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巨擘陆九渊故里何处?有的说是青田桥(今桥上村),有的说是陆坊村,莫衷一是。1992年出版的《金溪县志》第45页载:“宋代著名理学家陆九渊是该乡青田(今陆访)村人。”而第493页则载:“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因其讲学于贵溪象山,世人尊称为象山先生,陆坊乡青田村人。”若陆坊村就是青田村,那么以上观点是同时成立的,而事实上,陆坊村与青田村相隔十里之遥!孰是孰非,很有弄个水落石出的必要。陆氏《年谱》载:“(希声)次子崇生德迁,五代末避地于抚州金溪,解囊中资装,置田治生,货高间里。为金溪陆氏之…  相似文献   

2.
金溪重修仰山书院孔凡章北京露有遥从剧邑颁,乡贤遗址换新颜。立身构桧君臣上,治学程朱伯仲间。足下六经嗤泥古,胸中一簧譬如山。后人仰止应犹忆,慷慨宫门对策还。谒乡贤陆象山墓吴德润金溪旷代儒宗百世师,辩香何敢献芜词。鹅湖会讲昌心学,边郡临民有口碑。五论陈君明教化,六经注我见操持。乡贤墓下拜秋色,不尽幽情酒一危。奉题金溪陆象山研究会象山学刊吴柏森北京光耀垂新纪,儒林竞景从。宏篇聆木锋,哲理发晨钟。德范千秋仰,风华百代宗。鹅湖同论道,雄辩起双龙。贺陆象山研究会成立张昌琪金溪象山学会喜新成,哲理深宏任探评。…  相似文献   

3.
1997年11年19日,江西金溪陆家山研究会代表专程访问了陆象山易篑之地──—湖北荆门市,受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门分院文史研究所刘海章教授等同志与荆门市园林管理处同志们的热烈欢迎。访问期间,登象山,谒新建的陆夫子调游览蒙泉、惠来及文明湖;又登凤鸣门城楼、领略荆楚风光。翌日,荆门陆九洲研究会成员与金溪陆象山研究会代表举行学术座谈,交流陆研经验,探讨陆学中的疑难问题,商洽了今后的陆研规划和合作事宜,并取得共识。他们送来《荆楚笔记》稿件三则.现予以发文。陆九渊筑荆门城考王心田荆门,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历来就是兵…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虽不着意为诗,也没有专门的诗论存世,但是从他与朋友的一些通信及与门徒的一些谈话当中,我们可以约略看到他对诗歌的一些看法;同时,从他仅存的二十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诗歌风格自然淡泊,深沉含蕴的特色。陆九渊主张“事外无道,道外无事”、‘“艺即是道,道即是艺。”把“道”和“艺”结合起来,形成‘攻道合一”的观点。他认为‘诗《大雅》多是言道,《小雅》多是言事。《大雅》虽是言小事,而主于道,《小雅》虽是言大事,亦主于事。”①他把诗的写作好坏归于“道”,他说:“一部诗的历史往往是有道则盛,无道则衰,衰…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字子静,后人称为“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今江西省临川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死于光宗绍熙三年(1193年)。他是南宋与朱熹齐名的著名学者和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封建伦理熏陶,养成了好学深思,不苟言笑的个性。据《象山先生行状》记载,陆九渊三、四岁时,就曾问他父亲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遂至废寝忘食,父亲呵斥,遂姑置之而心中常在琢磨。五岁入塾读书,聪颖好学,悟性极好,七、八岁时即得乡誉。一次,“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  相似文献   

6.
晏殊诗选注     
白塔诗①白塔青松古道栖,塔高松矮不能齐。时人莫讶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公年五岁,题所居道傍白塔。”这是晏珠孩提时代写的一首言志诗,也是目前发现的晏珠最早的一首佚诗。不见录于《全宋诗·晏珠卷》。青松诗①矮矮青松倚曲栏,标姿无奈雪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擎天仰面难。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韩把七岁,因家中负税被逮,见县公因命吟松,即应声云。”这是晏殊孩提时代写的又一首言志诗,也是一首佚诗,《全宋诗·晏殊卷》末录。忆越州①湖山杏渺不可状,登览幽求无所…  相似文献   

7.
朱熹与陆九渊是南宋儒学的两座高峰,他们都无意于援禅入儒,但由于二人处于儒禅杂糅的时代,朱、陆的字号恰好保存了儒禅代兴的痕迹。给朱子取字的刘子翚由默照禅契入,会通禅学与颜子之学,其《字朱熹祝词》中的根本—枝叶之喻主要来自默照禅。刘子翚不顾大慧宗杲及其儒门好友的劝导,坚持以静默为本,其“木晦于根”乃默照禅之旨。陆九渊建精舍于马祖道一曾经结庐之地,用“象山”之名掩盖其旧名“禅师山”,居象山时常说“耳自聪,目自明”等语,颇似马祖禅风,正是在此时朱子认为他找到了陆氏是禅的“真赃”。朱、陆的字号折射出儒禅之代兴,为探索经典世界的察名法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8.
宋徽宗赵佶始创画面题诗以后,这种风气,在南来并没有盛行起来,直到元代,其风大昌。有的画家,甚至每画一幅必题诗其上。王士说过:“倪云林每作画,必题一诗。”(《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三)所以,元代题画诗比较多,顾嗣立《元诗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较为集中地收录了这类作品,各家别集中亦可检得。元代画面题诗蔚然成风,这与元代画学鼎盛密不可分。董其昌在《画掸室随笔》中说过:“元时画道最盛。”张丑《清河书画航》也说:“近世谈画,例推元人为第一流。”元代画家于绘事毕工时,兴到神来,每每挥毫儒墨,题诗于画上一…  相似文献   

9.
“拾遗”的朱熹诗文系伪作考郭齐《文献》1994年第1期载《朱熹、吕祖谦、陈亮诗词文拾遗》一文,辑录朱熹《江南序·游水帘亭》词一首,《归途咏》小令一首,《康塘三瑞堂记》一篇,《康塘百琴楼歌》一篇,《鲍氏家谱叙》一篇。以上这些诗、词、文均系伪作。现简略考...  相似文献   

10.
成都薛涛研究会会长、原成都大学校长刘天先生离休近20年来,潜心于唐宋学研究,继《薛涛诗四家注评说》等专出版后,其新《柳永年谱及系年词考签》于2005年10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该书内容考辨详实,新见迭出,除“柳永年谱稿”和“柳永词系年考签”外,还有作近年来关于柳永生平、交游的考略以及柳永词的师承、影响等评传章。  相似文献   

11.
《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于湖集》录张孝祥《和家君韵寄舅氏》其二:万里归来无苜蓿,扁舟共载两猿君。今日送君向何处,黄河山中多白云。细味诗意,与题不合。检《全宋诗·张孝祥集》,此诗诗题为《送猿翟伯寿》。《诗存》抄录中因脱题致误。《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于湖集》录张孝祥《题定山寺》诗四首,其三、四为:雪中纸装有奇趣,暖香夜作椒兰熏。昆邪丈室本无病,天女为散花纷坛。雪花如席风色恶,拥被围炉门不开。我亦穷车马绝,一杯相属望君来。内容与诗题显然不侔。检《全宋诗·张孝祥集》,此诗诗题为《再用韵》,是《送纸袋韩中义…  相似文献   

12.
岑参去世年月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岑参的卒年卒月,目前文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颇具代表性。一种是赞同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中所提出的大历五年(770)正月说,另一种就是以郭沫若先生论定、陈铁民、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岑参年谱》(以下简称《校注》)总其成的大历四年(769)岁末说。他们的意见,《校注》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关于岑参去世的年月,学者间有不同看法。赖义辉《岑参年谱》(载《嶺南学报》一卷二期)定岑卒于大历四年,根据是杜甫《追酬故高蜀州(适)人日见寄》诗的序文:“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李)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未提及岑参,可见其时岑参已殁。诗序署明作于“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  相似文献   

13.
汪全泰及其著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全泰,字竹海,号子纯,又号铁孟居士,人称大竹先生。生年不详。关于江全泰的籍贯,有四种说法:其一,(周氏遗书)卷九“子纯问政”章注日:“子纯出婺州汪氏。”“婺州”原为浙江金华县治。其二,王季樵《铁孟居上诗钞·序》云:汪全泰“派传越国,著籍真州。”“真州”即江苏仪征。其三,《友声集》丛书本《铁孟居士存稿》署“仪征汪全泰大竹著”,《(续纂)扬州府志》卷九《汪全泰传》亦称之为仪征人,刘大绅所编《龙川先生诗钞》附录二《汪大竹先生诗一首》亦题日:“先生真州人”。其四,《龙川夫子年谱》载“婺源汪大竹,故积学…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一九六二年作有《高适年谱》(以下简称拙谱),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一九六三年第六期。后来继续研读高诗及有关材料,发现原来的某些意见已不妥或有误。特别是陆续读到关于高适年谱的新作,如彭兰同志的《高适系年考证》(载《文史》第三辑,以下简称彭谱),傅璇琮同志的《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见《唐代诗人丛考》,以下简称傅文),陈铁民同志的《高适何时入河西幕》(载《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辑,以下简称陈文),周勋初同志的《高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九月出版,以下简称周谱)等,各有一些新见,颇受启发和教益。然综观诸谱,仍觉高适行踪中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商讨,现提出浅见,就教于诸家及读者,并顺带正拙谱旧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周密地、多侧面地论证了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历史意义。指出陆象山不附流俗、力排众议,从人品道德、政治理想上高度评价了一代名相和改革家王安石,揭露和抨击了“元祐君子”们的偏狭、狂躁和虚伪,严正驳斥了“宋亡于安石”的荒谬谰言,同时也尖锐地指出熙宁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陆文是一篇正确评价王安石的划时代文献。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通史巨著。宏篇巨制,博大精深。其中人物众多,传记故事一波三折,生动感人,对后世影响极深。那么作者是怎样评价、描写这些历史人物的呢?这就是贯穿于《史记》始终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如司马迁本人所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到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有斯乎!意有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史记·太史公自序》)由此可见,司马迁的思想体系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但同时又吸收了道家思想来丰富、补充和发展了儒学道…  相似文献   

17.
万历《严州府志》、顺治《州志》载范仲淹《送邵炳赴召》《眉寿堂劝农》两首;乾隆《济源县志》载苏轼《题傅钦之草堂》其二、《重阳登灵山》两首,《河南通志》载苏轼《登啸台》一首,道光《吉水县志》载苏轼《龙济寺访友云禅师》、黄庭坚《寄南冈寺惟信大师》两首,《大明一统志》载黄庭坚《龙眠山》一首,嘉靖《长沙府志》载黄庭坚《古云山寺》一首,光绪《湖南通志》载黄庭坚《题灵岩》一首。十首诗皆不见于三人本集及《全宋诗》,可予辑补,并与作者生平相印证。  相似文献   

18.
象山诗管窥     
象山之诗,现存仅二十余首,却大都具有鲜明之个性。在两宋理学家中,罕有能与之比肩者。令人不解的是,历来言诗者,往往艳称紫阳,而于子静之诗,只标举其“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之句,实则此二句理胜乎辞,绝非陆氏上乘之作,倘据此以论陆诗,则真如元好问所谓“真书不入时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矣。象山少时,即能摄万有于一心,深明“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③之理,故发而为诗,多昂扬轩举之气,如《少时作》云: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有时此辈来妥贴,哮吼大嚼无毫全…  相似文献   

19.
周初《大武》乐章用诗三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初《大武》乐章用诗三首考李山申少峰周初《大武》乐章,乐虽有“六成”,其用诗却并非六首;《大武》之乐,诗只有三首。有关《大武》乐章的记载,见于《左传》、《荀子》及《吕氏春秋》等典籍。《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之语曰: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  相似文献   

20.
采熹、陆九渊学术异同问题,自南宋鹅湖之会以迄明清时代一直论辩不休。主要著作有五种:程敏政的《道一编》、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陈建的《学通辩》、李绂的《朱子晚年全论》、郑之侨的《鹅湖讲学会编》。兹为考辨,以明终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