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表述了庄子的自由思想,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精神解放与超脱。综观《逍遥游》通篇,我们可发现,在庄子文字的回环曲折中,随着以"大小之辩"为始,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展开,层层递进进行例证分析,通过神奇的寓言而隐喻出何为逍遥的主题,再以"有用无用之辩"对此概括总结,得出如何逍遥这一结论。由这一基本的逻辑框架,我们可以得出庄子逍遥思想的主线:"大小之辩"——逍遥有待、"无已无功无名"——逍遥无待、"有用无用之辩"——超越之途。  相似文献   

2.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表述了庄子的自由思想,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精神解放与超脱。综观《逍遥游》通篇,我们可发现,在庄子文字的回环曲折中,随着以“大小之辩”为始,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展开,层层递进进行例证分析,通过神奇的寓言而隐喻出何为逍遥的主题,再以“有用无用之辩”对此概括总结,得出如何逍遥这一结论。由这一基本的逻辑框架,我们可以得出庄子逍遥思想的主线:“大小之辩”——逍遥有待、“无已无功无名”——逍遥无待、“有用无用之辩”——超越之途。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按题目理解即为“逍遥”之“游”,这就是庄子想要展现的气象。但深入理解《逍遥游》却不妨从《齐物论》的“化”字入手,有“化”、不拘执,才能“游”。本文的正式讨论即以鲲鹏的“大而化之”开始。大鹏的“培风”、列予的“御风而行”中“风”的意象以隐喻的方式表明“道”具有使人的个体主体性“化”于其中的力量。《逍遥游》的后半部分都是在彰显“无用之大用”,庄子告诫我们要从有限有待的“小用”中退身而出,进入无限的道境,从而获得心灵的逍遥。  相似文献   

4.
在<庄子·逍遥游>中,"小大之辩"揭示了"逍遥游"的主体,因此也可说是"逍遥游"主体之辨."小大之辩"还涉及与"逍遥游"相关的时空大小之辨.至人、神人、圣人都可说是逍遥游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至人高于神人、神人高于圣人.庄子的"大言"是与"大知"相联系的,人们可借助其"大言"走向"逍遥"与"无为",因此其"大言"并非无用.惠子认为庄子的"大言"大而无用,与他仅有"小知"而无"大知"有关.在<逍遥游>中,为充分理解"逍遥游"以及"小大之辩",需结合"有无之辩"."小大之辩"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局限性大小之辨,而"有无之辩"可说是在特定方面局限性有无之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庄子》中的"小大之辩"为主线,探讨了存在于《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重要作品间的矛盾,以及庄子对"大"和"小"的态度,由此揭示了庄子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间的差异,并对其"逍遥游"的三个层面和逻辑顺序作出新的阐释.认为"逍遥游"的真正价值并不在其理论形态和最终目标,而在庄子对此一境界的追求过程和借此表现的对束缚自我之现实的否定;庄子在现实中对小大的分辩比起他理论中的大小齐一来,对人们认识、理解事物具有更深刻、更普遍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精神之绝对自由、意念之空阔豁达,乃庄子思想之至境,《庄子》书成,其思想则有迹可循。作为《庄子》始篇,亦为思想之精华所聚者,《逍遥游》集中体现了庄子思想意识之自由诉求,此自由诉求贯穿于《逍遥游》始末,更通过从“有待”到“无待”之审美超越而实现之。  相似文献   

7.
"小大之辩"是《庄子·逍遥游》一文的主要论题及要义之所在。文章反复申说"小大之辩",展示境界大小的不同,意在指引人们突破自身的局限,自致于远大,并从而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然而,自向秀、郭象和支道林以来,对于《逍遥游》主旨的认识便一直存在曲解和分歧。这些曲解,至今仍然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支道林与向秀、郭象的观点表面上相反,而实际上相通,都抹煞了"小大之辩",抹去小与大的界限,反映了晋代门阀世族混世媚俗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对《逍遥游》主题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晋代郭向和支道林对“逍遥”二字的理解,可谓是从字义分析上理解《逍遥游》主题的先导。郭向认为“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即为“逍遥”;支道林却认为,“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不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而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道出了前代治庄者在《逍遥游》主题理解上的缺陷。指出“庄文多不能专于字句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重要部分,历代注家和研究庄学者都对其有所阐释。方以智及其作品《药地炮庄》可以说是诸多解庄著作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这一点在《逍遥游》中尤其凸显。方以智对《逍遥游》的解读,以《易》《庸》为媒介,通过本体、体用与工夫的架构,将庄子的"逍遥"义贯穿为一个有始有终的整体,这在有别于历代解庄者的同时,也使得《庄子》的义理指向和方以智自身的学术特色得以展现出来,而这同样也是促使《药地炮庄》之"逍遥"义如此呈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 ,在文章中 ,庄子阐述了怎样才是真正的逍遥的问题 ,这“逍遥” ,显然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 ,而在教学中 ,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 ,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 ,奇诡浪漫 ,文理深刻奥妙 ,结构繁复纷纭 ,语句佶屈聱牙 ,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逍遥游》 ,怎样才能逍遥地学 ,这的确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一般的来说 ,一篇文言文 ,如果有了注释 ,读起来自然也会逍遥许多。但《逍遥游》一文 ,为它作注的 ,自唐宋明清至近代 ,有一百家之多 ,有晋代郭象的《庄子注》 ,唐代成玄英的《庄子疏》 ,清初王船山的《庄子通》 ,清…  相似文献   

11.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庄子道与逍遥游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逍遥游”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核心,两者贯穿以内篇为主的《庄子》全书。作为首篇的《逍遥游》先概括点明“逍遥游”的内涵(文章主旨)。《逍遥游》相当于《庄子》“导论”,它所阐述的思想四个方面(包括道)涵盖了庄子的主要思想。对“逍遥游”的追求缘于庄子对现实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以及感悟之后的无奈。对“逍遥游”的追求实际上是对“道”的认知,它包括探道、识道、知道三个环节。“逍遥游”是庄子心目中一种人道合一后实现了对人生各种困境的超越的忘情忘物忘我、无功无名无己、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3.
《逍遥游》是《庄子》的总论,集中体现了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逍遥游》有三个方面的思想:至人无己;拔俗;无用之用。通过解读《逍遥游》文本,力图挖掘其对于当代中国具象表现绘画艺术的某些启示。首先论述画家如何通过“待道”的途径实现“无待”,达到至人无己的生命境界。其次论述艺术沦为俗务的种种表现以及拔俗对于具象表现绘画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将具象表现绘画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实现其无待逍遥游。  相似文献   

14.
《逍遥游》作为《庄子》首篇主要有如下作用 :1 统摄全书 ,很多重要哲学概念由此生发 ;2 表明创作目的 ,寄托理想。这两大作用涵摄于《逍遥游》篇一波三折的结构之中 ,也与《逍遥游》在《庄子》中的特殊位置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16.
《逍遥游》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当世学者、文学史家皆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但对其思想则多持否定之论。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题”云:“它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中,从"有待"到"无待"的逍遥,是一个逐层超越的过程。列子遗世独立,已超越死生祸福。"致福者"为列子之说,皆因附会"适性逍遥"而起,遂造成割裂文脉、顾此失彼之病。"致福者"是寡欲求福的宋荣子。宋荣子思想源自墨家与黄老学说,并形成独特的祸福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象注释,探讨庄子与郭象思想的差别与联系。庄子以"小大之辨"指点人们从浅近的功利追求脱出,而成就"逍遥游"。此为"无我"的"天地境界"。其形上学为借宇宙论开出的"齐物"论与借认知反省建立的齐"物论"。郭象则通过破解"小大之辨"使人们回归每个个人之"自然性分",以"自得之乐"为"逍遥游"。此为"当下个我"的极度彰显。其形上建构为指认个体任何存在方式与变化样式具至当性的"万有独化"论。郭象在思想脉络上仍属庄学的进一步开展,其"有"论与裴頠的"崇有论"在学理与价值取向上有原则区别。  相似文献   

19.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本文首先对"逍遥"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了"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可谓"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无己"、"无功"、"无名"三境界,达到这三境界,就最终达到了"逍遥"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也是庄子自由思想的集中代表。庄子在《逍遥游》中抒发了对自由大胆而热烈的追求,他主张解脱精神枷锁,以开放的心灵去认识世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借鉴庄子的“逍遥游”精神,可以让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心理平衡,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