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学人物,二程弟子,元间贬谪永州。《全宋诗》收录其诗作共10首,其中6首作于永州,此外又有散文1篇,题名7通,也作于永州,部分石刻真迹保留至今。学界有必要理清邢恕与北宋理学师承渊源,以冀补史志之阙云。  相似文献   

2.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学人物,二程弟子,元祜间贬谪永州。《全宋诗》收录其诗作共10首,其中6首作于永州,此外又有散文1篇,题名7通,也作于永州,部分石刻真迹保留至今。学界有必要理清邢恕与北宋理学师承渊源,以冀补史志之阙云。  相似文献   

3.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学人物,二程弟子,元礻右间贬谪永州。《全宋诗》收录其诗作共10首,其中6首作于湖南永州,此外又有散文1篇,题名7通,也作于永州,部分石刻真迹保留至今。文章对邢恕与北宋文士之交往略述始末,冀补史志之阙云。  相似文献   

4.
永州石刻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永州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也是湖湘文化以及中国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石刻文化根植于永州这块土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旅游经济、爱国主义教育等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辑者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7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尤为珍贵。其中柳应辰等5首宋诗,乔恕等9首明诗,总计14首诗作不见今朝阳岩石刻及文集、方志文献。另有宋郭昭符1首诗作,内容完整,可补今存石刻磨泐之阙。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大多作于贬谪地湖南永州。永州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及富含悲怨意蕴的文化传统,带给柳宗元崭新的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体验,从而生发了柳宗元的辞赋创作。永州的山水风物生动地展现在柳宗元的笔下;以屈原及其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化浸润着柳宗元的创作;永州的民风民俗为其创作提供直接的素材。在异域文化的熏陶下,柳宗元的辞赋创作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7.
欧诗断论     
中华书局版《欧阳修诗编年笺注》撰稿过程中,关于六首诗的片断思考,拾掇成文,论证《汉宫》是今存欧诗最早的作品,《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作于天圣五年途经黄州,《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的写作时间在年前而非年后,《水谷夜行寄予美圣俞》的写作地点在山西而非河北,《小池》诗启迪杨万里的同题诗写作,《日本刀歌》尚难定论非欧阳修所作。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在历史上采用刻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本民族的迁徙、征战、宗教、儒学、人物、谱系、商业、建筑等方面的重要情况,形成了一批价值珍贵的石刻档案。本文运用档案学理论探讨了纳西族的象形文字石刻、格巴文石刻、喇嘛文石刻、汉文石刻和东巴画像石刻,并针对纳西族石刻档案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欧诗断论     
中华书局版《欧阳修诗编年笺注》撰稿过程中,关于六首诗的片断思考,拾掇成文,论证《汉宫》是今存欧诗最早的作品,《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作于天圣五年途经黄州,《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的写作时间在年前而非年后,《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的写作地点在山西而非河北,《小池》诗启迪杨万里的同题诗写作,《日本刀歌》尚难定论非欧阳修所作。  相似文献   

10.
四川石刻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截至目前为止,四川发现的石刻,可以暂时分为摩岩造象与墓葬石刻两大类.摩岩造象,指的是就天然山岩石壁凿成龛窟,或在露天之下,以宗教人物为主的石刻造象(寺庙中,立刻石象,暂时附在里边);墓葬石刻,指的是因厚葬而来的坟墓内部或外部的各种石刻.一摩岩造象四川的摩岩造象,据初步统计,约有150多处,分布于52个县市(雅安专区和各民族自治州、县还没有包括在内),以川北、川南、成都平原为最多,川东只有少数.四川摩岩造象数量的总和,超过了山西、河南及西北任何一个省分.质量上也比得上负有盛名的山西云岗、河南龙门、南京栖霞山等处.这些造象又可以分为佛教造象与道教造象两种.  相似文献   

11.
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自晋迄今,一千五百多年来,历代名人陶醉于庐山的林泉峰瀑之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和数以千百计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或记山水之美,或述人物之胜,或对景抒情,或临风寄意,或洋洋大观,或寥寥数语,皆启人遐思,发人深省。龙飞凤舞,诗书合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数量之多,艺术价值之高,在名山中不多见。笔者仅以庐山站岭石刻及其书法艺术,发表陋见,求教方家。庐山站岭石刻遍及东西谷及各景点。初步考证,计有358条。其中:唐代5条,宋代5条,明代54条,清代42条,民国156条,现代26条,待考70条…  相似文献   

12.
川南泸县宋墓石刻在图像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框形结构"的运用.人物、鸟兽或花卉等内容被放置在一个框形结构中,运用在假门石刻、侍仆石刻、乐舞石刻以及仿木结构建筑部件上,通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框"分割空间,形成有序而丰富的视觉层次.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年新出《湖湘碑刻一浯溪卷》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减编)》二书,均公布有清代越南使者在湖南永州浯溪的纪咏诗。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对于永州本地学者近年所作专题诗的整理有极好的补充作用。水州浯溪所见越南使者诗刻共五首,其中三首可与燕仃文献对应。燕行文献之稿本、刻本固已十分珍贵,而诗刻真迹的存留则亦具有非常突出的史物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鱼木寨历史渊源作了简要探索。丰富多彩的石刻文化,从内容和用途上,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建筑题刻,二是墓碑石刻,三是崖刻。对石刻文化形成并得以保存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乡村叙事的方式之一,有着勒石为记、传之久远的特点。湖南江永上甘棠村存有11方明代石刻,内容主要包括称颂地方官功绩、歌咏上甘棠村景色、赞誉公共性工程的兴修等,展现了明代内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石刻内容表明,乡绅是明代乡村的核心人物,他们以符合儒学标准的德行引领村民知恩图报、崇尚文教、仁爱至善、造福乡里。一代代村民则在反复吟咏石刻文献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并将之融入日常言行。摩崖石刻叙事将有形的人物、景观、事件转化为乡村的精神内核,对中国古代乡村的长期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把宋代诗歌一网打尽,但仍有漏网之鱼,本文从大量宋代石刻材料,搜罗到宋人诗歌六首,并详加考证,以补总集之遗。  相似文献   

17.
宋代《禹迹图》石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至今尚存两块,一是立于渭水之滨的西安碑林,为齐阜昌七年(公元1136年)刻石;另一块原勒于镇江文庙大成殿(今镇江师专内),今收藏于长江岸边的镇江博物馆内,是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立石。两者大小相似,内容基本相同。图首方框内都刻有类似前言的文字,即“禹迹图,每方折地百里,禹贡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图面所表示的实际范围,东至黄河岸边,南至海南岛,西至祁连山,北至黄河北沿。图内以符号和文字相配合,主要刻有宋代的山水及州(军)的形势和位置。根据石刻上可以辨认的文字统  相似文献   

18.
钦州三海岩今存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师生唱和诗刻四首。该石刻位于三海岩月岩右壁,距今已有330年,保存完好。结合实物文献与典籍文献,对其背景、作者、诗刻书法及文学价值进行考释。所存四首石刻诗歌皆为五律,诗意灵动清幽;又兼诗刻书法行草相间,字迹秀美飘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同顺先生所著《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以其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视角,对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精确的考证,具有相当多的全新的开拓性的见解,使地域书法研究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以史与论、考与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抓住焦山石刻要害,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稼轩词的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作赏析,指出,《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这首壮词是运用“闪现”的蒙太奇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