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汽车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新兴力量。有相当多的购车者选择银行贷款购车这一方式。但随着银行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此,保险公司推出“汽车贷款保险”,与银行积极合作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但出现一些贷款客户拖欠银行贷款不还的现象,对此希望保险公司和银行能够做到风险共担,采取切实措施,既能保证满足百姓的这种融资需求,又能化解操作中出现的一些个人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2.
论保单质押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单质押贷款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为积极拓宽业务合作领域、突破传统合作项目而联手开发的一种质押融资新产品,贷款种类可以分为财产保单质押贷款和人身保单质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设立,在出质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务时,质权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现保单质权。  相似文献   

3.
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存款结构对银行风险控制和表外业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存款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的关系符合我国银行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对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之间的风险对冲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可以有效对冲源自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非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出路在于:一、改革公车制度,培养二手车市场;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削减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四、银行、保险公司和汽车经销商联手,共同承担风险.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住房消费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 ,为抓住这一契机 ,各家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但这一业务从推出到现在却发展缓慢。本文从居民个人和银行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提出了发展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能提高个人住房有效需求 ,支持住宅产业发展 ,被誉为银行的良性资产 ,但同样存在风险。本文利用风险分析方法 ,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业混业经营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银行保险合作这种新型的金融交叉业务必然会对银行、保险公司和客户三方面产生许多新的风险.其中保险公司面临着技术水平落后带来的产品开发风险和支付银行手续费引起的成本提高等风险.银行的风险主要是客户没有得到预期利益所引发的信誉和购买机会风险,投保人方面则由于不能直接得到保险产品的详情而带来资金流动性的风险.避免和降低这些风险的主要途径是改善目前我国分业经营模式下的分业监管格局,短期内加强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和信息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住房市场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各种假按揭贷款的不断出现以及整体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的上升,使个人住房贷款隐蔽的风险日渐暴露,虽然目前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总体并不高,但现实情况已足以唤起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现状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的手段和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风险损失也越来越多。其风险由外部、内部因素引发。发卡行的操作风险(这是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特约商户或经办网点受理业务不当造成的风险、银行内部人员作案或内外勾结作案,这种风险隐蔽性较强,潜在风险更大。由于持卡人挂失之时起24小时之后的风险损失由发卡银行承担,许多的遗失假冒风险到最后就演变成了恶意透支风险。恶意透支的性质较严重,它造成的损失直接构成了银行的业务成本乃至形成诈骗风险等。至此风险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内外结合,全面防范,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实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本文以武汉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个人消费信贷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交强险运营模式探讨及兼论不盈利不亏损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强险制度实施以来,在对受害人损害的救济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有关它的争议也一直未曾停止过。我国现行交强险运营模式的扭曲和混乱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源头,应该转变现有交强险运营模式,建立交强险的商业运营模式,理顺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商业运营模式的背景下,应当继续坚持政府不盈利不亏损,而保险公司在总体保持低利润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并且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利益的共赢,有利于保障公众利益、实现公益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保险业拓展业务渠道的新生平台,由于其引入国内时间尚短,对其法律特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现行法律环境配套也有尚待完善之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之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保险公司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保险公司需积极进行技术改革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研究发现,在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率呈负相关关系,我国保险公司应适度牺牲规模效率以加快技术革新的速度;保险公司的利润增长效率越高,赔付率越低,则能够投入技术革新的资源就越多,技术进步率就越高;保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及ROE越高,技术进步率越低,这是由于公司过度重视所有者利益及回避创新风险所致;在我国保险市场中,外国保险公司下属分公司在技术进步率方面显著优于我国保险公司;具有综合经营特点的集团保险公司更能够从较高的市场份额中获得有利的创新环境,从而提高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14.
网约顺风车作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产物,不同于网约专车、快车模式。私家车从事顺风车业务并不必然导致车辆性质从非营运转变成营运,保险事故责任应当以保险标的危险性显著增加为判断依据。从事网约顺风车业务并未导致车辆危险显著增加,事故损失仍应当由保险公司予以理赔。为了平衡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利益关系,要加重投保人的证明责任,由顺风车车主对保险事故发生时车辆系自用出行与顺路搭载乘客的客观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同时,要创新网约顺风车的保险类型设计,在保持原有机动车辆商业保险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网约顺风车附加运营险,采用UBI差异化车辆保险模式,为网约顺风车业务发展提供完善的保险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确评价保险公司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有目的地实施竞争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公司竞争力的基础。文章通过4种原则来选取和评估评价指标,按照6个维度来定义评价指标,分别是营销能力,业务创新能力,战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投资能力,偿付能力,更重用是利用成对比较矩阵方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再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专家打分值,确定保险公司的总的竞争能力分值,分值高的显示竞争能力更强。采用成对比较矩阵方法,对于保险公司进行评价竞争力有其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组织学习能力是保险公司竞争力提升的源动力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通过重复作业和实践进行学习,是竞争力构建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组织学习构成了竞争能力的驱动因素”[1]。保险公司的组织学习能力可以被看作是特定竞争能力的持续适应过程,是基于保险业务经验和最新信息而进行  相似文献   

17.
保证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开展保证保险业务而签订的保险合同,由于保证保险业务经验不足,有关理论和立法也没有统一,不仅导致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的大量出现,也产生法律适用的混乱。保证保险是保险人经营的一个保险品种,保证保险合同属保险合同的范畴,但保证保险合同又具有担保的功能,不能将保证保险合同割裂为保险合同或保证合同。保证保险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保险人应依照保证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保险经纪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保险经纪人的职能和作用日益为社会所认可,在促进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保险市场竞争、保险公司规范化经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中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存在社会认知和接受度不高、缺乏规范化经营、专业人才不足、诚信等主要问题。本文透过保险经纪行业现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国外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业务合作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开展银行贷款信用保险可有效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并为保险业提供更广阔的业务空间。本文就我国银行贷款信用保险业务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拓展我国银行贷款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 ,国内银行、保险、证券三业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 ,以及加入 WTO挑战的需要等方面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拓展资本市场业务的客观现实性。其次 ,从资本市场规模、银行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领域 ,以及合作的层次和市场发展潜力等方面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市场业务创新的动因及其目前在资本市场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而分析了进一步拓展资本市场业务从建立战略同盟、壮大资金实力和实现综合经营有效切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