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夫译诗《格言》在全世界华语区广为传诵。笔者针对这一译文,从译诗的形式、意美的宏观层面和译诗用词的微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成功诗歌译文的要素:诗歌译文采用适合诗歌表现的形式;译文能复现原文的意美;再者,如创作艺术品般地对译文字词进行精雕细琢,是诗歌翻译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诗歌创作讲究炼字。诗歌翻译 ,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二度创作活动 ,更加讲究字、词的推敲锤炼。通过翻译实例分析可以发现 ,汉诗英译中动词的锤炼是以用词夸张、用词反常和用词灵活为手段 ,服务于译诗的情感性、准确性及生动性三个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的群众性诗歌团体,它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诗歌会紧密配合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反帝反封大喊大叫,它大力倡导诗歌大众化,推动新诗与群众结合,使新诗放一异彩。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与中国诗歌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诗歌会的热情指导者和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诗人、学者庞德一生最为重要的诗学理论是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国内外学界主流一般认为庞德是在提出意象主义理论之后,才偶尔发现费诺罗莎笔记中的中国诗歌正好符合其诗学理论的。他们忽略了这一事实:庞德在获得费诺罗莎的笔记之前已经接触到中国诗歌,他所提出的意象主义诗歌主张中有关诗歌节奏、诗歌用词等的理论都受到来自中国的深刻影响;而且庞德从意象主义转向漩涡主义也源于他对于中国诗歌认识的变化。因此,庞德的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中国背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强调汉语诗歌听和诵读的功能出发,运用大量例证进行分析,通过诗歌用词讲究声调美、回旋美、参差美,详细阐述汉语言诗歌丰富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诗歌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诗歌派是三十年代初出现于中国诗坛的一个现实主义的诗歌流派。它是在左联的关怀、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流派。1932年9月成立的中国诗歌会是它的基本力量,该会所办的《新诗歌》杂志(1933年2创刊)是它的主要阵地,并由此而得名。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新诗歌派为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繁荣新诗创作,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的诗风,实现诗歌大众化,起过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蒲风、王亚平、柳倩、任钧、温流等具有一定影响的新诗人。本文作为尝试,对新诗歌派的形成、发展过程,诗歌创作的特点,它的成就以及缺陷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屈平 《南都学坛》2001,21(5):59-63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贯穿于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意象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象于瞬间所达到的契合 ;就其构成时的特征而言 ,它受诗歌整体内在结构的支配 ;按其性质的不同 ,它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创造的、虚构的等四大类 ;从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来说 ,它可以分为单一意象和多个意象 ;从其与诗歌的鉴赏关系来说 ,它是进入诗歌鉴赏的一个必经之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学诸文体中,赋这种文体最特别。说它是散文,它偏偏多有协韵,句式较为整齐;说它是诗,它偏偏还有些不协韵的散句。古代的研究者,一般把赋归人“文”的范畴来研究它。古代诗歌不讲分行,而讲究多少韵、多少字,这种传统,六朝时就已形成,例如梁武帝经常饮宴赋诗,令臣下赋个二十韵、三十韵,自己也曾作《觉意诗五百字》。因为中国古代诗歌除了少数七古和杂言诗外,句式都很整齐,押韵也很规范。假如我们不是用古代诗歌的概念(无论是近体或是古体),而是按新文学或今人关于诗歌的概念来看待赋体的话,我们会惊叹道:原来中国古代的赋说它是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葛克成(William·Granham,jr)英译庾信《哀江南赋》时将赋分行排列,以下是赋序前数行:  相似文献   

9.
围绕英语诗歌所涉及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分别从英语诗歌用词、英语词汇外延与内涵意义、英语诗歌意象创作表达手法、英语诗歌比喻表现形式、英语诗歌象征意义表现手法等五个方面具体对英语诗的遣词作以分析,从而阐释英语诗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头韵是英语中使用最早的语音修辞格,在早期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谚语等中很多见。广告英语作为规范化的专用语言,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用词独到,句法洗练而内涵丰富,修辞变化奇妙,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走过一段艰难、独特而又引人瞩目的长途之后,似乎又冷寂下来。这仿佛是一条热闹过后的街市,余音仍在回响,而新的繁荣仍未到来。在这十余年的时间内,各种流派或不成其流派的诗人们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当我们回顾它时,仍会有一种“鸟瞰的晕眩”时间正在考验他们和我们,现代派的诗歌的危机是存在的。当1986年的现代派诗歌大展示风风火火之时,诗人们可能未曾想到,时间这么快就让许多流派和主义成为过眼烟云。理论界还未来得及对这种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颇为特殊,千余年来对他的诗歌或誉或訾.誉之者认为“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使学者少窥其一斑,若涤肠而浣胃。”、“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言,屈宋之遗响,盖得之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訾之者却认为“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诗到义山谓之文章一厄.”、“诗人论少陵忠君爱国,一饭不忘;而目义山为浪子,以其绮靡华艳,极《玉台》《金楼》之体而已.”直到今天亦复如是:有人恭维他给唐诗在艺术上开辟了新境界;也有人批评他的一  相似文献   

1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忘情山水,同情百姓,崇尚自然,又赋神于自然。他的诗歌用词简洁,意象鲜明。蒙太奇的手法在他的诗歌中被运用自如,流畅的意象转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充分表达了他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色彩在文学作品中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澳大利亚诗人约翰·肖·尼尔森被誉为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中的色彩诗人,他的作品通过大量色彩用词的巧妙搭配,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文章旨在探究尼尔森在诗歌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和美学价值, 从而体现其诗歌着万物之“个性化”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艾·琼斯是坚定的宪章派领袖、英国早期无产阶级杰出诗人。他不仅积极投身宪章运动,而且为国际工人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在英国文学史上,他与林顿等人一起,使无产阶级文学成为19世纪40年代英国文学的重要一章。琼斯认为:诗歌是人民斗争的武器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主张“诗人到人民中去,为人民而创作”。他的诗学主张及其革命实践决定了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终篇闪烁着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结构严谨、诗情豪放、用词浅近、音节明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萨福和李清照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诗歌史中,有两位以细腻笔触写如火情怀的女诗人。一位是古希腊的萨福,一位是中国宋代的李清照。萨福用“萨福体”写抒情诗,开风气之先。李清照用词来抒情。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体裁之异同和两位作者的创作特点,并尝试用词体对萨福诗歌作了改译。  相似文献   

17.
漫游中国古典诗歌绚丽多彩的艺术长廊,即会发现古代诗人笔下的夕阳光景多而且美,诗歌艺术天地贯串着暮愁主题。当诗人将夕阳斜晖的点染与悲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喟叹融为一体时,诗人内心深沉悲凉的思绪便在感应客观境象时成为可以感觉的哀美世界了。暮愁是人类永恒的共感,它具有沟通心灵的价值。作为一种亲情的美、孤寂的美,它是人类心灵丰富、美好而深刻的体现,暮愁主题的表现是纷繁多姿的,长时间里人们颇多欣赏和复制,而很少去作系统的研探。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文学与社会及暮愁的美感三方面去把握暮愁主题,力图勾勒  相似文献   

18.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揭示文学作品主题与审美价值的一门学科。将其应用于英语诗歌赏析,可以使读者对原诗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系统、科学,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审美价值。用文学文体学的理论观点探索英语诗歌StoppingbyWoodsonnSnowyEvening(《雪夜林边驻脚》)在诗歌用词、语音、语义及句法等各层次反复呈现的二元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进而揭示诗人通过这些语言手段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当代汉语诗歌怎么样了,它将会何去何A47我们为何需要诗歌?诗人何为?等等,人们对此禁不住加以发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建立在人性人道的基础上,对汉语诗歌从观念到写作进行一次创造性的更本质更真实的革新,张扬汉语的诗性光芒,就能为华文诗歌提供一条可能的出路和走向,相信那时诗歌会以其优美、底蕴,积淀和健康而独特的表达路径,越走越远,越走越长。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构成诗歌形式的最主要的因素。对于诗歌来说,节奏既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诗歌这门独特的艺术,必须通过节奏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诗歌形式理论(或称诗歌形态学),是一门描述性的学科。诗歌节奏,是在朗诵诗歌时由语音产生的一种现象。因此,研究诗歌节奏,首先要从研究语音出发。如果我们离开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