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周先进 《理论界》2007,(12):171-17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德育作为整个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优良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性因素。相对于学校德育环境和社会德育环境来说,家庭德育环境是一种依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最亲密的环境,具有启蒙性、奠基性、易感性、互动性、潜隐性及连续性等特点,它在德育中具有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德育环境是指对高校德育活动及德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构成高校德育环境的两大组成部分。高校德育环境已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 ,必须优化高校德育环境。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采取措施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是重点抓好学校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首先应知晓高校德育环境。本文明确确定了高校德育环境的概念,并从结构和本质两个方面概述分析了高校德育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如何趋利避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正在形成。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给德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契机,但网络信息污染也使德育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需要在新环境下趋利避害,使德育工作不断开拓进取:一是转变德育观念,二是改革德育技术手段,三是尝试新的德育方法,四是丰富德育内容,五是创新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中的互动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开放的德育环境系统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德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学校内部环境为基点,建构了学校、社会、社区、家庭和大众传媒所形成的“网络式”互动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以学校为中心的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伟强 《云梦学刊》2012,33(4):135-138
当今我国大学的德育环境日趋复杂.在这一日趋复杂的大学德育环境下的大学生人际环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具有稳定性;二是具有实践性;三是具有心理性;四是具有发展性;五是具有复杂性.大学德育工作者应当合理看待当前大学生人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大学生人际环境的这些新特点,在认识大学生人际环境本身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小公民道德教育是一项奠基性工程,道德环境对小公民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对小公民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优化社会综合环境、学校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社会德育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功能互补的机制合力,为小公民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环境是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高校德育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如何优化高校德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优化高校德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如何优化高校德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优化高校德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高校德育面临的环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环境,优化和选择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隔离消极因素,这是当前和今后高校德育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郎益君 《理论界》2008,1(3):201-202
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及受教育者自身的内部条件都是德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并共同作用影响着德育效果。然而,德育环境作用的多方向性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德育工作目标的指导下,人为地调控德育环境因素,优化德育环境,实现教化与内化才能保持其作用方向上的一种动态适应,社会期望的思想品德才能顺利实现。由于学校工作的特点,突出了优化德育环境,关键是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受文化多元化以及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激荡和碰撞产生诸多矛盾与困惑。在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德育的“一元文化”面临新的问题和严峻挑战。高校德育的发展模式应实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协调,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个人幸福与共同理想的有机转换以及“知行合一”的德育内容方法创新等五个方面的转型,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杨静慧 《兰州学刊》2022,(10):61-69
社会变迁重构了亲子关系,使得亲子互动的不对称性消逝,权威格局式微,同时代性差异显著,亲代与子代的关系逐渐平等化、民主化,亲子冲突频繁发生。这些转型作用于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引起作为家庭德育实践路径的亲子互动随之改变。于是,社会变迁中家庭德育的亲子实践,首先,应当坚持、守护中华民族注重家教、家风的优良传统,通过亲子互动积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亲子实践必须准确辨识两个主要变化,即代际重心下移挑战了家庭德育的权威性、文化反哺颠覆了家庭德育的单向性;最后,为了有效应对这两个变化,亲子实践需要由单向灌输完善为双向对话,由共依存发展为同成长,从而推动社会变迁中家庭德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审美超越——走出德育生态环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态强调系统中的整体性原则,所以,学校德育应重视它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主张生活化.但是,德育生态环境的两大要素--"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在本质上存在着"无私性"和"自私性"的矛盾困境,即道德的超功利性和个体需要功利性之间的强烈矛盾这种内在价值尺度的深刻矛盾使得道德的个体实践者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乱,它使得道德言说苍白无力,这是目前德育生态环境研究的困境所在.审美对社会现实生存法则的超越和对现代存在式悲剧的超越,使人从日常功利的状态和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超越欲望躁动、超越极端物质的社会价值观念,最终与道德达成默契,在生命的自由开放状态中,二者形成和谐共振.这种超越是自主、自由、有序和无限的,它不仅弥合了德育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内在矛盾,还真正实现了德育最本质的意义,因此,它是德育生态环境中无限绵延的绿洲,是德育生态获取永恒生命力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德育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对德育环境的研究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也出了不少研究成果 ,但是 ,对于高校德育环境的研究虽有涉及 ,但尚显不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和实际 ,对此作一些探讨。一、高校德育环境的涵义及其特性所谓德育环境 ,就是指影响和制约人们成长进步及其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特定属性的总和。当前 ,这一界定至少具有以下三层意义 :一是把德育环境作为一种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特点提出来 ,本身具有哲学初象性 ,符合事物本质原理 ;二是指出了德育环境只是一种影响和…  相似文献   

17.
以当代人本思想为视域,高校德育发展面临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个性发展,忽视道德实践的现实困境。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科学地把握人的含义;从宏观和微观环境入手,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核心,以"育人"为宗旨,不断优化德育环境资源,在多方面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真正体现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德育体系重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主体及德育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试图分析和把握今后德育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人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德育过去一直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关注较多,而对于个体的关注很少,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内容与生活相脱节,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较突出,“人性化”德育缺失,高校德育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实现德育的“人性化”,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人性化的高校德育目标,优化人性化的德育方法,改革高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和营造人性化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全社会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注重家庭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时代的需要,通过良好的家风为社会培育合格公民,可以解决当代家庭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注重家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家庭的德育功能通过家风的熏陶得以实现.注重家风是政风清廉的动力和保障,以家风带动廉洁从政是决定一个家庭兴亡存续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