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信息过载和不确定性,移动购物平台经常使用产品排名系统、产品评论系统和产品推荐系统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支持。那么,这三个决策支持工具在移动购物平台产品页面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影响吗?现有文献尚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神经科学的视角设计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并对被试的脑电数据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发现:产品决策支持工具的呈现顺序对移动消费者的购买率和决策反应时长有显著影响。而且,先呈现评论系统再呈现推荐系统后呈现排名系统的顺序下,移动消费者的购买率最高。本研究从神经层面解释了产品决策支持工具引发的顺序效应影响移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不仅大大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促使工业时代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向按需定制、个性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还推动了组织形式由传统的科层制组织向“原子化”的自组织转变,每个个体甚至可以自成一个组织.“我的地盘我做主”,预示着自组织时代的真正到来. 在工业时代,组织是机械化大生产的中心,个人被禁锢在组织之中,消费、需求整齐划一.而进入自组织时代,个体从社会组织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个体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每个掌握终端的个体与互联网相连就可以成为一个组织,无需外部指令,只通过表达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就可以推动系统的有序化;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传递更为便捷,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得以大幅度缩减,推动了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移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对增值服务的感知风险的前因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移动增值服务的主要用户群进行了抽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消费者感知信息不对称,感知移动商务技术不确定性、移动增值服务的无形性等三个前因变量分别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各维度的作用。结果表明消费者感知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感知隐私风险、财务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消费者感知技术不确定性仅对感知功能风险、感知财务风险和感知时间风险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而增值服务的无形性则对除感知财务风险之外的其他风险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研究表明增值服务的信息不透明是消费者感知风险的主要来源,另外消费者对移动技术缺乏了解和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消费者感知风险。研究结论为相关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促进移动增值服务的接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潘晓波  黄卫来 《管理学报》2015,12(3):446-457
在线购物的非实体性使消费者态度具有突出的矛盾性。通过两个实验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和目标商品,采用2(高矛盾性,低矛盾性)×2(主观性正面口碑,客观性正面口碑)的组间实验,探索消费者在线购物时初步态度矛盾性对于消费者进行正面口碑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口碑说服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步态度高矛盾性的个体(相对于初步态度低矛盾性的个体)的信息量阈值更高,投入更多努力,采取更多系统式处理方式;面对相同的正面口碑信息,却更难以降低其矛盾性;对于正面口碑信息的主客观性特征更为敏感。同时,客观性正面口碑比主观性正面口碑对于降低个体态度矛盾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TAM的移动证券消费者信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研究比较多,但是移动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交易型服务的信任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移动证券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模型,分析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息质量、便利性和信任倾向对移动证券信任的影响以及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2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PLS-Grap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任倾向和信息质量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便利性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信任是消费者对移动证券产生使用动机的关键要素。最后,对移动证券的服务提供商提出对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的固网、固话发展满足了消费者通信的需求。21世纪初移动语音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随时随地沟通的需求,其增值服务短信的应用更是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满足消费者的是通过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找人的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决策关联关系及个体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决策的网络效应使消费者决策时"嵌入"到由特定因素限定的决策网络中,且网络结构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以及消费系统状态。消费者决策网络的分析方法,是通过网络和图来抽象和拓扑消费者决策网络,进而研究不同拓扑性质的差异及其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为系统的研究消费者决策网络效应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框架和分析方法。本文对消费者决策网络形成的关键和基础——消费者决策关联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只有洞悉消费者决策时如何关联,才能进一步的研究消费者决策网络的结构和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决策个体网络来描述个体消费者决策关联关系,并对其内涵和描述指标进行了研究,对消费者决策个体网络规模及其对消费者决策以及市场影响进行了模拟。对于后续研究整体的消费者决策网络提供了前提、理论基础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8.
尽管移动营销正确的商业模式还未出现,但智能手机用户的数量爆涨让精准营销的商机呈现裂变式增长,精准信息推送、基于位置的营销以及填补传统营销空白点都将成为移动数字营销富矿区,而最关键的是建立跟用户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为进一步评估产品并获取产品信息的重要信息源,提供免费版也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信息的一种方式。因此,探索在线评论提供的产品信息与免费版提供的产品信息对消费者产品购买决策和商家营销策略的共同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目前相关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垂直化产品差异理论,采用霍特林线对免费版与付费版的质量差异进行建模。在霍特林线的基础上,考虑到在线评论信息性对消费者获得的感知产品质量不确定性信号与真实产品质量不确定性一致的概率的提高,将网络外部性和在线评论信息性与霍特林模型相结合,建立在免费版与在线评论共同存在下的移动应用的最优定价模型,得出移动应用的免费版提供策略,讨论在线评论信息性作用下提供免费版对移动应用商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在线评论信息性并不一定总是对提供免费版的移动应用商利润有帮助,只有当网络外部性强度足够低的情况下,越高的在线评论信息性才会导致越高的移动应用商利润。同时,不论网络外部性强度如何,当免费版与付费版之间的质量差异足够大时,免费版移动应用商的最优决策都是提供免费版。另外,当网络外部性强度相对较低时,提供质量较低的免费版可以同时增加移动应用商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而导致社会福利增加;当网络外部性强度相对较高时,提供质量中等的免费版可以同时增加移动应用商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而导致社会福利增加。 研究结果对移动应用商有实践启示,免费版与在线评论存在情况下的最优定价模型对移动应用商有一定的帮助,提供网络外部性较低移动应用的移动应用商需要激励消费者发布高信息性的在线评论。当免费版的质量足够低,提供免费版对移动应用商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李宗伟  张艳辉  张春凯 《管理学报》2021,(10):1533-1542
结合"刺激-反应"理论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以淘宝网打折和旺铺两种方式为例,对移动端与PC端消费者的信息加工与购买决策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受决策路径选择的影响,打折在移动端更能提高销量,旺铺在PC端更能提高销量;产品信息强度对旺铺的促销效果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旺铺与PC端的匹配性、打折与移动端的匹配性均受产品特征影响;由于移动端与PC端信息呈现方式存在差异,消费者会采取不同的信息加工路径,最终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移动支付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新的支付工具。移动支付凭借其高速的通讯能力、庞大的用户资源以及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渗透到传统的金融支付市场中,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信息查询、资料检索、小额软件下载、视频点播、移动短信及彩信服务、手机订票等。通常情况下,这类信息服务大多数交易额非常小,每次的交易额有可能只有几分钱,所以也称这类支付为微型支付。由于这类交易的对象大都是一次性消费的商品,所以交易频率较高,传统的电子支付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类商品的交易支付。这种微型支付机制有着特殊的系统要求,在满足一定安全性的前提下,要求有尽量少的信息传输、较低的管理和存储需求,即速度和效率要求比较高。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可能很少会为咨询类、新闻类产品掏钱,但他们却从不吝于为网络游戏以及其他网络休闲娱乐服务埋单,他们开始习惯付费下载或购买虚拟服务。鉴于此,人们对微型支付的前景表示乐观。事实上,微型支付从出现之日到现在,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是今天,其发展前景仍然是扑朔迷离。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内容本身是否吸引消费者眼球,是否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是微型支付能否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发展现状,然后界定了微型支付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从消费者心理行为对微型支付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入探讨微型支付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对制约我国微型支付业务发展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如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以促进中国微型支付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移动服务产品的特征出发,以二元价值系统的效用理论为基础,从基本价值功能和超越价值功能2个方面度量移动服务产品的消费者效用。考虑在3方博弈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对购买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服务优势运营商定价策略的讨论,探讨了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效用对运营商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Multiagent仿真与资源稀缺下的适应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信息经济学和多agent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借助美国Santa Fe Institute 开发的仿真工具Sw arm ,研究了短缺经济下个体的选择、竞争与适应行为,以及制度的进化过程.研究表明,简单的个体适应行为可以产生复杂的整体效果;个体基于历史以及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导致了学习;满足一定的条件,新的制度安排将突现;个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使系统进化出类似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复杂行为.本研究有助于理解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占座现象;有助于解释财产权利以及制度的变迁.研究中所采用的多agent系统仿真方法为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提供了一种相对新颖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导入John Doerr提出的So Lo Mo营销概念,结合日本著名广告公司电通公司的AISAS互联网消费行为模型,为我国企业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满意度提供策略性建议。在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和社交网络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消费者信息搜集、信息分享两个重要环节,研究企业应如何制定应对策略以实现业绩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竞争形势已使许多企业的市场研究由一般性的社会统计向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深层展开。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传统电子商务在移动领域里的一种扩展形式,打破了传统电子商务受时空限制的客观因素,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新型交易方式,并迅速运用到各种贸易领域。研究生活方式对于移动商务使用行为即消费行为的影响,对移动商务的发展非常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移动商务消费者的市场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6.
基于TAM和网络外部性的移动服务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技术接受模型和网络外部性理论,以移动环境下消费者普遍使用的短信服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移动环境下影响消费者移动服务使用行为的因素,提出了基于TAM和网络外部性的移动服务用户使用行为模型,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模型量表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软件Lisrel对研究模型的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下交易成本的主要构成后,论文提出了搜寻成本、评价成本、支付成本、风险成本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影响的假设,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下交易成本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影响的假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利用样本数据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拟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成本、支付成本、评价成本是移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购买商品的主要成本,均与消费者感知价值显著负相关,其中,风险成本与消费者感知价值相关程度最高,而搜寻成本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购物者的风险态度与其风险成本、评价成本显著正相关,通过对评价成本、风险成本的作用间接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最后,依据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志宏  白雪  马倩  王娜 《管理学报》2012,(1):124-131
移动证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消费者的参与是移动证券成功的关键。针对目前用户对移动证券采纳意愿不高这一障碍,对技术采纳模型进行拓展,将信息质量、结构性保障和相关群体纳入考量范围,构建了移动证券用户采纳的理论模型,试图探讨对用户采纳移动证券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17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并进一步修正了理论模型。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春艳 《经营管理者》2013,(6X):285-285
复杂系统理论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前沿方向,而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同样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的复杂系统。本文以复杂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进行了移动图书馆信息分布建模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本土文化和信息处理视角,探究不同知名度企业家的微博信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其形象的感知。采用新浪微博的客观数据以及实验法,检验了企业家微博信息("做人"与"做事")和知名度(高、低)对其形象评价的交互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知名度的企业家展示"做人"(Vs."做事")的信息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积极评价;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展示"做事"(Vs."做人")的信息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积极评价。其作用机制在于,消费者启动双系统来处理不同知名度企业家的微博信息进而评价其形象。低知名度情境下,"做人"(Vs."做事")的微博信息能够激发消费者进行更多的情感系统处理,从而带来更为积极的企业家形象评价。高知名度情境下,"做事"(Vs."做人")的微博信息能够激发消费者进行更多的认知系统处理,从而对企业家形象的评价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