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涉农专业报读的学生少,毕业转行又比较多,同时,涉农学校,特别是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专业十分欠缺,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堪忧。因而在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专业设置要市场化,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展教学改革,政府与学校要加大就业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应该把握契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主管机关、承办主体和从业人员要从认真解读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做起,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让行业企业与中等职业教育充分融合,走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联合的新路子;要打造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树立品牌形象,进行资源整合、优势重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还要充分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人力资源理论和教育学观点,从中等职业教育所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时代任务出发,阐述了我国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分析了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福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机制,并对福建省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把握目前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就读意愿,对于推动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十分必要。调查结果显示,涉农专业学生中的农村生源比例高于非农专业;大部分涉农专业学生的最初的就学意愿并非是职业教育而是普通高中;学生就读中职涉农专业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升学;大部分涉农专业学生希望在城市就业,他们比非农专业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创业。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培养对象范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教学结合农村、农民的实际,务求实用和实效,增加创业预备教育将是提高中职涉农专业吸引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源起干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区域化的发展格局。通过分析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广东珠江三角洲应重点发展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东西两翼地区应在特色中求发展;欠发达的山区应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并更多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在俄罗斯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改革背景、内容与特点及存在问题等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展开探讨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并试图总结出给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带来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于全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观念滞后、资金投入较少等原因出现了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系列问题,必须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师培训、转变社会观念等措施予以解决,以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农业人口依然占比较优势的大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新形势下应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本文通过调查,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策并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筹资困境与成本分担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而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民办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社会及公众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忽视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需要转变这种观念,正确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解决其资金困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 ,国家取消统分 ,中专中职生就业压力加大 ;高校扩招、普通高中升温 ,就业市场人才高消费 ,中职生素质大幅度下降 ,严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生存、专业结构调整、培养目标调整等新的情况 ,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转变教育观念 ,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 ,改变中等职业“终结教育”现象 ,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有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要努力研究教…  相似文献   

11.
农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农民创业意愿的因素展开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17个省41个县的146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创业的意愿受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生活现状满意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年收入、地区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负相关;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民更倾向于创业,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地区农民具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培育的使命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育市场农民,通过发展义务教育培育文化农民,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农民,通过营造环境培育创业农民。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标志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好坏,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因此,高等院校开展审美教育意义重大。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审美教育势在必行。农业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审美教育时,要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热爱“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由于教育理念滞后、理论指导缺乏、师资队伍单薄等原因,职业教育依然满足于全日制在校生教育,而没有以为城镇化发展服务为己任,切实地将失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去。基于实现城镇化发展目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失地农民转化的需要,应该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从政府与学校两方面着手,探索如何构建全新的职业院校社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从而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并未发挥出主体作用.农民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农村法制建设缺乏农民主体性的视野,缺乏把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制度建设方向的意识和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新农村法制建设只有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作为主线贯穿其中,着眼于农民主体性的提升和主体地位的获得,处理好农民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关系,并构建农民的利益代表、表达机制,利益参与、决策机制,利益救济机制,才能从法制层面促使农民作为最终解决农村困境的主体性力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的条件下,如何立足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数量庞大的实际,科学调整职业教育的结构,降低职业教育重心,建立以初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逐步形成学校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专项训练相结合,与不同形式的培训机构结合的网络,吸引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形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初等职业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导致大量农耕地被征用,产生了很多失地农民。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但这些政策重养老保障,轻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部结构发展存在不均衡问题。介绍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部结构的发展现状,指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部结构不均衡现象存在的原因,并为实现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部结构的均衡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的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失地农民雇佣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培训、家庭非农劳动收入等对失地农民就业,包括被雇佣和自主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拆迁收入等变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适量的拆迁补偿相对而言能够促进失地农民的创业活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社会保障体制、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及探索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金发放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与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一社会问题。提出如何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国家提出了将其转向职业教育,由职业教育将其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富民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其对策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