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建 《城市》2007,(10):70-71
天津市建筑节能推广培训中心大楼坐落在天津市友谊南路梅江居住区,是天津市首座集示范、展示、实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北方地区绿色节能建筑示范项目,其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内资讯     
《金色年华》2014,(4):8-9
梧州入选首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名单,梧州市成功入选首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根据国家能源局批复,梧州要重点发展地热能和太阳能,建设浅层地热能综合利用、太阳能综合利用、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等项目,在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住宅小区推广使用地下水源热泵和土壤水源热泵;在小区、学校等地区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光热一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海河图书馆应用地下储能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毅 《城市》2007,(9):69-70
海河图书馆是天津市海河开发规划确定的公建项目.按照天津市政府提出的建筑应达到"三步节能"的要求,该项目已被列入天津市节能建筑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4.
汪钦同志并请转中国电子商务研讨会:欣闻此次盛会在江苏无锡市召开,十分高兴!电子商务是一个代表未来贸易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它的萌生和发展,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正在促进和引领全球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我很赞成你们选取这类利国利民的重大而又实际的主题进行研讨,达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目的,从而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寒地气候严酷,室外环境季节波动大,夏季热岛效应严重、冬季日照时长短,建筑能耗高、碳排放量大,且室内环境品质改善难。同时,我国寒地人口稠密、面积广袤。寒地建筑与城镇建设在节能保温、耐候抗寒等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和产业动能。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倡导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更是将人居环境品质要求推向了新高度。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下,在人工智能技术语境支撑下,我国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寒地建筑与城镇建设的新成果与新探索。本期专辑遴选了四篇论文,从不同视角、不同尺度探讨了寒地建筑与城镇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向,为我们构筑了一幅从城乡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寒地建筑与城镇建设研究与实践图景。  相似文献   

6.
赵昱菁 《职业》2015,(6):36-37
本文围绕嘉兴技师学院在进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就改革、发展、示范、引领等核心问题,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总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并着重从专业基于“四个嵌入”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来探讨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是我国近30年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而且还引领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人们在追求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群病"日益凸现。造成中国"城市群病"症结在于政府合作机制低效、城镇化率虚高、基础公共配套缺乏、边界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共性问题。分析我国"城市群病"产生的原因,并从科学角度提出推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技术路径和科学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真 《职业时空》2012,(2):82-8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概念已经从生物学发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科学,近10年,图书馆也开始研究如何建筑生态图书馆的问题。图书馆人也应该立足于人类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持,建设"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态图书馆。文章从图书馆的建筑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生态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建筑能耗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其中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虽不到城镇建筑总量的4%,但却消耗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成为能耗的"黑洞"和"巨无霸"。可见,我国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迫在眉睫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从国家发改委、中国节能协会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建设"节能型城市"将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理论服务实践的原则出发,提前开展"节能型城市"的理论研究工作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建设"节能型城市",尽管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判断与见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但做最基本的划分,其建设的推进应从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力,引领制度型开放和突破性改革,以思想解放的引领者、自主创新的新高地、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节点、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无人区”,引领后发区域的现代化实践,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4日,执行期为5年的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唐山市启动,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德国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产品,结合项目示范工程,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变我国既有建筑能耗高的现状.2006年7月16日~2006年11月14日,该项目的"河北一号小区"试点工程已顺利完工.经测定,改造后既有建筑比20世纪80年代之前建造的房屋降低了65%以上的能耗,并具有显著的隔热、保温、隔音和防尘效果.此次唐山示范工程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任务,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依托科技进步是必由之路。该文以水务行业为着眼点,分析了节能减排技术的重点,阐述了科技攻关的方向,并提出实施以示范工程建设、成果应用跟踪和后评估、奖励机制等为手段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区内资讯     
《金色年华》2014,(12):8-8
拥有“中国绿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靓丽名片”的南宁市,又锦上添花,再获殊荣:在10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答辩会上,南宁以精彩的阐述、出色的答辩,在全国16个参与决赛的城市中名列第六,成功跻身“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据悉,这是广西城市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发展迅速,"绿色建筑"生态小区"的概念深入人心,被各界人士所关注。生活热水的使用量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环保、节能、使用绿色能源等因素考虑,在住宅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来为居民提供生活热水已经是社会前进的必然需要。太阳能热水器在研制开发、商品化生产、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尤其是优质能源的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在各种能耗当中,我国的建筑能耗比例最大、发展最快,已占到全国总能耗的27.6%。目前,大量的建筑通过建筑节能技术的利用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室内的舒适度,不但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产生诸多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建筑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节能建筑在建设时期往往增加了初期投资,使建设费用增加。但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并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平衡后,节能建筑就进入了纯收…  相似文献   

17.
宋卫乾  李佳庆  金海 《城市》2015,(7):77-79
不断提高外墙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节能材料的研发密切相关,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必须以开发新型的节能材料作为前提.超薄真空绝热保温板由于产品导热系数低、保温效果好、防火等级高等综合效益显著,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必将成为建设绿色建筑、降低建筑耗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外墙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18.
正当电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人们不禁会想这么一个问题——明天,我们向谁去要电?向现有设备要电节能建筑:什么样的房子叫节能住宅呢?就是"冬暖夏凉",保温和隔热。在节能住宅里,夏季室内温度要比普通建筑低上1-2摄氏度,而冬季室内气温比普通建筑高上4摄氏度。它还包括了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型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外墙隔热技术、多层次不同材料的节能屋顶等。  相似文献   

19.
张磊 《职业》2015,(10):25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的消耗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节能是时下任何行业都最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也从节能方面入手,节能照明系统就是建筑电气照明的先进模式。节能设计要求需要耗能量低,同时也要具备高效率易操控等优点。照明系统组成的关键是光源,光源的节能是实现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要素。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电气的照明节能设计进行分析,对节能设计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和廊坊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遇三个方面论证了廊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四方面的措施: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优化结构、构建节能环保产业支撑体系;加快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引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