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责"并不是藏族,它与藏族并无直接的关系."责"是古代川东一带的土著部族,其中心在今渠县一带,唐高宗之所以封松赞干布为"賨王",是因为松赞干布协助唐平定中天竺,献俘长安,响震天竺.这一事件与汉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的典故颇为相似,因而唐高宗借汉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的典故赞誉松赞干布,并封其为"賨王".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稳定的政治局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政党兴衰、永葆先进性的道德基石.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应该遵循与时代相适应、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相承接、与大学生成长认识规律相衔接的基本原则.探讨其价值向度和提出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基本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夔一足"--民俗史劄记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的鲁哀公听到过" 夔一足" 的传说。他将信将疑, 于是问孔子, 乐官夔是不是真的就一只脚。孔子认真地作了否定性解释, 说这位乐官不是独脚," 夔一足" 其实是" 夔一而足"。《韩非子》、《吕氏春秋》都记载了这件事,《风俗通义》又转述过《吕氏春秋》的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古者有夔一足, 其果信有一足乎?" 孔子对曰:" 不也, 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 人多不说喜也。虽然, 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 以其信也。人皆曰: '独此一, 足矣。'夔非一足也, 一而足也。" 哀公曰:" 审而是, 固足矣。"一曰: 哀…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1日上午,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的枫香坡侗寨挂着"山里香"这块牌子的农家小院,显得格外热闹。这户人家的主人冯兴超夫妻俩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选择了今天杀年猪,并邀请了几位特殊客人,共同庆贺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恩施州民宗委主任向国成是今天的特邀嘉宾,记者随向主任一同前往。当我们一进农家小院,冯兴超的妻子刘美就给我们递上一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认为,当前"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应该引起注意.两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互相取代."族群"概念应是"民族"概念的补充,是对"民族"的细化研究.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有利于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族社会分化的研究领域内,迄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取向:对各民族之间分层现象的研究和对某一民族内部社会分化情况的研究.鉴于社会分层是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种研究取向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探讨我国存在的究竟是"民族分层"现象还是"民族内部分层"现象.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各民族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就是"民族分层"具体表现,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说的"民族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国内某些学者提出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等观点切人,指出这种观点不是原创,而是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的民族问题"复线历史"的翻版;从晚清两种民族主义思潮的考察分析展开,指出晚清维新派、立宪派民族观的内核并非所谓"文化主义",实质是穿着文化外衣的政治化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将清王朝从"帝国"转化为"现代民族国家";指出"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国族-族群"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论等不适应中国.  相似文献   

9.
王台回族村(以下称王台村)是湖北省宜城市板桥店镇的一个行政村,其中,第三村民小组是一个回族移民建制组,现有农户62户,人口276人,是1966年为支持丹江口水库建设搬迁而来.因为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文化水平较低、发家致富门路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王台村回民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周边汉族群众形成了较大落差,上访案件和回汉群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艺学"可指代两种不同层面的文论体系:一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中国文学理论体?邋 系,即中国文艺学;一是少数民族层面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即少数民族文艺学.对于中国文艺学来说,少数民族文艺学不是要在原有体系中填补余下的空白,而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艺学观念,即反对独断论的、非单边主叉的、去中心化的、多民族视角的文艺学观念.对世界文艺学来说,中国文艺学亦如是.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族群"、"民族"等术语在中英语境中使用的规定性问题.有关术语的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规定性有所不同.所以,对它们的理解和对译不仅应考虑到术语发展的历史和学术脉络,而且还应看到是谁在使用和操作它们.因为,在学术场合和在公众话语里,它们的规定性差别很大.虽然许多人类族体认同的核心内容都是某种"原生"的叙述,它只能说明人类需要某些精神上的东西来加强群体内聚力,而与族体的恒久性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同 《民族论坛》2005,(4):F003-F003
<正>图片新闻:3月16日,春寒料峭,细雨如织,湖南省民委主任王德靖到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汉回村深入调研.汉回村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有回族居民112户416人.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下,该村经济发展迅速,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回汉居民团结和睦,曾多次被评为“长沙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湖南省民委领导曾之次到该村研,扶贫帮困.图为五德靖主任第二次汉回村之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近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研究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学界就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但也还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与争议.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关于"民族"与"族群"的概念之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格"及其特点的辩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族性格"这一术语的提法和概念等在中国和俄罗斯学术界都颇有争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来看,这一术语的提法都是合理的.虽然对"民族性格"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较为全面、客观的解释是: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表现在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及精神气质上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民族性格的特点是复杂的、矛盾的:既具体又抽象,既固定又运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相似文献   

15.
搞好"五个统筹"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民族地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立足优势互补,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集中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样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有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一日在岗,就要为老百姓做好一天的公仆。能让民众多一分笑容,少一分叹息,是我最大的快乐。"民族工作是要带着一份感情才能做好的,这份感情就是心系民族地区,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经常给干部职工讲的一句话。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就有这样一位淳朴地道的土家汉子,怀着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民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结构的普遍存在形态,民族构成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这些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大特色。如何通过国家公共权力,把一国内部各民族成员单位统合到国家政治体系当中,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终极目标和构建过程。本文从决定民族整合内在规定性的特殊矛盾出发,认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异质性要素及其力量增长之"分"与国家统一性之"合"的张力,决定着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具体表现为现实性、政治性和构建性三个方面。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承认和保护民族成员单位作为一种异质性要素的集体权利,则是缓解这种结构性张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两课"教学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要在民族院校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和时代要求,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考试考核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杨宪益、戴乃迭"信"译鲁迅作品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是翻译标准的核心."译界泰斗"杨宪益、戴乃迭对鲁迅作品翻译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译著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与原文一致,译文与原文一样流畅通顺,达到了翻译的"信"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20.
南方山地民族"草标"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标"是用茅草打结的方式作成的一种以物代言的符号,是我国南方山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传统山地特色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