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乡试是省一级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是科举考试全过程中竞争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级考试.由于清代顺天为京师畿地,地处全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其科举的特点是受政治的影响极大,表现为:顺天的乡试贡院也是全国的会试场所、乡试名额名列前茅、"冒籍"现象突出、乡试案频仍并且量刑过重,甚至科举改革也从顺天贡院开始.  相似文献   

2.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案,前科状元李蟠为主考,前科探花姜宸英为副主考。放榜后,落第士子起哄,以匿名揭文罗织罪名,御史鹿佑徇私弹劾,致主考放逐,副主考监中自杀。后经康熙主持复试,原取士子无一落第。事实证明,己卯顺天乡试并不是舞弊案,而是诽谤案。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非生员 ,他以什么身份参加乡试 ,长期以来众说不一 ,至今仍是一谜。如果说康有为因其祖父殉职而获“荫监生”资格 ,那么“荫监生”资格的获得 ,必定是在其祖父死后 ,然而康有为第一次乡试时间却在其祖父生前。如果判定康有为是监生 ,又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之处。文章以为康有为很可能是通过录遗试而取得乡试资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乡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试是中国科举史上各级考试中最迟出现的一级考试,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而且还是最早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级考试。乡试是各省人文教育活动的重大事件,对区域政治、文化、教育、民风等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末科乡试的考试内容已脱离了八股取士的格局,改为讲求经世致用。尽管科举制已进行了旷古未有的改革,从考试的内容到形式都试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仍然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在当时科举与学堂难以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最终导致了废科举兴学堂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清代乡试中的舞弊现象、防弊对策、防弊对策失效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研。由此引出一些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整肃考风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举考试内容主要通过考题表现出来,清代乡试、会试考题涵盖了儒家经典、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书院作为清代承担教学功能的主要机构,其教学活动受到科举考试内容的深刻影响,并通过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科举服务,作为清代省城书院的岳麓书院亦是如此,她因此成为湖南科举及第率最高的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7.
唐代举子获得州府荐送参加礼部试,在落第以后,是直接拥有再试礼部的资格,还是必须重新获得新的资格呢?文章通过细致考察,认为唐代科举存在再次取解的制度,即落第举子需再次取解州府以谋取新的荐送资格。由于州府荐送人数有限定,所以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每年应试礼部的人数维持在一定规模,有利于整个科举系统的稳定。文章最后尝试从再次取解制度的存在基础分析其在后世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尽管近年来学界从不同视角探讨清代对外关系,并对费正清的朝贡体制研究提出挑战,但仍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清代初期传统意义上的“厚往薄来”不具实证意义,朝贡体制的本质属性是政治关系,而非贸易关系;向为清廷所重的朝贡礼仪,具有象征性特点。故而从体制与观念互动的角度,才能对朝贡体制主导下的清代对外关系的实际形态做出更具说服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10.
清代前期官方积极推动满文典籍的翻译,各种汉籍的满文译本不断完成,促进了满文出版传播的开展.顺治年间,宫内刻书还利用明朝的刻书机构经厂.康熙十年(1671)左右,因翻"书"的需要而设立"内翻书房",康熙十九年(1680)又设立了武英殿修书处,专门负责编纂和刊印宫内编纂的各种图书,也成为满文出版传播的中心.顺康雍三朝满文出版传播在满族社会历史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满族的文化发展及其与汉文化的互动,为乾隆朝满文出版的鼎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以官本位为特征的封建社会, 书院在文化的传播中离不开政府官员的支持, 尤其是当地最高行政官员的重视。金台书院存在了近150年,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推动了北京和周边地区文化的传播, 在北京地区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和碑刻资料的考察, 发现在金台书院的创办、修缮、经费筹措、书院院长的选聘、生徒学业的关注, 以及为书院征集图书等方面, 顺天府尹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金台书院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末,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地方官员办理外交事务者逐渐增多,并且范围不断扩大,进而两司发展为近代中国独特的地方交涉机关。两司作为地方行政事务的主管机构,在地方外交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政府利用两司办理外交事务,既能贯彻其外交在外的行政方针,又能满足其天朝上国的虚骄心理,更解决了地方无外交机构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矿藏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均有一定进步,大多矿井安装了安全、通风、排水和照明设备。顺天府地区分布着煤、金、银、铅、铁、锡、锰、硫磺等矿产资源。作为生活燃料,煤炭得到政府与民间的大规模开发,其余金属矿产开发规模大小不一。但由于朝廷有劳民伤财、有碍风水、聚众滋事之忧,政府的矿产开发政策影响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更好地管理矿产资源,政府在煤炭开采中实行采矿执照制度,金属矿开采中实行呈报制度,并制定了各种关于偷盗、私采矿藏行为和保障矿工权益的律法,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幕府与晚清地方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幕府是晚清重要的督抚幕府,它不仅是当时各类人才聚集之地,而且随着府主张之洞在清季政坛的崛起,逐步建立起各类幕府专职机构,代行了地方政府的诸多职能,在地方新政改革实际运作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充当了近代地方新旧官僚体制转变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作者参加过乡试的比较多,他们对乡试最为熟悉,其中有关乡试违式、填榜和科录的具体事宜,科举文献并未载录全部规制细节,小说作者却对此有所表现,他们以其亲身经历对此进行细致描述,反映了科举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的实际面貌。查找小说中的相关资料可以起到补充科举史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场作弊是自从科举考试这个活动出现之后就随之产生的一个现象。清朝时,政府对于作弊严令禁止的程度实属历代之最,科举关防上开展了频繁的反作弊活动,文章重点了探讨了考生作弊的手段,和政府打击惩罚科考作弊者的措施,但清朝朝科场作弊之风却是愈演愈烈,甚至奔向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了一道官方严打禁止和士子作弊两个完全相悖却同时并存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7.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