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寅恪先生与敦煌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九三○年,一位中国学者创立了“敦煌学”的界说,这位创立者就是义宁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年).许多年以后,向达先生在论及“敦煌学一辞的原起”时回顾道:“敦煌学一辞,是陈寅恪先生立的.他为陈垣先生的敦煌劫馀录写序,始创此名.”在那篇著名的序文里,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当时正在露头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敦煌写卷面世,敦煌本<坛经>颇受重视,主流意见认为敦煌本<坛经>是最早文献,通行本<坛经>是对敦煌本<坛经>的改篡,二者是一源关系.通过对神秀、慧能"呈心偈"的分析,本文认为:通行本<坛经>以慧能一首"呈心偈"为特征,其思想契合迭摩以来的<楞伽经>传统,属于"心性不二见",主要流传于汉地中原和日本、韩国;敦煌本<坛经>以慧能两首"呈心偈"为特征,神秀的"呈心偈"代表了涅槃佛性思想,属于"心上安性的二见"思想,主要流行于敦煌、西夏、吐蕃等地.因此,就文本差异、思想倾向、流传地域等来看,可能存在着两个<坛经>传承系统.敦煌本<坛经>与通行本<坛经>属于二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的发现,是我国和世界近代文化史上一件大事。由此诱导产生了“敦煌学”。1931年出版的《敦煌劫余录》,首载陈寅恪先生那篇有名的序文,其中有云:“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又说:“敦煌学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敦煌学”之称,一般认为即始于此。大致说来,敦煌遗书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敦煌石窟和敦煌史地艺文、敦煌汉简等的研究,又分别成为敦煌学的其它组成部分。在敦煌学的研究中以汉文文献的研究开展最早,其中有关文学特别是俗文学的研究更居前列,因而又演化出“敦煌文学”、“敦煌俗文学”等概念。但对于这些概念的内  相似文献   

4.
<庄子>内七篇的生死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物莫之伤"与"乘物以游无穷"的逍遥人生理想;二是在<养生主>、<人间世>篇中所表达的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的"顺道尊生"的生命观;三是在<大宗师>篇所表达的不悦生、不恶死的"顺天安命"的生死观;四是通过心斋、外物、外生死与坐忘的具体方法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庄子>内七篇中的生死观思想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所体现的"向死而在"的生死观思想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相互比照、相互发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风筝>是鲁迅在1925年写的散文诗,收在散文诗集<野草>里,为<野草>的重要篇目. <风筝>写的是"我"在北京见到风筝而回忆起童年精神扼杀的一幕,小兄弟喜欢放风筝,而"我"不但制止,甚至粗暴地毁坏他亲手做的风筝,人到中年,看到一本外国儿童书籍而悔过,小兄弟对此事却全然忘却.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对启蒙话语的解构:以"平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运动的基本信条是理性与自然的一致,在此基础上,"自由"、"平等"、"所有权"等成为"天赋人权".而在马克思<资本论>中,这种启蒙话语被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加以解构.本文以平等问题为例,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在<资本论>的叙述方法中所体现出来的下述解构策略:将外在性转化为内在性,将实体性要素转化为连续的显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启超、陈垣关于唐代高僧玄奘年岁及出游年份的论辩,陈垣、胡适关于佛教<四十二章经>翻译年代的争辩,王国维、陈垣关于耶律楚材生卒年的考证,他们以严谨学风、求是精神和缜密方法,将学术研究推向高峰.这些学术大师商榷学术,相互尊重,"友谊比赛",不仅成为现代学术史上的佳话,同时又是当今学人治学的榜样和典范,于现代学术史研究及当代学术、学风建设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8.
作者探讨了敦煌通俗文学作品<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题记的文化史、佛教史与敦煌地区史研究价值,认为唐末五代时曾有大量西川经籍涌入敦煌,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题记中有关<金刚经>版本流传的记述表明<金刚经>经文的分段、添加分目,及据菩提流支译本增补鸠摩罗什译本等事件均发生于唐末五代时期;该题记中"于唐天复八载"的写法可确证其时金山国尚未成立,作者提出并论证了金山国建立于909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与露丝·伊利格瑞的<二人行>,美国女性主义者加·查·斯皮瓦克的<属下能说话吗?>与卡罗尔·吉利根的<不同的声音>等文本中所阐述的女性主义思想,都围绕着女性在主流文化的"他者"地位而展开,从文学、语言和心理等多个视角展开其批判,致力于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处挖掘女性被压抑的根源.通过探析她们在对待他者与主体问题上的不同视角及其思想演进过程,本文指出在当代破除他者与主体的二元对立,建立一种新型的"他者-主体"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华裔学志>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西欧天主教人士在中国创办的面向西方的汉学杂志,至今这本杂志仍然位居当代国际汉学最重要的学术杂志之列.这份杂志发展的最初时期正值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阶段,在13年的前期历史中,尤其得益于辅仁大学一些著名学者如陈垣、沈兼士、张星烺、英千里等人的鼎力支持.<华裔学志>在其前期历史中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所做的一切,不仅具有时代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华裔学志>试图继续利玛窦的传教策略,以其关注中国古老文化的"纯学术性"来获得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和支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河上肇是日本最早译介马克思<资本论>的学者,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他被迫隐居,沉浸于古典汉诗世界.他在学写汉诗的同时,特别选择陆游作品而倾心研究.写成日本汉文学史上第一部<放翁鉴赏>.他"最爱放翁诗"的根本原因是,以抗金诗人陆游为榜样寄托他本人抵抗日本侵华战争的情志,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河上肇的<放翁鉴赏>不仅从一名日本"汉诗人"角度,对陆游诗歌作出了新颖独特的解读,实践了古典汉诗的现代价值与跨国意义,而且从一位<资本论>著名译介者的角度,提示了古典汉诗文与现代马克思学说之间的精神相通性.  相似文献   

12.
T·S·艾略特不仅是西方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历史意识"、"非个人化"理论、"客观对应物"等一系列观点,在西方现代文学批评上具有开创和先导作用.而带给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荒原>则很好地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才华和作为理论家的睿智的结合.从艾略特的文学观念出发,以<荒原>为例证,粗略建构对艾略特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所写的疏财之举,都涉及"义",但内涵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济困扶危型,核心是侠义;同舟共济型,核心是义气;以义感义型,核心是仁义;亲人相帮型,核心是情义.从整体来看,<水浒传>中所写的"仗义疏财"对当前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瞿秋白为了宣传中共六大精神,根据他提交给中共六大的书面政治报告<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改写而成,现收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标明的时间为"一九二八年",没有月份日期.  相似文献   

15.
一 赵树理解放区小说最具魅力的当属生动、浓厚的民俗描写.小说中那些被津津乐道的人物、情节、环境无不是以本乡本土最生动的民俗生活为素材的.赵树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熟谙农村的风俗习气,洞彻农民的生活习惯,他自始至终都是生活在农民圈子中,所以他不存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与农民"结合"的障碍,他不需要"结合".  相似文献   

16.
当儒学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之后,历史上每次变法与改革,都必须先在儒学学理上找到根据.康有为等人发动的维新变法,就是以儒家的春秋公羊学为理论根据的,他以<春秋繁露>为依托,编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等书,系统论述他的政治改革思想.然而同在晚清公羊学发展的学脉之中,苏舆却对康有为的理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他编辑<翼教丛编>,撰著<春秋繁露义证>,正是晚清学术界"维新"与"翼教"两派之间思想斗争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两派之间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融合的一面,这是由晚清学术与政治复杂的互动关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多著作中唯一一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为依据的哲学著作.他明确指出,这本书"与一般哲学对马克思进行的解释相比,更多地参照了中期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特别是参照了<资本论>的'草稿'"③.在对马克思这两部政治经济学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施密特提出了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理解,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由于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存在种种偏差,从而导致 "他本人所反对的旧唯物主义哲学逻辑,最终却静静地平躺在文本表层逻辑拼杀的理论无意识的最底层"④.本文将就这个方面展开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做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张旭春先生<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理论?>一文指责<文学理论新读本>误读了卡勒,然而,回到卡勒<文学理论>的上下文不难发现恰恰是张先生自己在"误读".他对<新读本>的诸多批评是不顾语境而仅仅吹毛求疵地抠字眼,这是断章取义而非"阅读障碍".他断言<新读本>"指导思想模糊"、理论框架"混杂",这流露出极强的归类情结;他对<新读本>导言第三部分"语言与社会历史"的回避及对"作者之死"的斥责显示其依然囿于英美式"新批评"的理论圈子之内.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而寓言是最能体现<庄子>文学特性的一种样式.<庄子>寓言既包含主角、细节描写、情节等文学因素,也涵客逍遥、物化、无为等哲理玄思,两者难分彼此,圆融统一.深入剖析<庄子>寓言中这种文学非文学的现象,并试图以"文学他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庄子>的历史语境,也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庄子>寓言的完整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翟秋白为自己而写的作品主要包括<心的声音><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中的部分散文及他的临终遗作<多余的话>,这些文本展现着瞿秋白内心真实的存在.十几年的政治生涯,瞿秋白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就瞿秋白的个体存在来讲,他却一直处在自欺状态.生命临终之前,他终于从"沉沦"中超拔而出,告别自欺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