尚未见过有秋瑾生于光绪三年(1877)或光绪四年(1878)光绪五年(1879)的任何直接记载。以上  相似文献   

5.
贾岛一生“累举,不中第”(《新唐书》本传),有下第诗多首,《早蝉》其一也。李嘉言《贾岛年谱》(见其《长江集新校》附录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见该书三卷593页),皆系此诗于长庆二年。我以为非是,应为长庆元年(八二一)四月之作。据《资治通鉴》卷241《唐纪》57:“长庆元年,三月……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  相似文献   

6.
五、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杨增荦(1860—1933):新建县人。近代诗人。光绪进士。官至国史馆协修、交通部参事。工诗,著有《杨昀谷先生诗集》八卷、《补余》一卷、《浮云集》一卷。 夏敬观(1875—1953):新建县人。近代诗人。光绪举人。官至提学使。入民国,任浙江省教育厅长。著有《忍古楼诗集》、《忍古楼词》、《音学备考》等。 丁立中(1877—1958):新建县人。日知会、同盟会会员,参加过武昌起义。著有《百日牢谈》、诗集等。  相似文献   

7.
女子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之一。古代的进步思想家对此已多有批评。清代小说家、剧作家宣鼎(生于道光十二年,卒于光绪初年)的笔记小说《夜雨秋灯录》卷七有一篇《大脚仙杀贼三快》,写的是大脚妇女计杀欲污辱她们的太平军将士的传闻,其思想倾向显然是不可取的。但篇末两段作者赞语,却是一篇痛快淋漓的反缠足论。宣鼎首先从  相似文献   

8.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吉林将军长顺奏请开修《吉林通志》,其凡例中有言:“道光四年吉林将军衙门堂主事萨迎阿撰吉林外记”。此后沿袭是说者,陈陈相因,代不乏人。其实,这种说法不外是道光四年(1824年)“始修”或“志成”两层含义。查《吉林外记》颇多道光五、六、七年之事,其不可能成书于道光四年当是不言自明的。道光四年始修说亦不成立,因为《吉林外记》卷一御制诗歌部分之后,附有嘉庆年  相似文献   

9.
阳湖、桐城文派歧异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湖派之出现于文坛,迄今已近两百年,即以光绪元年(公元1875)缪荃孙遵张之洞嘱编《书目问答》,在集部正式立阳湖文派,与桐城派并列,也已达一百多年。这期间,世人都目阳湖、桐城为一体,称它为桐城派的支派,就是阳湖诸公,也有不少自称,文源自桐城三祖方、刘、姚。阳湖派创始人之一的张惠言就曾说:“余友王晦生见  相似文献   

10.
雪堂此诗见《罗雪堂先生全集》续集之第四册《贞松老人外集》卷四。公不常作诗,30岁以后更少作,即作也不存稿。此四截句偶见公手迹,首有附注:“壬午秋初游此园,中间数数今廿二年矣。”壬午乃光绪八年,公年17岁,时应乡试报罢,纡道省尧钦江宁故得过苏,而廿二年则当在光绪廿九年癸卯,时正长江苏师范学堂,当年即谢事去矣。园即留园,时园属昆陵盛氏。  相似文献   

11.
“生平无事可述,惟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耳。”——东塾先生《自述》一八一○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春二月十九日)生。一八一六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六岁。入塾,读《论语》。一八一八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八岁。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九岁。读《孟子》、《诗》、《易》、《书》。一八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十岁。读《尚书》、《礼记》。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壬午)十二岁。读《左传》。一八二七年(道光七年丁亥)十七岁。肄业于粤秀书院。“复问诗学于张南山先生”,“问经学于侯君漠先生。”(自述) 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辛卯)二十一岁。读《四库简明目录》。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壬辰)二十二岁。读《禹贡锥指》。学算。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甲午)二十四岁。著《汉地理图》。读《文选》,治《谷梁春  相似文献   

12.
继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咸丰二年(1852)八月(农历,下同),在广西又爆发了朱洪英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长达八年之久,其活动范围遍及桂北及湘、粤交界一带。1854年建立了“升平天国”这个地方农民政权,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朱洪英,又名朱声洪、朱胜红或朱世雄。其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湖南东安县渌埠头人(见《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4第33—41页);另一说是湖南耒阳县人(见光绪11年《湖南通志》卷89)。此二说孰非孰  相似文献   

13.
<正> 刘知几(公元661—721年)的《史通》,是中国史学的一部古典名著。《史通》内外篇共二十卷五十二篇(其中三篇早佚),约九万言,写成于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此书经过长期酝酿、精心构思、反复修改,乃是刘知几毕生心血的结晶。《史通》之在唐朝前期出现,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史通》产生以后,反过来又对唐以后的史学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史通》  相似文献   

14.
读《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二《食货三·漕运》(以下简称《漕运》),发现其中有些疵漏,应予订正,另外篇中与它书记载相舛误、而又语焉不详之处,也须加以补充。共得六则,现胪叙如下: (一)奉天有漕粮《漕运》通篇未记奉天有漕粮。然光绪《大清会典》卷二十二载:“漕粮原定运京仓者为正兑……奉天运京粟米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三石有奇,黑豆二万二千九百八十四石有奇”。可见,奉天有正兑漕粮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七石有奇。种类为豆与粟。不过,早先奉天漕粮不是豆、粟并征,道光九年《钦定户部漕运全书》卷一载:奉天运京黑豆三万八千七百四十八石有奇。附注曰:“自道光七年始征粟米十分之四”。则奉天豆、粟并征始于道光七年。算出所征粟米数为一万五千四百九十九  相似文献   

15.
《册府元龟》始编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1013)始告完成。全书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共一千卷,是当时最大的历史百科全书。它同宋太宗时编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并称为宋代四大部书。《册府元龟》始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宋仁宗曾将此书分别赐予辅臣和御史台。但是,祥符初刻本早已全部失传,后人鲜有知者。人们还能见到的宋刻残本,一个是南宋新刊监本,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爱日  相似文献   

16.
<正> 《周易稗疏附考异》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稗疏》四卷,所见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只作上下两卷)、道光二十四年《昭代丛书补编》本(只作一卷)、同治四年金陵书局本、光绪十四年《皇清经解续编》本、民国年间太平洋书店本;又有中华书局转来王孝鱼之金陵本点校稿,点校时曾参看拜经楼抄思适斋主(顾广圻)之校本。比较各本,则可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以四库本为鼻祖,昭代本、拜经楼本盖均自四  相似文献   

17.
近代广东词人辈出,凌迈以往,形成“岭南词派”。由于去今毕竟未远,故大多事迹可考。只有少数词人生平仍模糊未清。这里谨纠谬一二。一、黄玉阶,字季升,号蓉石,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详同治《番禺县志》卷四十八。他有《游仙唱和词》,见许玉彬编《粤东词钞》(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县志》未言其生卒年岁,陈永正先生认定为1803-1844,见孙文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黄山书社1995年)页857。按,陈说误。考玉阶之《黄蓉石先生诗集》(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仲夏南海谭颐年刊本),卷首有潘飞声《序》云:“吾县黄蓉石…  相似文献   

18.
<正> 清代自乾嘉以来丛书的编辑日益兴盛,把我国丛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到清代后期,编辑丛书的风气,仍是方兴未艾持久不衰.其中,伍崇曜所辑的《粤雅堂丛书》是一部很有名的私刻丛书.伍崇曜,原名伍元微,广东南海人.据《宣统南海县续志》所载,他父亲“多财善贾”,相当富有.伍崇曜承其家业,重视发扬古代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招揽人才,校刻古书,先后汇刻了多种丛书.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粤雅堂丛书》.《粤雅堂丛书》从道光三十年(1850)开始刊刻,中经咸丰、同治,到光绪元年(1875)  相似文献   

19.
黄霖同志发现《开卷一笑》即《山中一夕话》中有四篇署名为一衲道人,而一衲道人是屠隆的别号。这四篇是卷四的《醒迷论》、卷五的《别(祭)头巾文》《励世篇》及卷六的《秋蝉吟》。而《别头巾文》又见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此书卷一题“卓吾先生编次,笑笑先生增订,哈哈道士校阅”,卷三题“卓吾先生编次,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他主要根据以上资料提出论文《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二十余年研读《昭明文选》,案头日夕参阅的主要著作之一,就是高步瀛先生的《文选李注义疏》(北平和平印书局,一九三六年版)。其书虽仅有八卷,疏解只有汉晋大赋一十三篇,但是其博雅赅洽,精严详(西敖),予人的裨益启迪,已经远远超出这八卷十三篇之外。其时已知,高先生尚有同类著作《古文辞类纂笺》,实为《文选李注义疏》的姊妹篇。其稿本藏于中华书局,清抄本一部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于是心往神驰,盼得研读之望,日益殷切。吉林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慨然将此书影印出版,以满足学林之亟需。此在我们文化生活中实为盛事,在当今专注经济效益的出版界尤称宏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