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志满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0-54
历史上的移民现象是中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形成的直接原因之一。各移民群体在移出地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特定的族群性表述方式,这些固化的表述在迁徙过程中印记到了移民群体的历史记忆当中,落业初期迫于需要传统的族群性呈现出集体失忆状态,但在扎根移入地后,留存在移民群体中的历史记忆在现代背景下被重新表述,形成了历史移民族群性的现代表述方式。历史移民群体族群性的当下表述体现出历史性与现实性、情感性与工具性的多重动因。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存续与理解的角度说,地方性知识需要历史叙述,其价值诉求是维系当地人群的历史记忆;地方性知识的历史叙述往往需要借助本土语言符号的运用,从而才能形成可以跨文化理解的文本书写,因而必须认识其认知特点;传承意义上的文本书写主要指文字(或图形)符号的编码过程,而且是地方性知识历史叙述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马林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9-33
[摘要]二十世纪是凉山彝族男女两性境遇因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而普遍得到改善的世纪。但是,综观整个凉山彝族民主改革历史的现有研究与记录,突出表现为严重缺失自观研究记录和女性群体声音的景况。除少有亲历者、见证人的私人情感、文化认同、生命体验等记载外,彝族人,特别是彝族女性的经验和声音往往因为文化隔膜和性别所限,成了“缺席者”和“沉默人”。他们的经历被忽视,他们的贡献被淹没,他们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呈现和尊重,成了名副其实的“沉默群体”。本文试图透过作者个人经受民主改革后续作用的影响与观察反思民主改革历史研究的重要性、特殊性与紧迫性,讨论运用社会性别、口述历史等方法切入对其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期待实现将众多彝族民主改革参与者推向历史前台,通过记录这些彝族亲历者和见证人为主体的“个人故事”和“历史事件中的个人记忆”,追溯、发现和弥补曾被忽视的凉山特殊历史资料和细节。 相似文献
4.
李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21-28
梅林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研究历史。梅林历史叙述方法的内容结构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即通过叙述历史的起源表现历史的矛盾运动,通过叙述历史的矛盾运动表现历史的转折,通过叙述历史的转折表现历史的过程,通过叙述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表现历史构成,通过叙述历史人物的活动表现历史的演变。在梅林的史学著作中,历史叙述的表现形式以论说风格的叙事为主,在历史叙述中做到历史评价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孙汝建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28-42
以往对句子特征的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从逻辑的角度认识句子、从意义的完整性认识句子、从结构的独立性认识句子、从句调认识句子 ,由上述几种路径认识句子的特征 ,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表述性是句子的本质特征 ,表述性分为句子的表述和句子的局部表述 ,句子的表述依靠句调来表现 ,它表达的是语气。句子的局部表述依靠语气词、语气副词等来表现 ,它表达的是口气。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都有表述性 ,但表述性的特点并不相同。具体的句子的表述性是外显的 ,实现了和语境的联系。抽象的句子的表述性是内隐的 ,尚未实现和语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陈壁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23-31
中国的经史传统,有着极为复杂的内涵。以圆丘祭天之礼为例,在两汉经典中,只有《周官·大司乐》提及过一次“圆丘”,而无论是今文经典,还是两汉典礼,在祭天典礼上都只有南郊祭天,没有圆丘祭天。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统合今古文经学,平衡经典异义,并以《周礼》为基础构建了一套新的礼学体系。郑玄将《周官》的圆丘纳入祭天典礼,认为在南郊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圆丘祭天。这是郑玄以经文为本,统合今古文经学的结果。经学的改变马上带来制度的革新。在政治层面,当“郑氏家法”被普遍接受之后,魏明帝开始以郑玄经学为基础构建祭天大礼,首次制定了圆丘祭天之礼,这表现出经学塑造历史、制度的特点。另外,郑玄把《周官》理解为周公制作的一代大典,周公又是一个历史人物,那么,周公制作的大典,便成为周代的历史,而且因其具有“经”的地位,而成为最可信的历史。因此,郑玄的经学在杜佑《通典》等史学著作中,成为构建周代史的材料。可以说,经学不断在塑造制度、塑造历史,同时,又不断在塑造三代的历史书写。从郑玄论圆丘礼中,便可以看出经史关系的多层面相。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之初的伤痕小说面临如何叙述当代历史的问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伤痕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的叙述模式表现其历史立场:以"忠奸对立"方式将文革历史"空白化",以时间切分方法表达"回归十七年"的历史立场,以"忠诚"叙述表现对革命"原点"的回归,等等。这些历史叙述模式体现出鲜明的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特点,使伤痕小说成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8.
刘鹏翔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82-89+18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呈现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少数民族的历史叙述为表达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渠道。哈尼族在族源叙述中强化与中华民族在血缘上的同一性,在民族迁徙史叙述中呈现与中华民族在地缘上的同一性,在本民族发展史叙述中构建起与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同一性。对少数民族历史叙述中有关血缘、地缘与精神等共同体元素的挖掘,可奠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9.
李直飞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44-49
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到来之际,梳理对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以寻求新的写作突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伴随着远征军入缅作战就开始了,从最早出现的各种战地报道、纪实性文学作品到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的出现,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在不断地走向深入。这一书写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启之后,作家们在历史还原和个体叙事两个维度之间深入展开,使这一段历史获得了新的文学意义。中国远征军作为一份厚实的文学书写资源,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着巨大的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
九姓长官司是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的"汉人"土司,设置于洪武五年(1372),由长官任氏世袭。有明一代,除《大明一统志》《四川总志》等史书中对九姓司历史、建制的零星记载外,任氏自身并未留下关于九姓司历史的文字记载。自清乾隆年间任氏篡修《九姓司志》始,关于九姓司历史的记载开始大量出现。在方志中,任氏不仅书写了九姓族群的祖源历史,更是直接否认了自明代以来史书所载任氏的"土人"身份。但直至民国时期,任氏的身份仍然未能得到时人的一致认同。本文通过《九姓司志》《九姓志略》《泸州九姓乡志》三部地方志,对九姓历史与任氏族属进行考证,并通过社会变迁与任氏历史书写的动态考察,揭示出历史书写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变迁对历史书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凌逾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7-11
文章比较了<色,戒>的原著小说与改编电影,探究语言话语与视觉叙述如何再现可叙述与不可叙述之事,文字文本中的视角与再现模式如何被视觉文化与视觉想象塑造,文字文本如何策略性地引用并改写视觉图像,小说与电影具有怎样对立又融合的悖论关系,两者的视角和效果是殊途同归还是并在歧出. 相似文献
12.
罗良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31-35
以美国当代黑人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仪式上朗诵的诗作《赞美这一天》为例,论述她的诗歌中的历史书写。认为历史意识是她进行历史书写的诗学动力,日常生活则是历史书写的策略,并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关系出发分析她诗歌中历史书写的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3.
姬春晖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79-82
历史叙述的实践证明,任何历史著作不可能全真,只能部分真实.这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历史化、哲学化倾向在各个民族的神话演变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写史出于政治和道德的目的或迫于政治和道德的压力,不从实而书或不敢从实而书;史家的历史观影响历史叙述的全局. 相似文献
14.
罗良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
以美国当代黑人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仪式上朗诵的诗作《赞美这一天》为例,论述她的诗歌中的历史书写。认为历史意识是她进行历史书写的诗学动力,日常生活则是历史书写的策略,并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关系出发分析她诗歌中历史书写的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5.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是一部典型的历史书写元小说,集中体现了历史书写元小说的叙事策略。这种小说是将元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结合起来,既采用元小说的多声音叙述、戏仿、拼贴等叙事策略,也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发挥历史想象、罗列历史事件、传播意识形态等叙事策略。《中国佬》是历史书写元小说的标本,其文学技巧及文学思想值得我们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所有地域性分支里面,美华文学是绽放异域的一朵奇葩.而於梨华与严歌苓,是两位具有文学发展标示性意义的美华女性作家,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她们始终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执着于文学追求."敌国"、"家园记忆"在她们新的自我身份的建构当中,既挥之不去,与她们的去国经验和文学书写发生着密切关联;也不断嬗变,体现着作家在文化心理、美学视角和文学书写等层面的诸多变化.在这层层嬗变的背后,既可以见出作家文化心理和创作心态嬗变的因素,亦可以考察海外华人现实生存处境的演化以及多元文化互相碰撞交流乃至融合的历史与现实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存世资料显示,宋元明历史时期的闽南,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群体,最显著者乃寺僧。他们持续积极投入其中,但更多显现为在官方主导下进行,从中可见闽南地方社会的多元立体面相。在各个社会群体的参与互动下,公益活动的蓬勃发展,昭显出地方社会的良性运行。然而,相关文献遮蔽的孔隙中又显现出,寺僧参与社会公益具有主导性、私利性。官方主导的话语表露,有着更多的历史隐情。追索历史记忆的书写与存世状况可见,僧寺以其雄厚的财力和影响力持续参与社会公益,却难以与官府、儒士群体力量的壮大与历史书写的增多相比,话语权的拥有导致了官府为主导更多参与其中这一历史面相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启蒙话语的温馨书写——论冰心早期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希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54-56,68
冰心在其早期创作中,以其特有的女性眼光审视社会变革的艰难,她立足女性独立、围绕家庭纠缠,轻声絮语地书写着一曲曲爱与善的协奏,温馨书写是对这种风格的最好描述.对冰心女性主义文学特色不能泛泛而论,更不能以当代女权主义观点肆意衡量与肢解,它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碰撞、交融语境中女性话题的独特书写,既有对传统的因循,更有超越与创新,自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游戏叙述是游戏研究领域中的重点,但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一直不够充分。体育传播学研究注重对竞技赛事的摄制和解说,电子游戏研究则从电子游戏的生成机制出发,试图证明游戏是有别于文学、电影的新的叙述方式。体育竞赛和电子游戏都是游戏,而游戏是特殊的符号文本,从符号学与广义叙述学理论出发所进行的游戏叙述研究,更能切中这种特殊文本本身的结构特点。而游戏文本的双重互动传播结构中,隐藏着四个彼此分离的叙述层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游戏叙述的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20.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宗族组织在地方社会中发挥了很强的组织、协调作用,宗族活动渗透于清水江流域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清以降遗存下的清水江文书就是例证。本文拟以高酿镇地良村文书为例,梳理文书中父子、兄弟、女性等人名的书写程式,分析事主宗族性身份和宗族门房支派层级关系的表达方式,进而探讨宗族在家庭内部、宗族内部、不同宗族之间契约签订中的渗透度,以期了解宗族在维持家庭延续性和宗族凝聚力中的实际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