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再生产的调整和控制,不仅对我国的生育水平,也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人口规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利用重经计算机归类处理的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的有关资料,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及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以及家庭成员对家庭生育的影响等问题作出分析。 一、家庭户的类型 重经处理的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把我国的家庭分为(一)单身户、(二)非家庭户、(三)简单家庭户、(四)扩展家庭户、(五)复合家庭户、(六)其它家庭户六大类型。从表1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各类家庭中,简单家庭户(即核心家庭)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8%。这种通  相似文献   

2.
<正> 主要内容有:①设立和扩大家庭生育计划行政机构(多数为医疗保健卫生主管机关);②实行避孕、人工流产服务;③配备、补充、培养和训练家庭生育计划的主要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实地调查人员);④生产、引进和发售避孕工具、药品等;⑤对群众进行有关家庭生育计划的教育和宣传活动;⑥完善家庭生育计划的统计及有关工作。⑦进行家庭生育计划以及人口的调查、研究和评论等工作;⑧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的援助以及交流各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贝克尔关于家庭对孩子需求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腾飞,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已趋于稳定,其人口数量的自然增减变化就主要取决于生育率。由于生育决策最终是在家庭内部做出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些学者开始热衷于有关生育率的家庭经济决策的分析研究,他们以家庭为考察对象,争相探讨家庭收入与家庭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从而促成了具有“新家庭经济学”之称的当代西方微观人口经济学的产生。作为一派学科体系,与宏观人口经济学相比较,当代西方微观人口经济学在对生育率的家庭经济决策方面确实做了较为深透的分析研究,其中不乏一些颇有价值的理论。如加里·S·贝克尔(Cary S.Becker)的家庭对孩子的需求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该理论最早出现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8,(5):5-14
本文将农村缺损型家庭分为永久性亲子分离型缺损家庭(简称残缺家庭)和暂时性亲子分离型缺损型家庭(包括离异家庭和留守家庭)。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家庭结构对儿童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社会支持也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农村缺损型家庭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农村缺损型家庭学龄儿童的行为存在影响。通过设计的访谈问卷和YSR自评量表对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乡镇学校中缺损家庭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家庭占37.13%,离异家庭占37.55%,失去父母家庭占25.32%。以全国常模为标准参照分析发现,恩阳区农村缺损型家庭学龄儿童确实存在较高的行为问题(总分检出率15.61%)。基于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缺损家庭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存在差异,三类缺损型家庭中,残缺家庭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最严重,离异家庭学龄儿童次之,留守家庭学龄儿童最低。不同主体(父亲、母亲、监护人、教师和同学)提供的不同类型(社会交流、尊重意见、分享秘密)的社会支持对农村缺损型家庭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差异。应关爱农村缺损型家庭学龄儿童,构建学龄儿童美好生活的支持体系,满足其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入访谈资料,本文对江苏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状况、功能及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中夫妻双方或夫妻双方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在外出工作地的达72.8%.家庭平均年收入为(4.8±3.7)万元,96.5%的研究对象认为其家庭收入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家庭总的功能测量结果良好,平均得分为(2.08±0.36)分,但在户口、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协商解决大事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江苏流动人口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主要面临着家庭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1)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单一.(2)劳动强度较大,返乡频率较低.(3)教育功能弱化,赡养功能缺失.(4)家庭保障有限,社会支持不足.为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和谐幸福,针对现存问题与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9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南开大学老龄健康与民生保障研究基地在全国四个省市组织的“家庭老年照料经济价值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意愿调查方法(CVM)评估家庭老年照料的经济价值,并检验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对家庭老年照料经济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家庭老年照料,受访者支付意愿(WTP)的平均金额为每小时31.73元,接受政府补贴意愿(WTA)的平均金额为每小时41.98元。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仅对支付意愿的金额产生显著影响,并不影响接受补贴的意愿。此外,相较于对照组,年龄较大、患有慢性病、无配偶、初中学历、不住自己房子的受访者不愿意为家庭老年照料付费也不愿意接受补贴的概率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政府出台家庭老年照料的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所谓家庭进步就是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富裕、文明、健康、幸福的现代家庭生活的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家庭进步的特征以及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家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走向富裕。(2)家庭职能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3)家庭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4)家庭观念不断更新。(5)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家庭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进步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家庭的不断进步,才能使计划生育得到更好的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也只有与家庭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家庭进步,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家庭利益,即群众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宁委发[2011]44号)精神,落实《南京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有关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鼓楼区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结合鼓楼特质,因地制宜,全力推进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组织领导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平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即家庭的组成方式,包括类型结构、代数结构和规模结构,主体是类型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家庭结构,主要在于探讨其变动的动因和趋势,揭示其演变规律,以及反映家庭结构变动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笔者拟结合对现实家庭结构和农村青年理想家庭形式的调查,来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穆怀中 《人口研究》2022,46(1):82-96
依据生命周期均衡收入分配原理,构建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适度水平及其"互补替代"数理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经济结构优化。研究发现:(1)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存在"替代"关系,而在退休年龄延长的条件下,二者存在"互补"关系;(2)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替代的均衡点是家庭有2个子女,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边际替代率递减;(3)伴随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子女养老收入再分配系数下降,个人养老收入分配系数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前者下降幅度;(4)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之间的"互补替代"效应呈现为"倒V形"曲线,且其替代的均衡点与总和生育率2.1的更替水平存在契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曾毅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运用他的能适用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核心家庭与三代家庭并存的家庭状态生命表模型,对我国50年代到80年代初以来人口要素的变化如何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动作了探讨。 作者使用我国1950—1970年与1981年的有关数据,通过家庭状态生命表的模拟计算发现:与1891年的人口条件对应的平均家庭规模和核心家庭比例比与1950—1970年人口条件所对应的平均家庭规模和核心家庭比例分别减少11%与29%。这个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疆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农村民间贷款方放贷行为的平均处理效应(ATE)、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以及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U)模型,估计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对新疆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效应,并通过平衡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验证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农户的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农村民间贷款方放贷行为的影响,其中,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在1%水平上显著促使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329万元,在5%水平上显著使得农户家庭纯收入和家庭生产经营投资分别平均减少1.454万元、0.126万元,说明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促进了农户家庭生活消费,同时又抑制了农村家庭纯收入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行为,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新疆农村民间借贷对农户家庭正向驱动效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恰亚诺夫家庭发展分析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如前所述,恰亚诺夫致力于对农民家庭自发经济行为的实证性分析研究。农民家庭经济——农民家庭农场,是俄国十月革命前的一种主要的农村经济形式。农民家庭农场的特点是一方面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来源,其生产经营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家庭的劳动——消费均衡;另一方面,以土地经营(种植)为主要活动,经济活动规模以土地面积为主要衡量指标。这两个特点正是恰亚诺夫以家庭发展分析劳动者与消费者比例变化,进而分析农民家庭目标(劳动——消费均衡)实现的过程,以及分析农民家庭经济活动量的两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家庭构成及其分布,是研究人口构成及其分布的一个方面,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从成员构成看,家庭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1)由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构成的小家庭;(2)由祖父母、夫妇及其子女构成的直系亲属家庭;(3)同居的除直系亲属外,还包括叔父母之类旁系亲属在内的、混合的大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传统的直系亲属家庭迅速解体,使家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2013年,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卫生计生中心工作,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各项工作,初步形成家庭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一、家庭司工作职责和思路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是本次机构改革中卫生计生委新设立的司局,也是我国政府部门中首个以研究家庭问题、制定家庭政策、促进家庭发展为主要职责的内设司局。家庭司承担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政策建议,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相似文献   

16.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婚姻和家庭关系在日趋完善、丰富多采。但是,与幸福美满的家庭相比,中国相当多的残疾人却处于婚姻和家庭的痛苦之中,帮助他们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过去,由于没有资料,一直没人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1987年4月,由民政部牵头、会同国家统计局、卫生部等十个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  相似文献   

17.
家庭结构与老龄人口生活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到了青年,是从家庭走向社会;而当人到了老年时,却又从社会回到家庭。随着人的生命过程所经历的不同年龄阶段,人与家庭间也便形成了各种内在的相应关系。本文通过以成都地区的城市及农村的有关调查资料为基础,就家庭与老龄人口间的诸种关系进行研究,借以认识老龄人口在从社会回到家庭以后所引起的、亦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婚姻连带构成解释农村光棍尤其是光棍成窝现象的一个新视角.通过对鄂中和鄂东三个村的实地调查,本研究得出,农村中"光棍成窝"现象值得重视.本研究认为,在经济匮乏家庭中,多子家庭中的兄长如果无法婚配,对弟弟的婚姻将产生"连带效应".具体地,哥哥的不婚将在经济、 伦理和责任三方面对弟弟的婚姻造成连带影响.研究表明,在多子家庭中,婚姻的缔结不仅与家庭财力、 家庭地位和家风有关,而且涉及家庭结构和家的完整性等家庭构件.这提醒我们重视婚姻缔结关系中对家关系的再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在日本,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上,针对每个阶段不同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政府机构的各有关部门都注重研究人口现象的某一个侧面,并制定相应措施,甚至通过调整、修改某些法律条文,使人口、经济、社会三者间互相协调。(一) 政府各部门在人口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厚生省——负责日本的家庭计划工作、儿童和家庭局等,它承担全国家庭计划和妇幼保健,并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厚生  相似文献   

20.
婚后离家往往意味着新住户的建立。它的变化直接引起家庭、住户数量、规模与结构的变动,关系到住宅、家用消费品市场与社会家庭福利规划。对这一社会现象的了解不但具有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我们曾在另文利用中国现有的12省(市)数据,运用生命表分析方法估算了不同省(市)不同时期按结婚年数分的婚后离家率以及其它有关统计指标,对初婚时居住方式与婚后离开公婆(父母)另立门户的现象、过程以及对50~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