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七个部门的35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综合采用DYCI溢出指数法、复杂网络分析法和滚动时间窗口技术等构建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考察和检验EPU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压力承接与转移的关联动态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PU与金融部门各维度风险变量间存在关联网络,且EPU冲击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网络传染效应;危机时期,EPU冲击下的跨部门风险协同运动趋势明显,网络结构呈现更高的完备性。同时,本文研究结论为阻断内外部风险冲击以及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苍舒  沈艳 《管理世界》2019,35(12):53-69
本文梳理我国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并以网络借贷为切入点从规模、所有制、资金净流入3个角度来刻画新金融业态的风险特征,采用VaR、CoVaR、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来识别并测度新业态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及舆情的关系。研究发现,出险前网贷平台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压力,而规模较大、利率异常的平台出险会加大网贷系统风险;网贷行业出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不确定性存在溢出效应,而舆情不是网贷平台出险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应重视新业态风险对正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并建议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明确准入机制、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并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对风险预警和缓释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联系的日益紧密,防范尾部金融风险的快速扩散与跨市场传染成为了各国政府当局与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采用条件自回归风险价值模型,准确测度了全球45个主要国家(地区)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同时,从体制区间效应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在非线性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合理性,深入考察各经济体内尾部风险跨市场的非线性传染.其次,从动态视角分析尾部金融风险在我国股市与汇市间的动态演变,以及美国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染情况.最后,基于多元多分位数条件自回归风险价值模型,具体量化了各经济体尾部风险传染的强度,并展开跨国、跨市场的比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加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及监管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它将有助于改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指标、化解国际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尾部风险的外溢冲击,为我国防范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融子市场间系统风险的联动是决定目前监管政策趋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中国银行间债市面向非金融机构开放为例,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分业监管的现状,对两个股市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之间的波动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基于分析结果对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现状做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多元随机风险传染模型及沪铜场内外风险传染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适的度量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整体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造了风险传染方程,其风险传染项相比已有的系数风险传染项与协方差时变风险传染项更具实际意义,并借鉴多元GARCH建模原理建立了结合均值溢出、波动溢出与风险传染项的多元随机风险传染模型,设计了模型的MCMC迭代求解算法,满足解的完整性。最后,运用模型对沪铜场内外风险传染现象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一系列已有研究结论,同时还给出了一些符合期货实情的新结论,如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类似金融市场波动存在集聚效应、沪铜与沪铝市场存在风险传染交替变化现象、市场行情的变化能提前反映于风险传染效果中等。这也充分表明新模型的有效性、实用性以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为时间节点,分别构建贸易摩擦前、后的中国沪深股市行业间风险溢出网络.基于多种网络中心性指标,构建反映行业风险传染及风险承受强度的综合指标.从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股市稳定性、网络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贸易摩擦对股市的影响,探究影响各行业风险传染(承受)强度的因素,并在贸易摩擦背景下识别影响行业网络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贸易摩擦事件促使股市系统性风险加剧及稳定性水平下降,并降低网络的鲁棒性;2)在短期内,贸易摩擦对网络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在中长期上,贸易摩擦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宏观经济指标、汇率、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将逐渐主导网络稳定性的变化;3)贸易摩擦后,各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影响各行业风险传染(承受)强度的因素也不尽相同.研究结论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把控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两个角度考察了亚太股市间的关系: 同期的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和跨期的收益可预 测性( 领先—滞后关系) . 首先,通过构造溢出指数和滚动窗口分析,研究亚太地区股市的同期 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发现近二十年随着各国金融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亚太地区股 市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进一步研究中国香港对其他亚太地区股市的溢 出效应,发现中国香港股市收益溢出指数显示出其区域的领导地位及其影响力逐渐加强; 波动 溢出指数震荡幅度较大,金融危机时期呈现跳跃式变化. 结合经济、政治等事件分析,发现中 国香港股市的发展和国际区域合作会提高其溢出效应,而在危机中波动溢出效应大幅提升,社 会和政治稳定性会降低中国香港的溢出效应. 最后,通过全样本和分样本中中国香港与13 个 亚太地区股市收益的领先—滞后关系检验,发现中国香港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 发生后,中国香港股市对多数亚太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下降. 研究结论对人们理解国际市场之 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各国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如何保持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都有 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市场波动溢出分析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动态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来说,测度波动的溢出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在已有的文献中往往是检验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对产生波动溢出的概率却未提及.文章在研究金融市场间影响概率的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表示市场风险,证明了金融市场之间线性相关与相互影响概率之间的关系;随后给出了金融市场波动溢出的新定义,构建了回归模型,并证明了在不同线性相关下回归参数与相互影响概率的对应关系,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为时间节点,分别构建贸易摩擦前、后的中国沪深股市行业间风险溢出网络.基于多种网络中心性指标,构建反映行业风险传染及风险承受强度的综合指标.从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股市稳定性、网络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贸易摩擦对股市的影响,探究影响各行业风险传染(承受)强度的因素,并在贸易摩擦背景下识别影响行业网络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贸易摩擦事件促使股市系统性风险加剧及稳定性水平下降,并降低网络的鲁棒性; 2)在短期内,贸易摩擦对网络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在中长期上,贸易摩擦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宏观经济指标、汇率、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将逐渐主导网络稳定性的变化; 3)贸易摩擦后,各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影响各行业风险传染(承受)强度的因素也不尽相同.研究结论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把控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金融风险频发,其表现出的风险溢出效应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通过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和溢出指数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定量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和阶段下我国市场行业间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特性,并构建多时间尺度和不同风险阶段下风险溢出网络,分析其拓扑结构演化规律。实证结果发现:行业间总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整体风险联动性强;原始尺度下国防军工、农林牧渔、有色金属行业为主要的风险溢出行业,资本市场及相关行业、化工及机电、部分服务业、医药生物行业始终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行业;不同时间尺度下行业间风险溢出特性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整体风险溢出特性开始减弱;内生危机时行业间风险溢出水平要高于外生危机;同一社区下的行业之间会优先发生风险的传递。所得结果可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机制,避免股价暴跌,既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亦对于“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这一独特现象,考察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导致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无法实现风险对冲,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融资融券非对称性难以对冲信息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本文研究表明,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加强融资杠杆与融券杠杆的风险对冲作用,对于降低股市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与大数据时代背景,探讨了防控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网络传染机制。通过模型的理论推演及数值仿真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防控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传染主要取决于R0,其值越大,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传染越容易形成蔓延趋势;金融风险在各个金融子市场之间交叉传染蔓延趋势主要取决于β、δ、α、μ、γ等因素;仅采取事前防御措施或事后防控化解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都将缺乏效率,应从事前防御与事后化解两个层面统筹采取金融风险防范措施以提升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传染能力;在此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提出了防控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网络传染机制,为构建金融风险救助机制预案以阻隔金融风险在各个金融子市场之间进一步交叉传染蔓延,实现新时代增强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传染防范与控制能力,更好的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目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德胜  曹渊  汤灿  郝希阳 《管理世界》2021,(4):35-51,M0004,232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针对部门债务,从债务口径、债务结构和偿付风险3个层次深入研究了实体经济债务风险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分类管控我国债务风险的理论模型。从部门间债务的比较分析中,本文发现非金融企业债务在实体经济债务中具有极高的系统重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构建了双层交易对手方风险传染网络模型。以江苏省和山东省产业债发行人担保网为样本,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区域非金融企业间债务风险传染结构,并根据综合节点度与对外风险敞口两类指标识别出若干核心风险传染节点。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内的债务间存在较强关联性,是潜在的区域系统性风险源。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的宏观债务问题存在国情特殊性,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债务风险和压力分析评估体系,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分类施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基于Massacci (2017)提出的时变POT模型、应用纯时间序列方法测度动态尾部风险,再利用Diebold和Yilmaz (2012, 2014)提出的溢出指数模型,结合滚动样本估计方法,从方向、大小和动态性的角度考察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体系之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总溢出指数在危机时期显著提高。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方向性尾部风险溢出效应要弱于其接收自宏观经济体系的冲击,是系统中最大的尾部风险净接收者。其中,国际原油价格、货币政策的极端变动等均对股市尾部风险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是中国股票市场尾部风险的重要来源。此外,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正逐渐增强。因此,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当局应特别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CoVaR和SIM单指数分位数回归技术,选取2012-2018年我国股市24行业指数周频数据,构建时变的跨行业尾部风险网络,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反映系统性风险的空间关联及潜在变化趋势。此外,引入ARDL模型探究网络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系统性风险的长短期效应,最后对系统性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我国股市行业板块间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空间关联和传染效应,风险溢出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2)网络连边集中度HHI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尾部事件期间,HHI指标显著增加,风险网络呈较单一的中心节点结构,网络稳定性差;(3)通过节点风险传播强度和中心化程度发现,仅通过节点内部属性判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已不够全面和准确,应结合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关联关系来判断;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商业和专业服务行业是风险网络中最有影响力的行业;(4)通过ARDL-ECM模型发现网络连边集中度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股市系统性风险进行了高度准确的预测。本研究可为监管机构有效识别我国股市中有影响力的行业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行业的溢出关联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对风险溢出效应设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风险传染(risk contagion)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资本市场最主要部分的股票市场,其行业间的风险传染愈益凸显。本文采用Δ CoVaR结合时变SJC-Copula的方法,测算了我国股市行业间产生风险传染和遭受风险传染的程度,并基于实际联系和金融联系实证检验了行业间产生和遭受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行业间的风险传染具有异质性和时变性;行业的关联程度越高,信息透明度越差,对其他行业股票产生风险传染的程度越高;行业的关联程度越高、信息越不透明、股票流动性越差,遭受其他行业风险传染的程度越高;投资者情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行业股票风险传染的时变性,投资者情绪越悲观,行业间的风险传染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表明住房信贷违约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但现有理论研究并未将住房信贷违约风险纳入分析框架。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房价冲击和住房信贷违约的房地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究房价波动的溢出效应,同时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对住房信贷的监管效果。基于中国的实际数据,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消费而不是产出和通胀,对金融系统的溢出效应要大于实体经济。采用以住房信贷扩张速度为目标的动态资本充足率监管方式能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短期效果更加明显。房价波动冲击和利率冲击是引起我国住房信贷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姬强  胡旻  马嫣然  张大永  郭琨 《管理评论》2022,34(2):102-111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于数字货币的需求迅速增大,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全球数字货币的波动也可能对中国金融资产造成输入性风险。本文测度了全球数字货币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大类金融资产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动态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识别了影响全球数字货币与国内大类资产之间系统性风险的核心因素。结果发现,全球数字货币与国内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的极端风险关联性,长期看,全球数字货币在该系统的风险传导中占主导地位,受国内金融资产的影响相对较小;短期看,下行风险总体关联性波动以及瞬时大幅上涨次数要高于上行风险总体关联性。同时,市场中的恐慌情绪是全球数字货币与国内金融资产之间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保险业固有的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的传统认知被打破。关于保险业在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路径中的角色定位,本文从其业务特点和风险传染特点出发,首次提出"媒介"作用的猜想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沿用当前主流研究方法,利用尾部风险的传染网络来研究其媒介作用的大小。本文选取了包括6家上市保险机构在内的34家金融机构,研究区间跨度为2011到2018年。根据金融市场数据"厚尾"和"非对称性"特征,文章首先采用AR-(GJR)GARCH-Skew-t模型对股票收益序列进行处理,然后根据Copula函数,计算尾部相依度,再通过最小生成树和阈值方法构建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网络。本文还通过构建保险业媒介中心度来探究其媒介作用的程度。实证结果表明:(1)在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网络中,保险业起到连接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的重要媒介作用;(2)保险机构中又以多元化经营的中国平安的风险传染作用最强,其次是中国人寿。(3)银行市场中的兴业银行和保险市场的联系最紧密,证券信托市场则是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研究明确了风险传染的路径和关键性节点,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融高阶矩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展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对于避免金融风险从一个国家、地区或市场迅速地传播到其它的国家、地区或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的金融风险溢出研究只考虑前二阶矩,即均值的溢出效应和方差的溢出效应.在一元GARCD-JSU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因子、地区因子及单个市场因子三个因子模型,并对高阶矩风险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解,用于研究金融高阶矩风险在世界、地区和单个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最后,对亚洲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金融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