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松花江,俄称“申加尔河”,乃东北水运干道,流域面积占东北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沿江物产丰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它成了沙俄继19世纪中期,侵吞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攫取黑龙江、乌苏里江航权之后,又一攫取的目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沙俄攫取并曾垄断了松花江的航权,把它变成沙俄帝国主义掠夺东北人民财富的吸血管和推行其远东政策的运输线。沙俄对松花江的窥探,始于19世纪。1854年,斯捷潘诺夫率兵沿黑龙江进抵松花江口,遭清守军抗击。当时,清政府下令沿江居民“清野”,陷俄兵于无衣无食之困境,最后全歼之。1858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2.
一 19世纪50年代.沙俄加速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此时清政府面临的农民大起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内忧外患局面,为沙俄带来了契机。于是.1857年2月,沙皇令普提雅廷出使中国。其使命;提出对黑龙江左岸的领土要求,并获取该河的自由航行权;为在北京建立正规外交使团做出安排;要求沿海五日通商、俄商队至北京,在华西部设栈.开辟途经蒙古的中俄邮路等。如果以上得到满足,沙俄可以军事援助为回报①。 普提雅廷抵华后,加入了英、法、美等国的侵略行列。1858年4月 29日,他与清朝钦差大臣谭廷襄会晤大沽.在提出分界、通商的同时,抛露诱饵:“阅贵国兵法器…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国东北边疆的管理问题,是中国边疆史和中俄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从一六八九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到十九世纪中叶沙俄逼迫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为止的一个半世纪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清政府是否管辖了黑龙江流域这一广袤地域?以及如何进行管理的这一课题,作初步探讨。满族统治者于一六四四年南下灭明后,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土地辽阔的封建帝国,其疆域北抵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最早侵略中国的是沙皇俄国。远在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哥萨克就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黑龙江流域。1644年,波雅尔科夫匪帮乘中国明王朝崩溃、清军入关之际,偷偷侵入黑龙江,揭开了沙俄侵华的序幕。 有侵略,必有反抗。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但决不容忍他人奴役和宰割。汉族如此,满、蒙、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族也莫不如此。中国历史记载着许多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战斗故事,例如马扎拉(1652年)、呼玛尔河口(1654年)、尚坚乌黑(1656年)、松花江口(1658年)、古法坛村(1660年)等战斗,以及著名的两次雅克萨战争(1685-1686年)。 几年来,在编…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逐渐形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中国,沙俄在其政治、军事力量的庇护下,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妄图从经济上垄断中国东北,变东北为“黄俄罗斯”,进而独霸中国。在沙俄对华全部投资中,除铁路外,以对中国东北北部机制面粉工业的投资为最多。本文通过考察沙俄在中国东北北部的机制面粉工业的兴灭历史,对其兴灭原因、发展特点,及其性质与社会影响做一简论,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征。 一、沙俄在中国东北北部机制 面粉工业的兴起 (1896—1905) 建立粮食基地是…  相似文献   

6.
瑷珲条约签订前,俄国阿穆尔、滨海两州原是我国的领土。据苏联民族学家多尔吉赫估计,这一地区在十七世纪中叶有居民约34500人,其中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以下、乌苏里江口以上一段的黑龙江北岸约为31000人,乌苏里江口以下的黑龙江两岸约为3500人①。居民多为土著少数民族。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涅维尔斯科伊以考察为名,强行侵入我黑龙江下游并建立哨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了来自欧洲的俄罗斯人的居民点②。 1854至185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先后四次武装进行所谓黑龙江航行“考察”,同时沿黑龙江北岸设立许多哨所和…  相似文献   

7.
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在东北北部分别实行过"羁縻统治"、镇戍体制和郡县制度.清朝初年,由于沙俄侵入黑龙江,引起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故先后在宁古塔和黑龙江驻军,镇戍体制正式形成.这种体制对后来的移民活动,以及区域文化变迁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俄吞并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后,不断掀起排华恶浪,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达到了高潮。沙俄政府不顾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不准驱逐当地华民的明确规定,悍然动用武力,对华民进行大规模驱逐;通过烧杀抢掠,逮捕下狱,征敛掠夺,频颁禁令,逼改国籍,强制同化,培植奸细,纵匪为恶等手段,对华民进行残酷迫害,逼迫他们丢弃用血汗积累起来的家业,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沙俄疯狂排华的暴行,激起华民的强烈反抗。揭露老沙皇的排华暴行,将使我们进一步认清新老沙皇反华政策“传统的守恒性”。  相似文献   

9.
一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强占中国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又与西方列强相勾结,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北方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了在东方寻找出海口,沙俄长期以来就把中国的东北当作侵略扩张的重点。马克思曾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重要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①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前,我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场伟大的斗争,波及到祖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面对沙俄侵吞中国东北领土的野心,黑龙江的义和团进行了英勇的抗俄斗爭。为纪念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本刊特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1.
中俄东部边界,是全部中俄边界中形成最早、变化最剧烈的部分。它于十七世纪后期最初确定,在十九世纪中期发生了重大改变。十九世纪中期以后,边界线虽经局部变化,但其基本走向一直维持到俄国十月革命。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两条边界线的位置有很大不同,但在叙述上,均可分为西、中、东三段,各段地理位置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北铁路网的形成已有百年历史,其发端始于19世纪末叶沙俄势力的对华扩张,而其扩展则在日本侵占东北的沦陷时期.我们回顾和研究东北铁路网的百年历史进程,从中不仅能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同时还应孩认识东北铁路网在国际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从俄、日筑路的目的辽东北铁路网在国际交通中的地位19世纪中叶,沙是俄国强占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后,就策划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以联接欧亚,东至太平洋2海参岚。首先有副水师提督郭贝多夫提出名为《总干线最合宜之方针与全俄远东铁路2联…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后半期黑龙江地区与俄国远东地区的贸易张凤鸣19世纪后半期黑龙江地区与俄国远东地区的贸易是黑龙江地区对俄贸易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俄贸易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这一时期黑龙江地区与俄国远东地区的贸易,对全面认识和正确说...  相似文献   

14.
《学问》2010,(5)
清前期,中俄两国外交往来开始频繁,并就边界及贸易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就磋商方式而言,包括公文往来、遣使,以及边境会议等。通过这种多层次的磋商机制,两国划定了中国东北部及北部边界,并保障了两国贸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达斡尔、乌底改是我国的兄弟民族,国史里记载了他们悠久的光荣经历,他们的文化,久已成为祖国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居处边境,十七世纪,首先遭到外来的侵略。他们经过英勇顽强的抵抗,有的内向转移,也有一直坚持在原地的。 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清廷让出了额尔古纳河以西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换取沙俄不再勾诱噶尔丹,不在我西北挑拨分裂。乌第河流域,沙俄竟贿赂译员进行胁迫,终于留为悬案。现在苏修官员们却说“根据尼布楚条约从俄国夺去的土地”,“俄国人到来以前黑龙江是荒无人烟的”,歪曲捏造,颠倒黑白。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5,(2)
黑龙江中上游两岸是达斡尔人的祖居地,早在明末清初就建立了一系列城寨,其中多位于黑龙江左岸及其支流上,以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中下游为代表。17世纪上半叶,该区域的达斡尔人主动"内附"满清。中叶以后,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达翰尔人被动"南迁嫩江之滨"。1900年"俄难"期间,余留在江东六十四屯的达斡尔人再次被动"南迁"黑龙江右岸。至此,黑龙江左岸已鲜有达斡尔人居住。南迁的达斡尔人为抵抗沙俄、驻驿屯垦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犹太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4,1(5):126-130
20世纪初,在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中,大批俄籍犹太人随俄国侨民移居哈尔滨。在这里,他们兴办实业,开设教堂,传播文化,建立起远东最大的犹太人社区。沙俄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是犹太人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又为犹太人的迁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而沙俄的远东政策以及俄籍犹太人的群体来源、社会分层和职业构成则是犹太人在哈尔滨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六八五──一六八六年,发生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朝军民在自己领土上,为驱逐沙俄侵略者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对于沙俄的侵略本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早有科学论断。对于雅克萨战争,苏联早期历史著作也作过公正评论。但是,近年来,苏联政府出于反华的政治需要,竭力替老沙皇辩护,肆意篡改雅克萨之战的史实和性质,声称“十七世纪以来,满洲皇帝康熙对黑龙江流域阿尔巴金(按:即雅克萨)督军辖区的俄国移民居住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远征。……这些俄国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曾被满洲侵略者占有。”①苏联官员贾玉才硬说雅克萨战争是中国满清…  相似文献   

19.
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依据《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铁路线.从满洲里至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至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5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支线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简称《中俄协定》)及《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形成了中苏第一次共同管理中东铁路的局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中国的权益,于1935年3月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5,(1)
1898年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中俄之间的交涉日益增多,吉林、黑龙江相继建立铁路交涉机构,杜学瀛曾任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会办,驻哈尔滨负责吉林铁路交涉事宜。日俄战争后,署理吉林将军达桂与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联名请求添设哈尔滨关道,获清廷批准,杜学瀛署理哈尔滨关道,与沙俄中东铁路管理局开展了诸多交涉事宜。除对俄铁路交涉之外,还开展主权交涉、土地交涉、税务交涉等。从杜学瀛履职情况看,哈尔滨关道无疑是以海关道成例设立的地方外交交涉机构,不是地方一级行政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