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德君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6-99
以部分经典绘画作品为解读视角,对蕴涵其中的哲学思维进行剖析后发现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都不刻意模仿对象,而是贯穿着物我贯通的创作宗旨,这正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维在传统绘画艺术领域中的体现。"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强调心与物的融合,由此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迥然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王灿斌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
"天人合一"是由人的内心体验而来的最高人生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点.儒道两家都讲"天人合一",儒家认为天人合"德",把"天人合一"视为一种道德境界,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本质上是天人合"艺",是一种艺术境界.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观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使中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道德特征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4.
徐国梁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1999,1(1):54-59
环境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从环境意识正在形成为新的独立意识形式到作为哲学范畴的思考,从人类与环境关系认识的历史演变到当代环境意识的觉醒、升华,通过谈今论古、中西比较,说明需要我国独树一帜的“天人合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从我国古代历史的纵横,论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为内核的“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及它所构成环境意识的四个基本内容与特征。由此可见,它是构建、发展环境意识形式,创建对世纪绿色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必需的历史养分。 相似文献
5.
巫极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1)
“天人合一”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大观小”,天道与人德的结合,体现了“体道”而“同于道”的“天人合一”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87-289
“天人合一”思想比较复杂,可以分别从“思维模式”、“哲学命题”这两个维度分别描述这一思想的缘起.思维模式的“天人合一”缘起于受互渗律支配的以集体表象为基础的“原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7.
易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151-153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使其形成了重社会功用,突显主体内在精神、强调整体统一的艺术特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独特特征和思想方法,这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侯宏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1):1-11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途径之一 ,是从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其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从其总的思维倾向来看 ,具有内向性的特征。中国思想史上的儒、道、佛三家 ,其哲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内向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内向性特征 ,直接导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最终根源还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内向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铸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以及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出发 ,指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书法中的影响以及中国书法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是以西方表现主义哲学为起点的。以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表现性作品为例,对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进行了历史分析。阐释保留传统写实绘画的视觉真实,利用抽象艺术的形式构成要素,深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本源的中国当代表现绘画的艺术特征,并得出当代表现绘画艺术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的真实情感,开拓了架上绘画的新领域,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杨益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各种问题,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矛盾和危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中的文化危机表现为学习西方中出现的“同化”和“异化”,但中国文化具有重建和整合的优势,在实现现代化的转型中,“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协调、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绿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3)
汉字在其独特的构造中积淀了极为丰富的感性因子与理性精神,从而使其具有了其他文字无法具有的认识功能与审美价值,并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与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形象论道的思维方式与得意忘象的思辨精神,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书法与水墨画中的破形传神的思维方式与空灵自由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天人关系”这一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剖析,论述了作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国古典艺术,正是由“天人合一”构成的一个生命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天人合一"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重道德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色。佛教由印度传入后与中国的儒学、道教融合交织影响中国的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古代产生顺应自然、天人相应的"养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曹立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218-219
现代艺术如同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理性和文化。然而组成现代艺术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的西方由于其高速的发展它所孕育的西方文化是现代文化精美的外衣,并且由于中国厚重的文化正像一支强心针打入现代艺术体内,成为它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地整体地影响着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6.
郑立博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24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作为连接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论和人性论的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的特征。"天人合一"思想表达的是一种双向的知解关系,既要求人去知解天,也强调天知解人。这种消解了西方自然观中主客体分离困境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现代新型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载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42-44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其基础是整体有机的宇宙论。表现在认识特征上则是系统思维与意象思维。系统思维把人与宇宙看作本质上互相贯通的有机系统;意象思维注重事物表象和文化符号与人的精神的交融作用。没有人的精神解读,符号只是死的符号,有了人的精神参与,符号与客观世界才变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思想,它不仅直接指导着古代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活动,而且对当代环境法制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天人合一”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纂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促成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及环境道德法律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刘国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59-61
<春江花月夜>一诗,作者运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整体思维方法,通过春、江、花、月、夜这些艺术的背景,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宇宙观,使诗篇的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画面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识,哲理意识与艺术画面水乳交融,玲珑剔透,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杜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7-40
“易”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类比性思维模型,它以结构性的阴阳八卦图式作为反映宇宙事物相互关系的诠释体系和思维范式,体现出玄学—科学相通的特性。由科学层面看,“易”思维构造了“物质、信息、意识”合一的生态系统观,并在方法论上构成三大思维原则:生态思维原则,信息思维原则,人文思维原则。“易”思维构造的中国式科学传统在深层次上与现代科学享有共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