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的根据黄风炎我以为,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根据的;决不象某些学者所断言的那样,是对民粹主义的“偶然借用”,或某种“主观情绪”的产物。这一设想的方法论意义,对于人类向未来社会形态的过...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深化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思想材料,邓小平理论深化与发展了马恩“跨越”设想里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因和自己体系的矛盾没解决被他抛弃了。而“跨越”却实际上发生了,造成了以“经典”理论指导“跨越”实践的错位。新社会主义理论天然符合“跨越”设想,至邓小平理论达到成熟形态。江泽民关于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跨越”设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萃英  王立忠 《齐鲁学刊》2000,3(5):106-109
“跨越”型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一个 设想,即“跨越”设想。因为重大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所以马克思只是开了个头即把它否定 了。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实现了“跨越”型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完成了“跨越”型社会主义理论的上篇;邓小平重新探索“跨越”型社会主义的道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跨越”型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飞跃并完成其理论的下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维度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切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一样 ,马克思哲学也内在地具有超验性的维度。重新发现并正视马克思哲学所固有的超验性规定 ,乃是有效地矫正过去对马克思的误读 ,从而“回到马克思”的需要。马克思虽然未曾直接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超验”或“超验性”这个词 ,但他的著作却无疑包含着对超验或超验性规定的肯定。在马克思的中学作文、博士论文、《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 ,都表达了超验规定和超验维度。在马克思哲学系统中 ,“有”→“无”→“有”与“无”的扬弃 ,成为超验性的完整的表征结构。这是马克思哲学的一大特点 ,同时也是其真正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王薇 《阴山学刊》2006,20(2):121-122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思想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设想的提出,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制度指明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人民在实践中摸索,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今世界,“跨越峡谷”思想仍然给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吸取西方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提供一种方法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家祥 《河北学刊》2003,23(4):189-19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展开过热烈的讨论 ,在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的同时 ,也在不少方面误解或误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否提出了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马克思在“跨越”问题上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是否相互矛盾、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否在“跨越”思想上相互对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证实等四个方面的冷静反思 ,得出了与不少学者不同的结论 ,意在澄清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解读了马克思晚年“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认为这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实践价值的部分 ,它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其现代化思想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方社会问题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理论方法出发,19世纪50年代对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东方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中,将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实现“资本主义化”。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和俄国社会农村公社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跨越论”设想,为处于资本主义殖民化的东方社会指出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化是“跨越论”的基础,“跨越论”又是东方社会资本主义殖民化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汪涛 《云梦学刊》2005,26(6):66-67,70
马克思跨越设想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世界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如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吸收发达国家“一切肯定的成就”,那么就能走一条尽量减少痛苦、加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想 ,一定能在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晚年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一古罗马时代的典故 ,谨慎地提出了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毫无疑问 ,马克思晚年天才设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克思认识论的首要前提是区分“马克思认识论是时代化的理论”与“马克思认识论特性具有当代意义”.马克思认识论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认识论特性具有当代意义,而不是马克思认识论仅仅作为时代化的理论.人们对马克思认识论的研究,只有建立在对马克思认识论特性的当代意义的阐释上,才能揭示马克思认识论的真实意义.人们可以从马克思认识论具有科学真理性、马克思认识论具有社会历史性、马克思认识论具有唯物辩证性、马克思认识论具有社会实践性的角度,看清马克思认识论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围绕马克思的当代性问题展开讨论 ,这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无根性”危机。为了克服这种危机 ,学术界出现了“移心式”的重建与“溯源式”的开新两大走势 ,或者说涌现出了“理论重建”、“话语重释”与“语境回归”这三种有影响的研究思路。文章认为 ,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意义问题不是一个维度能够解决的 ,而是需要多维的研究角度相结合才可能完成。关键是不能把历史地理解马克思与当代性地解释马克思、“移心式”地重建与“溯源式”地开新这些途径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王聚芹  苑英科 《兰州学刊》2010,(7):10-12,66
有些学者或囿于西方诠释学视界,或穷究“跨越”实践中的失误而批判马克思的“跨越”思想,其立论根基多有偏颇。实践证明,东方社会主义是“跨越”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仍需进一步张扬马克思“跨越”发展精神。跨越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晚年设想”指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本文提出并思考了 2 0世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面临的世纪性难题———社会制度“跨越之后”的问题。文章认为 ,邓小平的可贵之处 ,在于他紧紧地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 ,准确地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运动世纪性难题的思考基点和理论视角 ,系统地解答了社会制度“跨越之后”的世纪性难题 ,从而把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不是马克思的首创;跨越设想是马克思尚未成熟的理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不可跨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俄国未来发展道路问题上并没有真正为俄国革命党人指明一个确切的方向和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复信及《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并没有真正解决长期以来萦绕在俄国革命党人心头的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不能把自己一厢情愿的东西强加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状的考察、分析和评价,提出如下观点:(1)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属于社会哲学范畴,其研究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道路和类型;(2)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世界历史”标志着世界的“一体化”,同时又表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3)马克思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探索较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不仅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法,更重要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4)“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跨越”现象不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或常规现象。因此,社会发展从总体上看有三种类型,即自然形态、派生形态和超越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联系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尤其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如何正确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处重要论述,并指出正确理解这一论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