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艺术是音乐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它要求表演者不仅具备出色的声音技巧,还要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与声音相融合的鲜明形象。舞台形象和声音的融合对于创造出独特、感人且引人入胜的声乐表演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表演中,许多表演者常常面临舞台形象与声音融合上的困难。本文将深入探讨声乐表演艺术中舞台形象与声音融合的理论基础,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技巧和实践方法。通过改进表演者的舞台形象和声音融合能力,有望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得到更加深入且丰富的音乐体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丽江大研、束河、大理沙溪古镇的"驻客"人群生活实况的描述,以及对"驻客"自我认同困境的分析,探讨"驻客"这一"类中介"旅游人群的特质。试图提出重新审视旅游人类学"东道主-游客"研究范式的必要性,认为从模糊的旅游人群边界设定出发,可以对旅游与现代性的关系做出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多学科分析的一个焦点,"表演"是"艺术性的"、"反思性的"、"表演性的"、"传统的"及"呈现中的"。具有不同学术谱系的"表演研究"正在趋于融合,"表演研究"的任务就是理解"表演"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区别,阐释这些"区别"在社会生活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声乐演唱艺术作为一门抽象的表演艺术,要求演唱者将其与舞台表演实践结合起来。在艺术表现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声乐表演者需要感悟作品并对作品进行再创造,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表演者、观众和作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主要从舞台实践能力对声乐演唱的重要作用、舞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从个人和教学的角度分析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提高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徒步梅里雪山雨崩村的背包旅游者为对象,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将互动划分为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个阶段,从"景观"和"人"两个维度探讨背包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目的地的原生态景观是吸引背包旅游者的首要因素;背包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表现为旅游前的咨询式互动、旅游中的参与式互动和旅游后的延续性互动,三个阶段的互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互动形成了以雇佣关系、竞争关系为代表的商业性主客关系以及路人关系、同伴关系、朋友关系、婚姻关系等情感性主客关系;互动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杨艺 《民族学刊》2021,12(12):115-122, 136
民间饮食习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是当前民族旅游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批以各民族民间的集体聚会、餐饮习俗为素材,集餐饮互动、歌舞表演、仪式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成为了极具市场号召力和经济生产力的旅游景观。程阳八寨侗族村落社会交往中的百家宴民俗以食物、情感等共享与交换为基本内容,核心意义在于社会关系的稳固和维系,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互惠准则建构的侗族社会交往习俗。政府及旅游开发集团对程阳八寨侗族百家宴的景观化生产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特点,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动向,但忽视地方居民的文化主体地位和参与权,景观的活态性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程阳八寨居民在各自村寨的百家宴旅游景观生产中凸显了自治能力,搭建了社区集体参与及社区自我主导的管理和分配模式。社区内部的百家宴习俗体系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序展开,居民通过参与、吸纳、创造、组合、区隔、遮蔽、自我保护等行动策略,维持百家宴的景观化生产性创造和生活性传承的平衡。民间饮食习俗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化开发应对地方居民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给予更多重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仍需要各个行为主体不断调整角色,在价值观念、管理机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加强沟通,不断推进民族旅游地的平等、互惠、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张表演是作为口头交流的语言艺术范畴的根本,而表演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一种言说的方式.表演建立或者展现了一个阐释性的框架.表演存在于表演者对观众承担的展示自己交际能力的责任中.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好客具有潜在的反义,即它是主人或者东道主社会宣称自我权力、具有排他性的一种自我保护,主客都有义务维护这个边界,以达成传统意义上的互惠礼仪之道。然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于侵入东道主社会,破坏了这种用于平衡东道主社会与游客关系的"边界",使"好客"变为"不好客"。因此,对好客"边界"的尊重和维系既是对东道主社会人道主义的关怀的"边界",也是旅游本真性得以持续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自身演奏水平、观众认可度、表演舞台陌生感和舞台灯光效果等都会导致单簧管表演者紧张情绪的产生。表演者应从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站在观众视角思考、提前进行表演彩排和合理调试舞台灯光等方面克服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1.
许多游客在观看"撮泰吉"表演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内容,特别是到板底观赏或研究时,不知道所说的彝语意思,不能将其表演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本文结合倮嘎寨的社会背景和二十多年来本人与家乡"撮泰吉"一同成长的经历,阐述了"撮泰吉"演述根源与倮嘎农耕文化间的联系,旨在给旅游盛行时代下的游客们提供正确的解读途径,并给出自己对其保护和发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话剧表演属于互动性的舞台交流方式,表演中的互动交流形式丰富,除演员自我交流掌控话剧表演互动核心外,还涉及演员与舞台元素、观众等外界互动因素的交流。要求演员不断提升自身舞台话剧表演经验与技能水平,高质量完成话剧表演,不断提高观众互动感与参与感,以此展现话剧表演表现力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苏禄东王后裔作为穆斯林群体,虽没有祖先崇拜,但存在一定的祖先认同,他们的生活变迁史,是其在中菲六百年交往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自我构建,"宗主国"与"藩属国""王裔"与平民、伊斯兰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等不同主体的交流和互动,历史时序的久远、苏禄东王后裔的情感关怀、文化自觉和中菲关系的变化是其族群身份和祖先认同变迁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声乐的最高境界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的是声音,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腔调圆润,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声情并茂,主要说的是表演,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表现都要准确、生动地表现作品,在演唱的过程中,"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演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对双柏县老虎笙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对双柏县老虎笙傩戏表演作出阐释。主要从表演空间、表演者、表演程序、传承机制以及现状分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表演艺术种类较多,其中主要组成就是话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可却受到各自艺术特性与美学原则的制约,两者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影视剧表演及话剧表演属于不同艺术门类,需要表演者遵循各自的规律、掌握相应的表演技巧,顺利完成角色的塑造。文中分析话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的异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培养表演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政府所属的旺阿努伊国家公园是国际知名的徒步者天堂。1990年,毛利人塔玛哈基部落重归国家公园提克·金加河流中段,并修建部分营地。他们按照毛利人传统仪式接待来访旅游者和政府官员,通过仪式表演,毛利人努力重新确立提克营地的归属权。占据事件中的多元主体对于事件及毛利人表演仪式的真实性有着不同的视角与看法。通过探讨欢迎仪式的文化意义,作者认为媒介的信息传递作用以及表演者与游客的真实互动,使得提克·金加欢迎仪式的文化体验性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8.
黎国韬 《西藏研究》2009,114(2):39-46
宋代宫廷乐舞表演者参军色所持舞具"竹竿子"源于古代引舞之旌旗,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西藏传统艺术热巴舞中持旄牛尾而舞的表演形式之影响,这种影响大约在吐蕃时期发生,通过西域而传入中原宫廷,它可以视为汉藏艺术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舞台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民族论坛》2007,(8):20-22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各方结论不一。本文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想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生态人类学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在20世纪末转向对人造环境的文化表演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经济、政治和现代性的反思视角切入,从跨文化互动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文化、族群是如何理解、改造环境,建构民俗文化村的,又是如何诠释当下的生计活动的.文化表演的研究对于反思环境决定论具有建设性,但应注意"西方本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