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服饰远承汉晋先祖服饰的流风遗韵,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它蕴含了区域风貌、社会特点、审美意识、民俗特征的丰厚内容,集中反映了彝族在美学、宗教、习俗等方面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心理素质,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山彝族服饰的款式风貌 凉山彝族服饰为人所知,男子椎髻、着裤;女子戴头帕,穿百褶裙。男女皆穿紧身窄袖饰花上衣,披擦尔瓦、披毡。这仅是最具代表性的外部特征。实际上,凉山彝族服装式样和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生活等传统观念完整的和深层积淀的一种文化符号,是凉山历史变迁的缩影,它被许多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和美学专家称为社会艺术的"活化石",并以其古朴、独特、庄重、适用的款式,美丽而和谐的颜色,以及来源于大自然的图案叙述着彝族民间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视野下的义诺彝族“吉觉”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视角出发,对凉山美姑县义诺彝族的吉觉仪式进行了研究。吉觉仪式,作为毕摩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彝族驱遣类仪式中以遣返祸害、扭转劣势和转返他人咒术攻击为特征的季节性仪式。不仅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鬼神观念,也折射出了鲜明的象征思维、对超自然界的刚硬态度和控驭意识,以及人力胜天、和谐平衡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就凉山彝族诞生礼中求子礼、孕期禁忌、出生礼等仪式进行描述和解读,管窥凉山彝族诞生礼所承载的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神灵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观及所反映的凉山彝族驱邪除秽,禳灾除害,祈福人丁兴旺,家族强盛的思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摩瑟磁火 《民族学刊》2022,13(10):73-81, 138
《此木都齐》是凉山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本初具雏形的彝文医药经籍。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凉山彝族源远流长的医药传统,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彝族民间医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周边汉人的医药知识。它的产生标志着凉山彝族的医疗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疾病认知和应对策略有了重大进步。是书在形成途径、文体形式、涵盖内容、思维特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彝文经籍有所不同,是凉山彝文经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人口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清代中叶为阶段的。在此以前,由于受制于物质生活资料及居住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彝族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但从清代中叶开始,凉山彝族人口迅猛发展,并一直持续至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分析清代凉山彝族人口发展的原因及其由此派生的部分社会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执行彝区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增长同  相似文献   

8.
冯琳  袁同凯 《民族研究》2022,(3):81-94+141
基于凉山布拖彝族的田野调查,本文以女性的主位视角对多元医疗的女性实践进行了深入揭示:凉山彝族女性有着不同于男性的疾病认知与分类;在治病实践中,凉山彝族女性发展出了一套与主观疾病分类动态契合的“择病而治”的治病策略,并据此形成了以家为中心、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治病逻辑;当地彝族女性的多元医疗实践,是一个囊括了不同疾病分类、多样医疗方式、灵活治病策略及多重治病诉求的整体关联过程。多元医疗的性别维度,为多元医疗后续研究提供了可供对话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蔡华  何长英 《民族学刊》2022,13(3):67-74, 145
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婚嫁彩礼持续走高,特别近10年来,婚嫁彩礼已经变异为“高额彩礼”。课题组自2018年至2022年,以凉山彝族“高额彩礼”为研究对象,探究“高额彩礼”的性质、形成的原因和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 “高额彩礼”阻碍凉山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凉山急需进行一场彻底的移风易俗洗礼,使彩礼不再“高额”,让彝族青年走出“婚嫁漩涡”,形成崇尚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的社会风气,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199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第一届彝族国际火把节以来,已经形成每三年举办一届的制度,现已成为凉山对外形象的品牌及凉山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更是让世界认识凉山、了解凉山、了解凉山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教案是十分突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基督教在传播中呈现的侵略性、强权性,激化了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近代教案频发的根本原因.基督教实施强制性的文化移植,挑起中西礼俗冲突,则是民族矛盾的延伸和深入,构成民教冲突的内蕴.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在政治上具有无可辩驳的正义性,并反映了民众对于本土文化的珍惜与捍卫.但是,对于近代教案所凸显的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必须予以正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阶段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往往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相联 ,是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 ,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 ,要做到 :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场所 ;加快培养爱国爱教的新代表人物 ;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之间、教派之间、教派内部的一些问题 ;提高对民族分裂主义的认识 ,有效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土司鲁氏家族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 ,从明初归附到民国改土归流维系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对西北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鲁氏家族的宗教信仰是其家族得到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结合史料对鲁氏家族宗教信仰特点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论述了其宗教信仰背后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乎都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联。宗教问题涉入民族问题当中并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将对社会稳定、国际关系发挥长期的影响作用,各国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宗教间的平等对话,使宗教发挥其社会功能的良性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的宗教生态模式,首先承认宗教种群多元共生的必然,同时要合理运用各宗教之间既共存又相互牵制的关系;注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机制正常运转,才能把整个宗教生态控制在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宗教应对: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应对密切相关,当宗教的行为和思想用于压力应对时,这样的应对便称为宗教应对。文中对宗教应对的内涵、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指出宗教应对是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一种特殊方式,包括宗教行为应对和宗教思想应对。研究少数民族宗教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宗教文化历史的简要梳理,指出在其族群内部具有某种类宗教情结,体现为一种对宗教信仰体系本身的亲近与包容。多元的宗教文化不仅是维吾尔族艺术创作发展的背景因素,更是成为其艺术创作内在的推动力,本文具体从维吾尔族艺术创作的基本格局、制作惯例及形式特征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通过发放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理论探索等手法,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以及他们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获取宗教知识的途径,对宗教政策和宗教现状的评价,所关心的宗教问题,对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以及对待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总结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自身特点,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与人类其他文化现象交互作用,呈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复杂性。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世间万物的变迁,对人类精神世界起着重要作用的宗教为了适应时代和人生的需要,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盘点2011年国内宗教问题,五大全国性宗教团体在北京举行倡导宗教和谐座谈会、国际间各种形式的宗教交流、中国朝觐人员乘包机平安归国、"微博共修"、"千年古塔随时坍塌"、"门票诟病殃及佛门"、时尚和尚释道心、火车站的"超度僧"、"僧人买肉遭质疑"、专家呼吁对宗教"脱敏"等事件成为了2011年国内宗教新热点。从另一个视阈去解读宗教,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在中国老百姓现实的生活中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土族女性祖母期的宗教行为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行为是宗教奥义的物化形式 ,并以自己的存在诠释和体现着宗教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而研究信仰者的宗教行为 ,有助于充分了解信仰者信仰宗教的程度 ,从而把握信仰者的心理态势和价值取向。祖母期的土族女性 ,由于身心的巨大变化 ,表现为一种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成熟的宗教信仰者姿态 ,各种丰繁复杂的宗教行为既是这种状态的最好指标 ,同时也显示出宗教信仰和女性年龄之间的某种普遍性关系。本文重点描述了土族女性祖母期的宗教行为 ,也简析了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