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雍正《广东通志·澳门图》是中国古地图中第一幅以描绘画形式详细绘澳门地理及建筑的澳门地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该文对图中出现的澳门地名及澳门建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澳门城市建设发展及军事设施的建置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关于图中涉及的澳门华人庙宇的起源问题,更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澳门名称的来源如同其起源一样扑朔迷离.早期澳门史学者将蠔系列的名称,全部以"蠔"(即长牡蛎)释之.根据中国文献上的载述,经过一番探究,我们考证出"蠔镜"、"蠔"及"海镜"也是一种动物,但属瓣鳃纲,不是蛤科,而且蠔镜与海镜为一物,并得出澳门地名中以蠔及其各种同音字起始的称呼,均从蠔镜繁衍而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新疆出土古剪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吐鲁番一带的古墓葬遗址进行发掘整理,先后出土了一批古代的剪纸。其中有南北朝时期的五幅精美的团花剪纸,一幅是对猴团花剪纸(图1);一幅是对鹿团花剪纸(图2)一幅是对蝶花团剪纸(图3);还有两幅是几何形团花剪纸(图4)。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单色辐射式折叠剪纸,即是将  相似文献   

4.
难忘的考试     
朱孝萍 《快乐青春》2009,(12):52-52
升入六年级后,我们开始上健康课。教室里的一块黑板上挂着一幅人体结构图,图上标示着人体主要骨骼与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现藏有一套八轴的《万国大地全图》,每轴均盖有“冀南区三地委会图书整理组”椭圆形印章。这原是华北地区冀南三地委会在土地改革时期收存的。 这套“万国大地全图”,每轴高132厘米、阔28厘米,为八条掛屏式装裱,把地球以赤道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半球,恰好一半球占四轴。在全图布局上,图居中间,空余部分填写文字说明,说明中除序、跋的叙述外,其余都是图中国名和地名的解说,共计7519字。此图虽冠名为图,实为图文并俱的古地理册。 从图中陈述的文字情况看,此图的绘制和国名地名的考证工作是河北沧州的叶子佩,全图重绘制版是江阴德只六严和张元灏。他们从汤景家祖传的康熙时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中订正补充,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高州市451个行政村地名的穷尽性研究,发现这些地名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高州市村居地名以双音节词为主;以偏正式地名最为常见;其通名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其命名理据充分反映了高州地域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高州的地名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有部分地名的命名理据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屈辞涉及诸多古地名,后世学者对这些古地名的阐释透露出中国地理文化以及国人地理观的诸种特色,如先秦地理观为基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世界地理意识,后世基于政治、文化的影响而导致这种地理观念逐渐收缩内倾;包括屈辞在内的先秦文献含有大量外来语词和外来地理概念,其中承载模糊语义者可能为音译外来词;音译词进入中国文化后,随即会有新的相应形声字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音译而生的形声字义不断汉化而坐实;外来地名中的意译词不好坐实,故文献岐说相对较少;外来地名所具特征与中土地理地貌相似多者歧说则多;地名的外延会随政治视域的开合而呈现时代烙印,但总体趋势为南北宏阔、东西短视等等.这些特征极富中国性.由屈辞古地名的文献阐释,进而探讨中国古地名之文化特征,这对推进阐释屈辞文本以及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整体面貌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归十年,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日益深化,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由市场机制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民间产业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两地政府间的经贸合作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有力地推进了两地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自2003年CEPA签署尤其是内地开放访澳"个人游"以来,内地因素成为带动澳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期,中央政府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深化两地合作的政策,例如赋予广东先行先试的CEPA补充协议五、支持澳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六大方面九项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粤澳合作开发横琴岛等,这些措施对于突破澳门资源瓶颈、拓展澳门发展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共同打造粤港澳区域竞争力等,都将产生重大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9.
疏勒国和于阗、龟兹一样,当年为西域佛教大国,但是目前学界对疏勒佛教考古的研究却比较薄弱.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新疆图木舒克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发现几幅佛教故事图,90年代,该寺院遗址又出土了一件佛教故事图,这为研究佛教故事图在丝绸之路的流行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将讨论这些佛教故事图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内涵,探讨疏勒佛教性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澳门博彩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赌权开放对博彩业本身乃至整个澳门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因此而当然地成为澳门经济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历史事件.十年来澳门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用事实证明了赌权开放之不可否认的历史意义.然而,在肯定其十年来为澳门经济和社会所带来的辉煌成绩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在博彩业“井喷式”增长的背后,也日益暴露出诸多体制矛盾和结构冲突.本文指出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客观存在,分析了其成因,阐明了澳门博彩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清除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满清入主中原之初,明朝遗族先后在南方建立弘光、隆武、永历等政权,在新权与旧族交替之时,澳门当局从自身利益出发,逐步修改其对华政策。文中即通过叙述永历政权三次遣使出访澳门、罗马的情形,探析永历政权与澳门的关系变移以及澳门当局转而“效忠”满清政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金瓶掣签是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本文对金瓶掣签的制定和在西藏的实施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说明金瓶掣签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13.
金瓶掣签是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本文对金瓶掣签的制定和在西藏的实施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说明金瓶掣签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14.
清代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及其在西藏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掣签是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本文对金瓶掣签的制定和在西藏的实施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说明金瓶掣签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15.
金瓶掣签是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本文对金瓶掣签的制定和在西藏的实施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说明金瓶掣签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16.
魏光奇 《河北学刊》2005,25(6):143-149
清代前期,统治者通过兴大狱、禁止士绅干预、介入地方政治等措施抑制"绅权".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实行地方自治,新旧士绅通过担任(州)县、乡镇和村庄各种自治组织的首领人员而结成公共权力网络,实现了组织化.在此过程中,士绅们除了在各种自治性组织机构中行使职权外,往往还以"绅董"的身份和资格组织起来,筹备自治机构选举,推举地方公益机关首领,参议和处置区内治安事务,议决地方财政措施,甚至行使全县的议政和行政权.于是,"绅权"在地方社会中便成为了国家组织之外的另一极社会权力."绅权"同"官权"、同民众权益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地方自治制度的实行之所以导致劣绅的活跃和"绅权"的恶性膨胀,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结构的传统性和士绅势力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17.
纪行诗在清代诗歌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蒙古族诗人柏葰著的《奉使朝鲜驿程日记附诗》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柏葰出使朝鲜沿途所写诗作描写了作者出使朝鲜一路的所见所感,给我们真实地再现了清代中国边疆和朝鲜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在朝鲜一些名胜,柏葰还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并与一些朝鲜大臣互相唱和,这些诗歌为我们今天研究十九世纪中叶朝鲜的情况以及中朝文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文言小说图像传播的历史考察——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运鲁 《兰州学刊》2009,(6):176-181
插图艺术在白话通俗小说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言小说的插图兴起于晚清刊行的《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聊斋》插图的出现,对《聊斋》的出版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图咏本、绣像本、连环画,甚至邮票、剪纸都成了《聊斋》传播的载体,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插图本的出现和传播,使得《聊斋》能够同《水浒传》、《西游记》等通俗小说一样进入普通大众的阅读视野,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入清后的诗从清初以来便被指责为"作伪"、"自刻饰",甚而说是"表演"。由于论诗逻辑的武断简单,使钱谦益诗处于百口难辩的境地。分析话语者的时代和心理背景,考察钱诗所写的事与情,我们认为,钱谦益入清后的诗是真诚的,符合他"诗其人"的诗学理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大节隳颓的尴尬和反清志行,亡国之痛,沧桑之感是经历了鼎革之变后全社会共有的感情。在钱谦益评价上,我们不能以其曾经有过贰臣的经历而重蹈前人的覆辙。  相似文献   

20.
张小也 《社会科学》2006,6(4):174-182
明清两代法律规定的贱民范围很小,清代更是推行了"豁贱为良"政策.但是,社会中的贱民群体却人数可观,而且良贱之别的观念也异常顽强.本文通过分析同治年间九姓渔户改贱为良的过程和制度背景,探讨了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