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2008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恩施不仅具有森林覆盖率高的绝对优势,而且独占生态多样性和独特性;不仅有别于其他地区文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鄂西南清江流域是国家文化部公布的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长阳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区的清江中下游,是19.5万年前“长阳人”的故乡、巴人故里和800万土家族的发祥地.这里不仅水电、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非常丰富,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几十年来,长阳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保护的新途径、新方法,创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阳模式”,走出了一条长阳特色的民族文化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就是以生态保护为主旨,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对省情高度洞悉的基础上,为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文化生态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可以说就是适应生境的一套生存机制、体系和生活方式,从而获得了共享的、实践的、流动的等特点;文化与生态的辩证关系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就地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伴随着旅游产业化,民族文化生态村实际上开始了在社区文化断裂与连续的张力中再建构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演化成不仅从属民族结构或更大地域空间构架且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形态,成为重新整合农村社区生态、文化与经济等各类资源的全面协调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彰显旅游地的本土文化个性,使文化旅游更具竞争能力,文化旅游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搭建了平台.二者在发展的层面上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在前进的道路中如能遵循相关原则,就能实现共赢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超 《中国民族》2010,(4):57-59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为恩施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恩施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撑,得益于生态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优美和丰厚。在抓住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加快恩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景区如何立足于自身资源,做好相应的文化开发,对景区建设乃至整个恩施旅游发展都至关重要,人文景观必须依托恩施人文文化,以让游客听得清、看得见、能体验为目标取向,着力将恩施人文文化的说头变看头、亮点变卖点。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忽视文化生态保护,致使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受到严重威胁,由此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民族生态位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也是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资源受到破坏主要是由文化生态受到破坏而引起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主要是保护该文化生成的最为主要的条件,即保护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
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是推进武陵山片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盘活武陵山片区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对于片区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提质升级,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优化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加强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拓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外市场,强化以政府推动、精英带动和市场拉动为核心的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得以体现.通过建设生态和文化旅游景点保护和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考虑如何使之成为现实生活中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从环境正义的角度着眼,经济发展、扶贫、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等都会复合性地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6%.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浓郁、民族特色鲜明,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特色民居尤为显著,彭家寨吊脚楼群更是驰名中外.近年来,宣恩县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全力打造"全国民族民居建设示范县".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对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新型理念,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来传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以宁安富察氏满族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其满族文化资源的赋存和保护现状,分析其建设满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以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来传承与保护满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文化瑰丽灿烂,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是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挖掘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旅游交通设施落后、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过度商业化、旅游人才资源匮乏、营销力度不够等仍然制约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人才专业化、促进多渠道营销等来打造湘西旅游经济升级版,使生态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秉承坚守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县的宗旨,依托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力传承和弘扬富有鹤峰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悠久的土司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辉煌的诗赋文化、璀璨的戏曲文化、享誉一方的茶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生态特征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是指民族文化各要素之间以及民族文化与其所处民族生境之间的制衡关系,这种制衡存在是维护民族稳态延续的根本动力.民族文化生态应包含区域性、系统性、动态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少数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在不断地应对民族生境时,构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要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必须准确认知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特征,这样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的再造与重构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恩施土司城的个案研究表明,“文化景观再造”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司城不属于遗址所在地的开发,它的文化定位和旅游形象是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图建构起来的,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土司制度和鄂西南本地的民风民俗,为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传承场”,实现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田开春 《民族论坛》2013,(7X):28-32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恩施市以高分入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踏马飞燕"的标志将落户恩施。2009年,恩施旅游成为全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增长极。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大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三个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旅游场域"进行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开发模式中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旅游场域"中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方式.指出"旅游场域"中的三种资本之间的良性循环,需要两个重要环节:良好的社区参与、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方案.这是保证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