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乐舞类诗序是唐代诗序的重要内容。从类属的角度看,唐代乐舞诗序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诗序保存了唐前乐舞资料,利用诗序,诗人们开展了对唐前乐舞或追本溯源,或拾缺补漏,或古今互证的"补亡"工作;二是诗序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异域乐舞资料,唐代流行的异域乐舞都在诗序中有着明确的记载;三是诗人在诗序里特别强调了乐舞的声教作用,这既是传统礼乐文化在文学中的反映,也是诗人们对诗序可补诗之不足的文学功能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2.
体论中的序体,缘起自《诗大序》。其发展过程中按目录学、体功用及艺术形式。可分为多类。《选》将自先秦迄南朝梁之序体章加以荟萃,为隋唐以降之研究,提供了丰赡而翔实的资料。《选序》多取诸所选序。选序体的典型艺术特色为:序缘起而条贯。  相似文献   

3.
文人集会唱和背景下,北宋诗歌外在形制发生变化,出现长题、长序、自注,担负说明、叙事等功能,对诗歌内容进行铺垫、补充、解释,诗人并进而追求诗题和诗序的抒情性、艺术性,使之与诗形成意境上的互补。题、序、注与诗歌相辅相成、“四位一体”特点的成因:首先是文人交往密切、集会频繁这一创作背景的影响;其次是诗歌作者传播意识决定;第三也反映宋人“尊体”与“破体”的文体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熹《诗序辨说》在《诗序》作者问题上一方面肯定汉代毛公之前已有很久的流传,一方面又说《诗序》起初出于汉儒之手、乃后人所为,显然自相矛盾。这是因为他既要破除《诗序》的权威,论证其不可信;同时又认为《序》亦不可全废。朱熹虽不一概否定《诗序》,但其疑《序》反《序》的倾向却是十分明显。《诗序辨说》分别从妄生美刺、望文生义、《诗经》的使用场合、《诗序》本身逻辑矛盾以及一些训诂和文字方面的错误等几个方面辩驳了《诗序》之失。同时朱熹的《诗序辨说》又体现出了有破有立的特点,对男女之地位、君臣之关系以及《诗经》中涉及情爱之诗都有很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马端临<文献通考>虽非专论<诗经>,但在<诗经>研究上独树一帜,不为时代风气所左右.马端临认为<诗序>的作者,既非孔子、子夏,亦非卫宏、国史,盖非一人之言.<诗序>的出现乃是或国史采录,或讲师传授的结果.在尊序废序问题上,马端临力主尊序,反对欧阳修、朱熹以来废序的做法,认为<诗序>对于<诗经>来说,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序是中国古老文体之一,它依附或并列于典籍、文章、地图等之前或之后,旨在说明与该文本相关的任何内容,在自由中又讲究行文次第的文体。序文在发展中逐渐繁衍流变。一是具有依附性的序文,内容多为述篇章之所作,言内容之次第。这其中有书序、文序、诗序、杂序等四大类。二是具有独立性的序文,内容多为叙事件之缘起,抒情绪之所蕴。主要有游宴序、赠序等。其中,赠序在发展的过程中,文人们又进一步将其文体功能扩充,这便产生了名字序与寿序。  相似文献   

7.
《毛诗小序》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形成于战国孟子一派学者之手。《诗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将诗政治化、历史化,并由此而建立起以"美刺"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其意义指向在于国家典礼、时世变迁、政治兴衰以及社会风习等方面。在诗的政治目的性意义指向的表述中,《诗序》实际汇集了诗人之意、典礼用诗之意、诗乐之意、采诗或编诗者之意等四方面的意思。故而引起了后人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诗序是与古典诗歌创作一而二、二而一的文化存在。它的文化渊源是《诗经》的“诗大序”和“诗小序”。唐前诗序的历时性演进轨迹为:汉魏时期是滥觞期,晋代是高峰期,刘宋为次高峰期,其中赠答宴游类题材成就最高,影响最远;陶渊明和谢灵运诗序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最具代表意义;齐、梁、陈、隋是诗序承继期。唐前诗序是唐代诗序以及宋代词序的文学前奏,而且它还引导了唐代诗序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文化发展走向。解读这一特殊的文化遗存,对我们从创作学的角度认识魏晋文学的自觉以及魏晋文人的生命追求大有裨益,这无疑是多角度透视古人以及古代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王维的佛理诗进行了爬梳,认为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纯粹的宣讲佛理为其主要特征,内容涉及到佛家的本体论、认识论及修习方式等等。另一类,则是通过对寺院的游赏、与僧人的往还等来表述他自己对佛理感悟之一得。前一类诗,因其纯粹言理,诗只是作为宗教理念之载体而存在;后一类诗,因加入了自然风物的描写,文学意味与宗教理念相联相融,更具一种风神。同时,本文还指出,前一类诗上承东晋以来的玄言诗、佛理诗;后一类诗则承接谢灵运之山水诗、承继之迹,历历可见,在这种承继当中,王维佛理诗又有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体,序产生于两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序文的数量及类型更为丰富,并在文体特征、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两汉不同的面貌,成为一种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这一发展变化的关键,是由于别开生面的宴集诗序的出现。诗序出现于汉魏之际,成熟于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诗序篇幅加长,独立成文,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叙述说明写作缘起等,而往往借题发挥,自抒胸臆。魏晋南北朝文学性浓厚的诗序不仅丰富了序文创作,也直接促进了唐代赠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文选》诗有“公宴”类,其界域定位为吟咏所参加的公卿帝王宴会。建安公宴诗,描摹宴饮场景,抒发情感深具个人色彩;西晋公宴诗,多应命之作,多歌功颂德;东晋未来齐梁公宴诗,吟咏他事成分增加,且多自然景物的描摹。公宴诗常常是集体文学创作活动的产物,常与文学集团的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由此而言,宴饮主持者也有出色的吟咏宴饮之作。公宴诗起源于《诗经·小雅》、《楚辞》对宴饮及宴饮场面的述写。  相似文献   

12.
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王辉斌在李唐王朝三百年的诗坛上,历史地存在着一种值得十分重视而又不曾为古今研究者所注意的文学现象,这就是倍受诗人们所喜爱的"诗序合一"。所谓诗序合一,是指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有意识地在诗歌前附上一篇序文...  相似文献   

13.
论晚清宋诗派巨子郑珍的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晚清来传派巨子郑珍诗的师承关系以及对当时和后来诗坛的巨大影响。郑珍待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日险怪奥涩,一日通俗平易。其诗中用词,或连类排比,广用典故;或多用白描,通俗流畅。郑珍好以文为诗,诗中多议论语;比喻生新,富有谐趣。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宋学派《诗经》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诗经》学的最突出之点,就是对《毛诗序》(以下简称《诗序》或《序》)进行怀疑和批判。朱熹对《诗序》究竟作过哪些批判?朱熹自己对《诗》义的解说与《诗序》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5.
歌唱语言的训练──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的方法任风秋歌唱和日常讲话不同,这是人们都很明白的。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乎之舞之...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魏晋“赋序”还不够重视,未见有单独将“赋序”做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魏晋文人在创作活动及理论批评方面的一些重要变化与追求,在赋序中有比其它形式更直接而普遍的流露,具体情况可概括为四:重视抒情;崇尚华美;追求真实;勇于开拓新的题材内容。许多学界未曾注意或涉及的赋序材料,对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魏晋文学批评有启示意义。两汉赋序的发生、发展情况,对魏晋赋序的写作有直接影响。过去或以为赋序以班固《两都赋序》为最早,实则早于班氏的扬雄、桓谭等已有赋序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感伤诗在艺术上迥异其趣,根本原因在于诗人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境都不相同。前者是以诗歌作为干预现实的武器,后者是以写诗作为闲适生活的补充;前者大多写于作者志气高昂或感情深沉之时,后者大多写于作者心境悠闲平和之日,因而其闲适诗在白居易的诗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诗序体这一新型诗歌体式为审视点,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这一虚构文学的代表,以及陶渊明在诗序体创作中所获得的建树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均进行了全新观照。认为诗序体成为唐代诗歌创作的新潮,“艺术包装”成为唐代传奇作家们的创作时尚,均与陶渊明的这一艺术精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吕祖谦说:“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因此,《吕氏家塾读诗记》绝大多数的解说与《诗序》意见一致。有个别地方对《郑笺》有所订正,实际上并不是反对《郑笺》,而是《郑笺》尚不完善之处,仍按照《诗序》、《毛传》的思路加以补足,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今本《诗经.颂》中鲁、商二颂与周颂的不类,反映出《诗》的最终编订者的意图,由此拟测《诗》的最终编订者为孔子。以之考察孔子删诗的含义当是在前人编纂基础上剔除重复篇章并适当编序而成。孔子删诗说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