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领导者》2006,(5):22-23
耕地是农民的生命、国家的粮仓。国土资源的使用,既要保持均衡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更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宁津县国土资源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为中心,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土地基本国策和三大基本法律,全面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努力搞好土地资产经营,加大耕地和矿产资源保护力度,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机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圆满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15号文件和省政府80号文件精神,按照2002年7月襄樊会议总体部署,着眼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市场建设步伐,积极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促进城市土地经营,取得了初步效果。仅去年以来全市国有土地供应495宗,有偿使用295宗,有偿使用率已达60%,招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具有实际经济涵义的土地价格问题的提出和对它的实诈性研究是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的。在旧的产品经济模式下,由于对土地采取了计划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的制度,并原则上禁止各种形式的土地流动,因此,在土地的分配和利用过程中,土地价格被无情地置之于土地经济之外,使用土地的经济作用异化为其它经济活动的结果,这种悖理的运行,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收益流失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中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工商业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对土地制度的供给及其功能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就目前来看,两种公有、高度集中和行政色彩较浓的土地所有和配置制度与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特别是土地集体所有的虚无性衍生出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框架性安排:土地的两种公有制并轨,国家拥有所有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分解国家所有的占有、使用、处置等权力,实行较长的使用年期财产权制度,农民和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年期财产与社会保障挂钩,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主要用来弥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代表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是城市用地制度的第二次创新。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藉以抛砖引玉。 一、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城市用地制度二次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第一次创新,即由改革之前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1)。我们以为,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看,建立城市土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序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新的形势下,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土地制度面临时代新课题,新一轮土地改革需要破局,土地流转呼之欲出,土地流转的改革举措,被专家们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领导者》2008,(1):F0003-F0003
宁津县国土资源局下设12个科室,12个乡镇基层国土管理所,1个国土分局。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并重.正确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及时供地保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登记(registration Of land),也称土地权利登记,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实行登记的制度。根据《土地登记规则》引第二条规定,我国土地登记是指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土地登记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土地登记,以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利用的一项制度。本文在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剖析后提出了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刘奇 《决策》2014,(4):32-35
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这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追求。努力拓展土地"流"与资源"活"的制度空间,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需要做出的不懈努力。根据十八幅三中全会《决定》,t地制度改革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土地承色经营权叮以抵押、担保,这就赋予了承包地新的权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融资难的『口】题;二是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面积2660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天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土地管理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肩负着全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新《土地管理法》,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加大管理,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熊恒 《决策与信息》2011,(6):256-256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土地供给调控模式存在的问题,试图为我国土地供给制度更好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合理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结论:完善我国土地供给调控模式应理顺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法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完善土地征收法律法规制度是保护保护土地资源重要基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行使公权力,以补偿为条件而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突破"中等收入增长陷阱"的关键抓手,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然而,新型城镇化不能变成"赶农民进城",其关键是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寻求破题。只有从根源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减少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才能解决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房价高企、社会矛盾凸显、"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梁海芬  姚瑶 《决策与信息》2011,(12):105-106
农村土地要真正实现市场化流转,必须要做到: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创建高校节约型后勤,是指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建立以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的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范围主要包括:校园建设规划、土地使用、基本建设、水电等能源的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师生生活后勤保障等。  相似文献   

16.
吴明华 《决策》2011,(11):40-42
“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是为了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公平公开竞争。防止土地国有资产流失。这项制度的改革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进行总体设计和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土地制度及流转机制的特点,指出了在现行土地制度及流转机制下,由于产权的不明晰以及对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是造成现行“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土地制度和流转机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宇 《管理科学文摘》2010,(14):231-232
农民与土地唇齿相依,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所以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推进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保持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大体框架不变则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明显加快,总体上是平稳健康的,但也存在诸如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非粮化""非农化"日趋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土地流转必须注意把握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工作原则,坚持以利益平衡、政策引导、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强规范管理为实现路径,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成效显著,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从经济法角度分析,改革初见成效的原因在于将市场引入土地制度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政府积极发挥规制和调控功能,政府和市场重新厘定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