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富”理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通过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当前,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从而使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王建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斤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这就是:允许和鼓励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经济上的新要求就是必须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这一手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有为政府、理性政府,形成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劳动者获取新生产技能的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图景呈现与价值表达。从历史具象、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向坐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二者既有内在本质的统一性,又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耦合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建立人民的政权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建设要注重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探求》201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追求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人民热切的期盼,共同富裕要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是坚持先富和共富辩证发展的动态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多解民生之忧,让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7.
效率与公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以及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多重理论视角;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维度构成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先富带后富、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钟荣丙 《创新》2021,15(5):1-11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守人民立场,初心和使命是价值本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行为准则,人民民主政治是制度保障,人民共同富裕是世纪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取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会更加坚定地坚守人民立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钟荣丙 《创新》2021,15(5):1-11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守人民立场,初心和使命是价值本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行为准则,人民民主政治是制度保障,人民共同富裕是世纪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取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会更加坚定地坚守人民立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经历了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成功地解决了特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都留下了新问题。实践表明:在解决共同富裕的模式问题上,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平均主义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两极分化也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找到既有效率又富公平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社会主义难题。正确地总结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并将实践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刘涛  李敬 《创新》2023,(6):55-66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备了坚实的制度和政策支撑。然而,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艰巨,区域、城乡及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明显。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在城乡融合中促进共同富裕协同,在乡村振兴中提升共同富裕品质,在返贫治理中补齐共同富裕短板,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对“三个代表”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我国经济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与此同时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又向中国提出了由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新课题。面对来自于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这种冲突 ,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 ,从而为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在于发展经济与共同富裕 ,为此就必须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前提和文化更新。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相似文献   

13.
民生看点     
“十一五”规划将给百姓带来六大实惠从发展到科学发展,更多更普遍地惠及普通百姓。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特别强调“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从先富到共同富裕,让中国每一个角落都富起来。把解决两极分  相似文献   

14.
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实践中的思想创新是在应对困难与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新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进行理论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卢梭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思想理论前提,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在经历欧洲1848年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主权思想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本质性的超越,强调人民当家做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把人民当家做主规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邹鹰 《社会工作》2022,(1):9-23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是民政的切实担当.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共同富裕与民政的理论关系,及民政的实践方位.研究发现,共同富裕的民政制度优势表现于解决赤贫问题、实现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阶段.由...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共享"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重要发展,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中的具体化、深入化.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对保证人权的全面实现,逐步消除非人权现象的根源,防止非人权现象的产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惠霞 《探求》2000,(Z1):21-22
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共同目标,就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共同富裕贯穿于经济建设中。下面就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9.
伟大历程     
《今日辽宁》2011,(3):4-13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从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建设富强祖国,英勇无畏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天换地的气概,风雨兼程90载,在辽宁的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辽宁人民谱写出一曲曲辉煌史诗。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基石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人民富裕。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过去人们只是从生产关系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忽视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宣扬“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使人们“谈富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