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最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胡宏文先生的新著《新概念新闻学》。这是胡先生继《教育报刊采访写作方法论》《教育新闻写作实用文丛》(四卷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新闻学力作。作者集30年从事新闻采编的丰富实践与理论积累,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对新闻学理论进行了宏观审视和思考,以新的视角提出新概念,以新概念演绎新思维,以新思维引领读者对新闻学展开新的解读,是一部富有个性特色、生动实用的新闻学著作。首先,《新概念新闻学》在体系构架上,表现了新的特色。全书上、下两册,将新闻学分解为“宏观新闻学”“新闻传播学”“新闻体裁学”“新闻…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卫视的强势作用下,地、市级的城市电视台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台选择了民生新闻的路子。成功的例子如: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长沙电视台的《政法报道》、湖北荆州电视台的《江汉风》、江苏苏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广东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湖南郴州电视台的《天天播报》等等,这些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成为与央视和卫视争抢观众的利器,也成为带动当地电视台广告投放的“领头羊”。然而,一个地方的新闻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延伸“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为城市电视台之间的“新闻交换”[1]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路子,此思路很值得探讨。一、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的生存基础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2]。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的体现,是民生新闻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民生新闻的接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上的接近,即地域性。本地民生新闻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二是时间上的接近,即时效性。城市电视台对本地民生新...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新闻传播者选择什么样的事实予以传播,其依据首先是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其构成因素是新事实,新信息和普遍的兴趣。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是其影响的因素。当然,传播者的选择还必须依据新闻法规和新闻政策。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市人事局决定于2001年11月  相似文献   

4.
薛锋、王学林同志编撰的《简明美术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二年)受到了读者的注意和欢迎。作者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编成了数十万言的《简明美术辞典》,在书法界美术界也是一件拓荒的壮举,在当时是填补了这一类型工具书的空白。《辞典》很有特色,注意了系统性,正文部分分“一般知识”、“中国部分”、“外国部分”,另有“词目笔画索引”、“附图目录”、“附图”,等。《辞典》还注意到“简明”和“便于查检”的特点,注意到照顾专业读者、一般读者的不同需求。近来读《辞典》,觉得是一部好《辞典》。但是,既然是“发轫性的尝试”(见《辞典》序言),也难免有瑕疵、差错。本人在阅读“书法”这一部分时,发现一些问题值得商榷便随手札录下来,因此本文是连缀成文的札记,想就《辞典》“书法”部分的有关条目,从立目和释文上作些分析,提出些意见,供再版修订时参考。管见所及,不当之处,敬希教正。  相似文献   

5.
从传媒分众化看新闻接近性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演进,传媒出现了分众化趋势,新闻价值要素之一的接近性,它的传统意义已随文化多元化和受众的细分而嬗变.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有的人还固守老观念,片面地把新闻接近性的内涵定格在地理距离上,一味地强调地城的接近性,而忽略了信息和人的感情、兴趣带来的新闻传播分众化需求,这是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6.
吴高福教授著《新闻学基本原理》作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中新闻学教材,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吴著与国内同类性质的著作相比具有如下四大特色。一、独辟蹊径,构建新的理论体系自70年代末我国恢复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以来,新闻理论的教材和著作相继问世,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学概论》和甘惜分教授的《新闻理论基础》、成美、童兵教授的《新闻理论教程》。《新闻学概论》以新闻事业为逻辑起点,以新闻事业为基本研究对象。《新闻理论基础》和《新闻理论教程》则都以新闻为逻辑起点,以新闻事业或新闻工  相似文献   

7.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提倡的“兴趣”,指的是诗人凭借表象进行直觉思维而形成的意境,严羽认为它受理性制约而不被理性思维所取代。——这便是“兴趣”说的要义。本文试图利用现代中外美学、文论、宗教学、心理学、思维学的成果结合笔者的研究心得,加以阐释。所以,本文颇多引用他人见解;但这些见解一经本文连接贯通,便显出一种他人从未说过的新的意义,本文的独创价值也由此获得。 一 “兴趣”与意境 首先阐明“兴趣”即是意境(不完备的意境)概念。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和作家莱蒙托夫(1814—1841)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838—1840年。小说一出版,很快就卖光了。它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注意,人人都想知道作家所称为“当代英雄”的是谁?当时,有些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迷惑不解,他们或奇怪作者为何把一个精神不健全的人“标榜为当代英雄”,或误认作者“在描绘自己的肖象和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 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口语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上的“兴趣”与“注意”的关系说起,着重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注意”原理以提高这门课的课堂效果的问题,同时将涉及我们现在采用的《英语口语教材》(下册,北京外贸学院编写)的使用问题。一、兴趣与注意某人一天在路上散步,忽闻人声嘈杂,爆竹声大作,他就去观看发生了什么事。这样,这个人的注意——一种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便指向和集中于这一现象上。“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由于这种选择性,人的活动在每一瞬间只能指向和集中于客观世界或意识中的某些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  相似文献   

10.
新闻篇幅短,文字精;又很“单纯”,结构简单,手法比较单一。 新闻的结构,只有简单的“三部曲”:导语、正文、结语。导语用的概述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使读者对这条新闻有个总的认识,以唤起读者对事实的注意;正文是简述事件的经过,结语则是交代事件结果或影响的。《“光棍堂”引来四只“金凤凰”》这条新闻,三个小节,三部分内容,分畛明晰,一目了然。当然,有的新闻,导语把事件结果提到前面来写,结尾的内容已经包含在导语里面,就没有必要再写结语。也就是说,结语有时可以省,不过应以内容完整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新闻传潘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得到了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的大力支持。“长江传媒论坛”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然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这里所指的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传播。它既包括对新近变动的事实传播,也包括对已经变动、正在变动、即将变动的事实传播。而新闻传播在这里是指人类传播新闻的手段。”(见1987年《新闻研究资料》第37辑,第121页)  相似文献   

13.
彼德·巴里的《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和罗伯特·帕克的《如何解释文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批评理论》是21世纪西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双子星”。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部分不约而同地做到了“承典”和“创新”,而且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及其文学文化批评实践,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两本专著既彼此呼应又相互补充,共同为读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批评理论中的经典价值与地位及其在21世纪文学与文化批评领域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这本可贵的书,除掉其高度的本身价值外,还标志了目前哲学和法律研究的风气。就哲学方面来说,虽则哲学家多少世纪以来,尤其在18世纪休谟发表了《惯性论》之后,都对因果性发生兴趣,但是哈特教授和奥诺里先生在本书中所注意的那些问题,却几乎仅仅被约翰·密勒在他的《罗辑体系》中讨论到。这个论题特别适合于所谓“语言学分析”类型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对《南方都市报》气象新闻语篇的基调和角色转换进行分析,发现报纸气象新闻语篇的“编、作者一读者”之间在身份、接触和情感三个方面表现出不平等的关系,存在人际关系协商.这种现象出于多种因素考虑,符合新闻报道和信息披露的特点和要求.用语言学理论探讨气象新闻中的角色转换和人际关系协商,为研究报纸新闻语篇提供了语言学视角.  相似文献   

16.
《齐诗》诗学理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诗》的理论主要包括四始五际和五性、六情、十二律等。虽然其理论的构建主要是附会阴阳五行等成说 ,但其中有值得肯定的成分。四始五际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 ,同时也体现了《齐诗》发展变革的进步历史观。五性、六情等虽是为“明主”提供一种“知人之术”,但其把“知人性、见人情”用于《诗经》研究 ,提出了“《诗》原情性”说 ,这无疑具有文学批评的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齐诗》理论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7.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的某些属性,指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时间性、新鲜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它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的反映。新闻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要求,就会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取向。读者对报纸的要求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不仅需要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还需要从报纸上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就使得报纸选择新闻也应当是多层次、多侧面、反映各种声音的。新闻价值取向就是在社会发展、读者需求这二个基点上出发的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取舍。  相似文献   

18.
“事件”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术语,他认为复调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于所谓“事件”的展现中。事件不仅发生在人物与人物的对话关系中,主人公与作者、主人公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也构成一种“事件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闻领域对于新闻姓新还是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还是“传播”.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问题,通过对新闻本体的思辨.得出新闻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的结论.提出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实践中都应特别重视新闻受众的需要性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任务.重视“软新闸”对新闻价值的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韦恩·C·布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批评家,从事小说修辞性美学的研究。其著作侧重于分析作品如何同读者交流,如何使读者对小说虚构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兴趣并且如何从道德上影响读者。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一直受世界各地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两位文学大师都出名于“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行的六十年代。在同样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两位文学大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的修辞性美学艺术进行了诠释。福尔斯的《收藏家》便是这方面颇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