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大风歌》情感底蕴新探─—兼论汉初翦灭异姓诸侯王之得失范天成西安教育学院语言文学系秦亡汉兴之际,曾产生两支震烁古今的楚声短歌: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①。在秦末历史舞台上,项羽和刘邦扮演了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共同灭秦之后,又为争夺天下...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后,项羽以盟主身份压服刘邦等人,封立随他入关的主要将领和秦的重要降将及刘邦等明人为王,它就是项羽“分封十八王”。它是项羽政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这一措施,史学界一般持否定的评价,并认为它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如:张传查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史纲》就说:“项羽虽在反秦斗争中立有大功,但在秦亡以后,他已成为旧贵族复辟势力的代表,搞分裂割据,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小南开大学历史系编的(中国古代史)也说:“当农民革命高潮一过,主要敌人已消灭,那些夹在反秦队伍中的…  相似文献   

3.
楚项氏与楚“三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项羽本纪》云:“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兴兵灭秦之后,为何如此暴虐?论者多以为这是项羽的残暴性格所致。如此解释固然可通,然总觉未能深入一层,切中肯綮。笔者以为,楚项氏为楚王族三闾之属中的景氏,项氏举兵反秦,带有强烈的复仇心理,故而对于亡秦有如此处置,此乃事情的关键。兹论说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秦亡后诸侯裂土分封的再认识陈玉屏秦亡后直至汉初,一度重现诸侯裂土分封的历史场面。其是非得失,史学界多年来众说纷坛。近年来重读史籍,颇有新的体会,故撰成此文,就教于学界同仁。(一)西周实行裂土分封制的社会历史原因秦始皇二十六年,秦逐一灭掉东方六国,一...  相似文献   

5.
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二语,据项羽的谋臣范增说.出自楚国的阴阳家南公之口。它通常是作为认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爱国力量的科学预言而被后人引用的。特别是在国内民族矛盾尖锐时期,汉族的文学家常常用此二语支撑自己振兴民族的信念,甚至用它作为激励群众为反抗民族压迫而斗争的政治口号。例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有句云:“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就是说:象历史上的楚国,仅剩下三家遗民(极言其少),但仍然能推翻强大的秦王朝,难道堂堂的天  相似文献   

6.
秦末政治进程分为反秦起义、六国复国运动、楚汉战争三个时期。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贵族阶层依靠宗法制和地缘性政治势力形成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秦末政治的主导力量。项羽作为秦末贵族阶层的代表,推行分封制的贵族政治;刘邦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谋求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二人在如何建立新统治秩序上有着根本的矛盾与冲突。贵族阶层的腐朽与局限、平民阶层顺应大一统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性,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7.
秦末政治进程分为反秦起义、六国复国运动、楚汉战争三个时期。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贵族阶层依靠宗法制和地缘性政治势力形成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秦末政治的主导力量。项羽作为秦末贵族阶层的代表,推行分封制的贵族政治;刘邦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谋求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二人在如何建立新统治秩序上有着根本的矛盾与冲突。贵族阶层的腐朽与局限、平民阶层顺应大一统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性,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出兵北伐匈奴,影响很大。现代史家无不给予高度评价,誉之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的,也是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的”措施。然而,当我们客观地检讨秦代历史的发展时,就不难发现,北伐匈奴正是导致秦朝暴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勿庸赘述,为制止匈奴对中原的侵扰,秦始皇在扫除六合,威振四海之余乘势北击,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驱赶匈奴,收复河南地,无疑是正义的,给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摆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亦即从秦统一之际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意识与秦的统一和速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意识与秦的统一和速亡程远西安政治学院公元前221年,秦并吞六国,建立起第一个高度集权制的封建帝国。但是,这个封建王朝,在秦始皇死后仅仅三年,又被农民起义的风浪所推翻。秦朝的崛起和速亡,引起了后人的思考和探索,并找出很多原因,但有一点被人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10.
葛志毅 《北方论丛》2022,(3):147-160
考秦人起源东方,西迁后在西戎的包围中发展壮大起来,并受到其蛮勇之风影响。商鞅变法,定立国策,倡立尚武好战及崇重功利之极端精神。其国势崛起及统一大业之完成,端有赖于此;王朝建立不久即溃亡,亦因未能即时变政更化终致其恶果。秦人重母俗,因之制定准许妇女独自立户政策,虽使赋役征收对象为之扩大,亦乃当日急酷征役之证。秦迅猛扫灭六国,但统一不久即因急政暴虐而亡,且以轰轰烈烈之势结束三代亡于女宠女祸之老旧模式,这与战国以来社会历史变化剧烈,及法家急刻的政治功利追求密切相关。若仔细审视秦兴亡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因缘机运,固予人启示良多,但若论其溃亡,终应归于野蛮尚武与急迫惨刻法家意识之结合,所播下的种因。  相似文献   

11.
汉文化的胜利是楚文化的胜利。李长之认为:“原来就政治上说,打倒暴秦的是汉,但就文化上说,得到胜利的乃是楚。”①这大体上道出了汉代文化传承实际情况。秦末,陈涉在大泽乡揭开了反抗暴秦的序幕,并建立了号为“张楚”的第一个农民政权,稍后,项羽、刘邦集团──以楚人为主体的政治集团将推翻暴秦的起义引向深入。这些都在客观上推动着楚文化由地域性的文化走向全国。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虽然承认楚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哺育之功,但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习惯于用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楚辞作品来评估楚文学与汉代文学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秦统一了六国,李斯入秦在后人的舆论上也就占了上风,认为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其实,李顺应了历史潮流与否,不在于他是否入秦,而在于他的具体行动。事实表明:李是抱着做“富贵梦”的目的入秦的,完全是一种投机行为。为达到此日的,他背叛楚国,对吕不韦恩将仇报,与老师苟子的“帝王之术”大唱反调,使用两面派手法药死同学韩非,还迎合秦始皇的专制、独裁,贪他人之功为己功,始皇死后,又违背始皇临终前遗诏,受赵高惑废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这说明,李斯对秦不忠,司马迁也对他进行了谴责。尽管他也一度认识到“物极必衰”的道理,但总以为权势是铁打的屏障,任何人也攻不破。不想作为一个丞相,经不起历史潮流的冲刷,最后被二世和赵高所害。他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其中的经验教训足供后来为臣子者咀嚼。  相似文献   

13.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兼论隋短祚而亡的主要原因陕西师大历史系李文才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率领骁果发动叛乱,杀了避难江都的隋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都之变”。对此,史界认为这是一次兵变。其实,细考史籍。“兵变”说似失之简单,未...  相似文献   

14.
汉代财富消费伦理与道儒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学术论坛》2004,(4):150-153
汉承秦制,统治者适应秦末丧乱、凋敝的现实,吸取秦亡的教训,省刑少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制定了以恢复社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比较宽松的政策。这一政策从先秦以来的儒道学说中找到了理论依据,无论是司马迁的"三富论",还是董仲舒的"调匀论",也无论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是道教的均富思想,均是汉代财富消费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項羽論評     
項羽到底應該得到怎樣的一個历史評價呢?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题。解放以来,這個問題未得到較全面的討論,因而在認识上還不完全统一。近来,楊翼骧先生把這个問题在历史教學月刊上提了出來,并加以评述,這是極好的。我們應當把一些未肯定下来的历史人物提出,通過大家討論,展開爭辯,加以肯定;并給以適當的歷史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杨先生認為項羽代表着農民階級的利益而起义,和同一時期的劉邦,反元時的朱元璋,同为中国封建社會史上农民起義的領袖。這樣的看法應當研究。在我看来,固然项羽在反秦鬥爭中曾起過積極的、巨大的進步作用,可是他仍然是站在舊貴族的立場上的。他之所以在反秦鬥爭中起進步作用,在案亡之後又分封天下,起反動作用,不是由於他一開始是農民立場,後來又轉向了舊貴族的立場,而是由於客觀社会條件制約的結果。這是舊貴族的思想在兩種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兩種不同的表现。今就個人對项羽的一些粗淺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改朝换代对作家心灵产生的震撼最为强烈,一次是秦朝的灭亡,一次是明清易代。如果说明清易代给文人造成的是天崩地坼之感,那么,秦朝的迅速灭亡,在汉代文人看来无异于天翻地覆。纵观西汉二百年间的文坛,几乎每个时期都能听到这一变故撞击文人心灵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回响,其中有政论家的纵横评议,也有历史学家的客观描述。《史记》通过人物传记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在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的同时,通古今之变,为汉代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对今天仍然富有启示作用。一秦朝迅速覆灭所产生的历史反响不但有贾谊…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年三月,当时“四人帮”控制的《红旗》杂志抛出了《秦统一六国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一文说:“秦统一六国,不能孤立地归结为个别将领的作用,而是由于秦始皇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他所实行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路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它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进行了严重的歪曲。其流毒甚广,影响极坏,必须进行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缘于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环境,秦人与楚人在民俗文化、政治文化、价值文化上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出了强烈的相互抵触性,它不仅构成了战国时期秦楚对抗的深层根源,也是秦统一天下后,楚人对秦政感觉不适,在反秦斗争中充当了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闽越国,系百越族群中的一支──闽越人建立的地方政权。闽越虽然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是一个实体,有本族的封王和封君。但见诸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正式立国,则始自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是年,汉高祖刘邦封立故越王勾践之后裔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因东越王金善反汉叛乱。为汉武帝所遣的四路大军平定,徙其民于江淮间,闽越国灭,历时九十二年。文献记载确凿。《史记》、《汉书》均有传。但是对问越国的王位传承和世系,文献记载不详,缺漏很大。后世从未有人作专门考订和研究,有…  相似文献   

20.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所言"周亡(无)王九年",涉及东周初年平王继位与东迁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颇受关注。"周亡王九年",当如整理者所言,指周幽王灭后的九年,即公元前770—前762年。这九年,既是虢公翰及邦君诸正所立携惠王的元年至九年,亦是被申侯、晋侯等所立周平王的元年至九年。只有这样理解,才能与文献所载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一系列史实和在位时间相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