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萨丕尔和布隆非尔德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二人都著有《语言论》一书。本文正是通过两本《语言论》内容上的对比,来分析萨丕尔的著作并诠释其带有人类学观点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2.
沙莉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3-26
新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6159-2012)在格式、内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修改完善工作,值得肯定。但仍用以往语法理论以语法词、词汇词为分词标准制定分词连写规则,没有解决好汉语拼音正词法中的词的问题。本文提出把依据连说就连写的原则确定的语音形式词作为正词法中的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主要通过对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两位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先驱的代表作《语言论》在语言性质、语音系统、语言成分划分、对语言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哲学基础上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萨丕尔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5.
马世来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51-54
词在语义上的专指性、概括性,在语音上的连续性,在结构上的凝固性是区别词和词组的重要特征。从形式出发去发现意义的方法,则是区别词和词组的重要的和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断词”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霭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40-45
要】《马氏文通》中的“断词”是指介于起词与表词之间的“为”“是”“非”“即”“乃”诸字。它是一种句子成分 ,而不是一种词类。它同起词、表词一起构成“起词 断词 表词”句式 ,可以把“断词”看作是与表词相对的“坐动”即谓语动词。“断辞”同断词的意思完全相同。“决辞”有 5种意义 ,其中只有一种意义与断词相同。“决词”少见 ,其意义较为含糊。 相似文献
7.
叶扬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1)
本文以《语言论》中的“意义”作为分析对象,以原著中的具体阐述为例证,指出了《语言论》的轻视意义不是作者的一种理论认识,而是一种从研究方法论上回避意义的选择。文章还对原著中术语“意义”一词的多种不同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语言论》对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混淆及其表现进行了例举说明。最后,本文从哲学根源和具体表现上探讨了《语言论》中混淆词义及其客观所指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9.
李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125-126
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在著名的<论词>中说"词别是一家",这种独特的文体具有哪些特性?作为一种汉语艺术形式它又是如何产生美感的?祁光禄博士的新著<词艺术研究>对这些词学的根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断词”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吉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断词”是《马氏文通》句法体系中的一个术语。本文全面检查了《马氏文通》有关“断词”的内容,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重在领会作者本意,理清它的头绪和体系,揭示“断词”所指三方面涵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为”“有”“犹”“必”“尔”等具体字的剖析,指出《马氏文通》诸多矛盾之处。第三部分讨论了与“断词”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读本》“词语索引”中几处“是”归于“决词”的处理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1.
张愿坚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5-19
政治哲学很少专门探究政治的本质问题,而仅有的探讨也从未真正揭露出其固有的本质。政治行为作为社会行为的独特类型应始终维护和遵循互助与平等的原则,政治的本质并非敌友划分和斗争,而是划分和消除社会差别,政治的最高理想就是创造一个充分体现互助与平等原则的无差别社会。政治介入社会生活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自然演进原则、底线干预原则和多元合作原则。政治本质上是高尚的,而非黑暗和丑恶的。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明确可循的,而不是实践摸索得来的。 相似文献
12.
耿江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4-6
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和语音学的一般知识对泰语中英语音译借词送气辅音对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一种语言在吸收引进外来语词汇时,总会用自身的音位系统去匹配其所借语言的音位系统并加以修改,使之与自身的发音习惯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语的词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祥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1):137-142
不同的民族由于语言特点的区别,反映词义的语言形式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将现代哈萨克语的词义关系归纳为上下义、同义、反义、同音和多义等5种关系,其中同义关系的词又分为等值同义词和非等值同义词,反义关系的词又分为对立反义词、相对反义词和换位反义词,同音关系的词又分为根素式、派生词式和根素-派生词式同音词. 相似文献
14.
也谈表意文字与词文字、语素文字的关系--兼与郑振峰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玉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31-34
本文旨在澄清汉字性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包括词文字和语素文字.古代汉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把表意文字理解为"以形表意"的文字是一种误解,认为汉字中的"字"与拉丁文字中的"字母"不可比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字的性质取决于文字系统中的单个符号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学形象、情感和审美的感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文学阅读的特质是感性阅读。感性阅读有两个层面:感知与感悟。感知是感性阅读的基础,感悟是感性阅读的终端,也是感性阅读的最完美呈现。任何阅读,都必须遵循由感到悟,先感后悟的规律与次序。 相似文献
16.
张竹梅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60-63
明代中叶前后的南曲韵书,一直相沿<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之旧.这与有明一代南曲演唱用韵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王文璧<中州音韵>的"入作三声",实乃"唱作",而非"变作"三声,并不会磨灭所据方言语音中入声的实际存在. 相似文献
17.
李德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50-152
文章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维汉语言接触过程中的借贷形式、借贷的途径、借贷的语音形式及借贷与音系繁化。也正是因为借贷才会导致受借语言的音系繁化并使受借语言(维吾尔语)与施借语言(汉语)在语音上趋于同构,最终达到一个互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袁顺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6):623-626
文化特质是语言的深层底蕴 ,由此可清晰地窥见语言与文化的制约关系 ,使我们更深切地体验和掌握语言。俄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含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表现在民族精神、物质标志、俄语发生史、语言事实和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认识俄语的这些文化特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俄罗斯精神、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词的确定和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华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20-26
词的确定是“词式书写”的前提条件。汉语词的确定尽管很复杂,但依然具有可行性。本文从“词”的定义的分析入手,提出确定词的通用、典型、系统、柔性等原则及具体方法,并对现行的汉语拼音正词法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20.
林玲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2):12-14,44
《雷雨》中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感情性质始终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把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感情归结为其阶级本质的虚伪表现,或错开文本干脆认定是一种未经充分展开的真爱命题,都有不当之处.本文认为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怀念已经滤净了爱情的世俗因素,它超越了情感的现实可能而仅仅是一种宗教赎罪的程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