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利用在山东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个人及家庭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和儿子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家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晶 《西北人口》2009,30(1):67-71
本文根据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的若干指标,对上海城市居家老人分事件类别的主观满意度及其整体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市居家老人各生活质量因素对整体生活主观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整体生活满意度评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状况因素、身体健康因素、心理健康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婚姻状况、参与老年活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对实际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是否被满足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婚姻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于单身(丧偶、离异或者未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但对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观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两类不同地区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对家庭和睦状况和个人日常生活功能评价较高,对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则评价较低;生活质量在客观和主观方面存在着分离和非正相关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程度和所比较样本均质性的高低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2001年、2003年和2006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人获得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代际间双向的家务帮助和情感支持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在代际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老年人获得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对获得子女提供的家务帮助具有替代作用;结果反映了农村家庭代际支持仍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揭示了养儿防老的儒家孝文化在中国农村仍盛行,而老年人为子女的牺牲精神现实生活中不可被轻视,揭示了代际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为主效应模型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与有关的调查资料,中国的家庭变迁,无论从其类型或规模来看,都显示出大的联合家庭解体,主干家庭与核心家庭增加。这一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家庭权力结构的变更,这对老年人的家庭主宰地位无疑是个冲击。目前全国大多数的老年人仍与儿孙们生活在一起,并  相似文献   

7.
《人口学刊》2015,(5):52-62
文章利用2011年流动人口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对延边朝鲜族人口的家庭迁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国内迁移及跨国迁移中家庭特征和个人因素对家庭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朝鲜族地区人口流动已有明显的家庭化趋势,这种现象在跨国迁移中比较显著。家庭迁移主要形式为核心家庭(一对夫妇流出)迁移。跨国迁移中,家庭规模和代际关系以及家中是否有小孩对朝鲜族地区家庭迁移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国内迁移中,家庭规模对整个家庭迁移影响显著。个人特征方面,婚姻和年龄对国内家庭迁移和跨国家庭迁移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莉莉 《南方人口》2011,26(2):31-38,64
女性丧偶老年人是老年人口中的双重弱势群体。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以及对18位女性丧偶老年人的深度访谈资料.发现我国女性丧偶老年人普遍存在着经济收入低、保障水平差、自评经济状况“困难”比例大的特点。此外,女性老年人在丧偶之后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以及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强调性别平等观念,建立遗属养老金制度,是解决女性丧偶老年人经济、生活困难的一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吉林大学"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研究"长春市部分的调研数据,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流行病学学组会议提出的分等加权综合评分法,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老年人口划分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分别从经济生活、医疗健康生活、家庭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进行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老年人口整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女性老年人生活质量略低于男性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通过实证分析,综合把握长春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现状,明确影响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阻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就改善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省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对全省的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统计结果,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分析甘肃省内各市州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我们以我省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反映他们的物质生活情况;以老年人家庭内子女孝顺情况、与邻居的互动情况以及参与集体活动的情况来侧面反映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根据调查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Roh  Miyoung  Weon  Soyo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22,160(2-3):717-734

With a rapid aging population in South Korea,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has received particular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stakeholders.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living alone negatively affects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much remains unclear about how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changes over time as their living arrangement change. To advance knowledge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using the Korean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we tes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overall life, health, and financial) of the elderly and their living arrangement. Our longitudinal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elderly living with family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ife satisfaction compared to those living alone between 2006 and 2016. In addition, individuals who had a superior economic profile and maintain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ocial relations showed higher life satisfaction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o improve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both material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programs are needed.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account for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life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2.
Existing research on family and well-being has generally focused o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and has largely ignored 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family forms and relations. Our aim in this paper is to help fill this gap by investigating the ext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LS) in Europe. We examined variations in life satisfaction by applying a multilevel approach (i.e., individuals nested in countries) to data from the 2007 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Survey. First, we found that levels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families consisting of couples with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mong people in other (less typical) family arrangements. Second, our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after the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family wa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tatus on LS disappeared almost completely. Overal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lower levels of life satisfaction experienced by people living in atypical families can be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ir weaker socioeconomic position.  相似文献   

13.
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people is highly connected with the social sustainability. This article used the data of the Chinese Health and the Pension Follow-up Survey from CHARLS in 2013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lderly people’s satisfaction and their living arrangement. Based on the control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individual, family and the regional level, this article used ordinary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method to find out that the elderly people’s satisfaction will be deceased because of living with their children. However, the elderly people’s dissatisfaction will be vanished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age of the elderly. Therefore, the elderly people’s living arrangements have been changed, to maintai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the appropriate health care and other activities should be redesigned and developed for the elderly who live by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城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婷  陈茗 《南方人口》2008,23(2):37-43
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及人们价值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应当区分不同居住类型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厦门市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整体上低于非空巢老人,而夫妇二人家庭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与非空巢老年人群体并无显著差异:另外单身户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低;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远低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标准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已无法解释。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遗产动机视角分析老年家庭高储蓄率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老年家庭遗产动机显著提升家庭储蓄率,遗产动机使得老年家庭储蓄率水平显著提高5%—10%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城市家庭,遗产动机对农村家庭储蓄影响显著;相对于高等财富家庭而言,遗产动机显著促进中低财富家庭储蓄率水平,说明“未富先老”使得老年家庭有更强的遗产动机进行储蓄;对于家庭不同生活状况的子女,遗产动机显著提升子女体制外工作和子女教育水平低的老年家庭储蓄率,表明中国老年家庭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较强。本文为理解中国老年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勤 《人口学刊》2001,(5):45-52
心理状况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随着高龄老人的迅速增长 ,研究高龄老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必要。通过对高龄老人性格特征、心理感受、认知能力及对生活满意度等的分析表明 ,高龄老人心态的变化及认知能力的衰退十分显著 ,女性老人的心理状态不及男性老人。健康状况是高龄老人最关心的问题 ,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影响 ,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提高文化程度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高龄老人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 ,需要家人和社会从卫生保健、经济、家庭氛围、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成年子女外出状况及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大规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乡到城转移的背景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在河南、贵州部分农村进行的调查数据,从居住方式、代际互动、生活满意度几个方面对成年子女外出给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虽然农村留守老人在居住方式上出现了独居化、空巢化和隔代化的趋势,且在与外出子女间的代际资源交换中并未明显获益,但通过子女外出前后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对比,发现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符合家庭利益最大化原则,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俊辉  李放 《南方人口》2013,28(1):28-38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家庭养老支持力弱化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人住意愿也在发生变化。以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为例,运用Logistic旧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院的需求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意度对养老院需求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生活满意度低的老年人相比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入伟养老院。另外,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需求意愿还受年龄、个人年收入、健康状况、存活儿子数和存活女儿数的影响。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整合村组或社区中的多种力量,为农村老年人构建一个包含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科学预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和养老院的需求意愿,稳步推进农村地区养老机构事业发展;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合理引导农村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