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我国发展旅游业起步较晚,但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发展存在着缺乏地方特色、商品质量偏低、宣传不到位、人才瓶颈限制等问题。为此,应充分开发当地特色旅游商品,增强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旅游商品相关人才的培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营造良好的旅游购物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分析是制定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基础。文章依据奉节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利用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奉节县旅游发展的环境,找出旅游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确定其外部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奉节县旅游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努力把奉节建设成为全国瞩目的旅游大县、旅游强县。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称之谓"无烟工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旺季和热点旅游地,旅游环境超负荷承载的现象极为普遍,不仅使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下降,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本文对旅游景区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旅游强省已经成为国内诸多省份旅游业发展重要目标之一。相应地,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训和全国范围内各种不同层次的旅游教育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在分析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现状以及未来人才需求等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的旅游教育层次,科学控制发展规模,旅游教育多样化和独特化,创造旅游教育发展环境等应对建设旅游强省的教育发展策略。在深入探究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尴尬之后,提出旅游教育应该实行理性定位,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乡村旅游业成为新时期的发展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当突破传统乡村旅游管理模式的限制,探索基于旅游经济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为新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方向引导。但是,就目前乡村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必须尽快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鉴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旅游经济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蒸蒸日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给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合理开发带来了压力和难题。旅游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要想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本篇文章探讨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五个途径,并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规划先行,采取渐进开发与绿色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本文在省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应在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游客参与性、宣传促销、创新旅游合作模式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服务性的行业,其自身受制于外界环境和相关产业等因素,尤其是危机事件对旅游业所造成的影响是其他经济领域无法比拟的。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产生的负面效应不言而喻。我国旅游企业发展历史较短,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不健全,“小、散、乱、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危机的抵抗力十分脆弱,来自内外部的种种隐患使得旅游企业的经营“危机四伏”。高度重视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已成为旅游业界的共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提出了许多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是西藏的支柱产业,具有绿色、环保、关联性强、吸纳从业人员多的特点。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给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预示着"个性化"旅游的到来。西藏经济要跨越式持续发展,旅游业也要经历传统旅游向旅游电子商务的过度。在此过度中,存在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复合型人才短缺、政府监管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西藏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吕玮 《经营管理者》2009,(20):111-111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旅游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河北省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在一定上影响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本文介绍了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应急管理模式在提高了地方政府对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与处理能力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缩减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极舆论影响,为当地旅游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分析了完善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对当地旅游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总结了当前阶段地方政府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结合旅游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提高地方政府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水平与管理效果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随之发展迅猛,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在带给人们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推进和谐旅游势在必行。本文从传统旅游文化的和谐角度出发,就如何利用儒家文化发展和谐旅游进行深入的挖掘、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均具有独特的魅力,南阳市政府也很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来说南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南阳市旅游业的持续开发利用。我认为,树立科学的旅游资源整合观、延长旅游产业链、通过科学合理促销打开旅游市场的大门、对旅游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和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合理开发与整合南阳旅游资源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贝 《管理科学文摘》2010,(16):237-23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湘潭市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基础,以及相对良好的技术、市场以及环境基础,近些年,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没能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本文将阐述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具体对策,希望以此推动湘潭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旅游业发展是培养海洋旅游人才的关键因素。而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舟山市海洋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旅游人才的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旅游人才资源的现状研究,对现有海洋旅游人才队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符合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旅游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强旅游投资,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在我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旅游市场对外开放,中国的旅游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参与国际竞争伴随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地开发利用问题、旅游是否可以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来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出现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泛滥.据此如何有效的规范旅游产业的合理化发展、多样化等发展的行为欣之对国家旅游业的影响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从而尽可能保证中国旅游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任何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如何提供最好的社会福利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决策。决策的选择要涉及复杂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和环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由于认识到旅游产业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回报,越来越多的省份、城市将旅游产业作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注意到,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大尺度的目的地)需要在地方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游客旅游体验满足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处理得当,旅游业可以成为扩大社会目标的巨大动力。许多地方正在为达成这个目标而谋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清晰地描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研究中,作者运用区域竞争的有关理论考察了旅游竞争力与目的地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六个关键性因素,并构建了描述它们之间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涪陵区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大区,但是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为了消除季节性对新疆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发展新疆冰雪旅游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对新疆发展冰雪旅游所具有的优势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积极发展赴朝边境旅游既是与边境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是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吉林省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对吉林省中朝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吉林省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