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8):123-126
阎连科小说蕴含着大量的民间文化要素,反映在小说中涉及到地方戏、社火玩会、民间传说、剪纸艺术和门神年画等多方面,不但为小说增添了很多地方色彩和阅读趣味,更对作品的结构、意义的生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视为作家独辟蹊径的"神实主义"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他曾崇拜三样事物:城市、权力和健康。如今,他已离开农村,定居北京;对权力的崇拜变成恐惧;只剩健康还需仰望。  相似文献   

3.
王翠荣 《学术交流》2007,(2):174-176
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通过对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一群贫苦农民生存境遇的关注,讴歌了乡民们在灾难和厄运面前永不妥协的英雄气概,深刻揭示了主人公身上蕴藏的悲剧精神和审美意蕴,有力地揭示出我们民族灵魂中某些最本原的东西,不仅对当今的读者有着明显的启迪和教育意义,而且充分提高了当下文学的品质和格调。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10):133-136
通过对阎连科小说的细读分析,确认其叙事呈现出的田园乌托邦其实是一种假象,作家并不认为这是一条能够带来福祉的值得崇敬的道路,并不断设置冲破田园乌托邦的因素,以此推断作家在文学史链条上的位置。同时指出作家创作中善于运用"暧昧"和"陷阱"的特点,正是这些巧妙地设置为小说文本提供了富有意味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陈英群 《阅江学刊》2012,(6):128-134
阎连科出生在贫困的乡村,由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缺失性体验而产生一种向往城市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为贫瘠土地上的青年农民拼命逃离土地、渴望进入城市的迫切心情。他的小说可以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在逃离土地之路上挣扎的痛苦心声,同时也可体味到作者希冀精神上回归土地的殷切心情。  相似文献   

6.
城乡反差对峙既呈现我国现代性断裂的生活景观,也形成当代文学的一个书写母题.阎连科小说的城市崇拜具有时代意义.其城市想象以高楼和女人为象征,深蕴城市意识形态和性政治;其向城而生不仅有着物质的欲望,而且还有着文明的召唤,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人性";而乡民进城是两种文化时空的穿梭和僭越,遭遇了城市"权力"视角的凝视、控制和排斥.  相似文献   

7.
北岛、阎连科、徐则臣三位不同代际作家对新世纪北京的书写,是将打着个人印记的国际都市的生活游历或乡土中国、外省小城的生活经历等纳入其中。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既构成了他们的文学世界,也构成了一幅以北京为辐射中心或参照对象的"文学地图",他们的书写不仅拓展了北京文学书写的空间、主题,也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提供了一个重新省思"城与人"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刘保亮 《学术交流》2006,(2):174-177
阎连科执著地探寻人生原初的意义,是一位有着浓郁生命意识的当代作家。他以令人战栗和疼痛的方式,书写耙耧山民的沉重苦难、困境中的苦中作乐、近于原始的性爱,使“活着”本身呈现出人生意义。他把耙耧人置于死亡的阴影之中,以此激发他们悲壮无畏地反抗宿命。作家对人生的体悟归结为生命应回归婴儿,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9.
陈杉  赵乙深 《东西南北》2013,(16):66-67
提起阿富汗,人们第一时间能想起的字眼大多都是“战乱”和“爆炸”。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1992年反苏联盟内战,2001年美国军队开进阿富汗,阿富汗塔利班分子如鬼魅般在人群中引爆炸弹……这个山地之国进入人们视野的,仿佛只有伴随着隆隆炮火声的滚滚狼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现代价值观,观照了当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作者认为:50年代末以崇高为主调的长篇小说、80年代初以多种审美意识的交融为特色的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较大反响,恰恰在于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现代价值观.而目前小说遭受冷落的原因.正在于现代意识也即现代价值观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严蕙 《今日辽宁》2011,(5):14-22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随即诬陷为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19本侵略军突然袭击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命令下,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处逃散。日本侵略军在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后,又相继占领了长春、...  相似文献   

12.
张振龙 《学术交流》2023,(1):166-175
曹植作品中对文献整理的书写,不仅表现在他创作的序文中,而且表现在书信和诗、碑、赋、赞等作品中。曹植的序文对文献整理的书写比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代序文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书信对文献整理的书写比较广泛和自由;诗、碑、赋等对文献整理的书写相对较少、零散,赞体文主要是其对前代有关历史人物、物和事等相关文献综合整理结果的概括书写,是文学作品对文献整理书写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曹植作品中的文献整理书写体现在诸种文体之中,拓展了文学书写的题材,在古代士人创作的书写文献整理题材的文学演进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求是学刊》2017,(6):105-113
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关于女性恋父情结的书写无疑属具有另类色彩的题材,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张爱玲、张洁、陈染、张悦然等。在梳理考察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恋父情结书写时,会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占有报复,到爱恨兼有,再到美化男性并与男性全盘和解的演进历程;二是女性恋父的情感选择呈现从宿命色彩到自我选择的走向。女性的恋父情结文本必然涉及母女关系的描写和母亲形象的塑造,母亲形象则经过了从对女儿和丈夫单向的忍受与爱乃至无怨无悔的承受,到爱怨交织,再到自私、势利、冷酷的演进路向。这些女作家在同性之谊的书写中,呈现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意味,而这种关系成为母女关系的衍生、补充乃至替代品,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同性之谊的书写呈现出从广义到狭义的演进脉络。在上述各种关系的书写过程中不难看出女作家的立场嬗变趋向,即性别对抗意味渐趋冲淡,女性文学原本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似乎也渐行渐远,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不免堪忧。  相似文献   

15.
纪德君 《探求》2015,(6):91-96
明清以来,广府文学对广府地区的文化风情进行了生动、形象的书写,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创作倾向。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广府文学涉笔地域风情,可以营造一种真实可感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启动故事情节,增强文学叙事的现场感与新奇性,有效地映衬人物的情感心理或个性风采,凸显作品的历史色彩、个性魅力乃至民族风格。就认识价值而言,广府文学对广府风情的摹绘,无疑也有助于今人更具体地了解广府地区的风俗民情,为当今的广府文化研究与传承等提供鲜活可感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引起作家、艺术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关注和重新审视。如果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始终高扬人性和人……  相似文献   

17.
18.
邵薇 《学习与探索》2006,(1):164-167
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运动是建立在意欲打破单纯以政治需要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上的,以文学性、审美性作为文学作品入选文学史的标准.但文学史的书写能否真正做到拒绝政治,这引起了学术界新的质疑,而文学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也使得文学经典成为流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自步入文坛以来,迟子建的创作始终植根于故乡地域文化的沃土中。对于故乡地域文化中极具代表特征的满-通古斯文化,迟子建依据怎样的价值立场和情感态度去书写,决定了她跨民族书写的文学表达。迟子建借助她对满-通古斯文化的理性认知和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成功地消除了“异族者”书写的痕迹,把过去鲜为人知的满-通古斯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为迟子建跨民族书写带来审美新变的是满-通古斯语族的萨满神歌。萨满神歌的引入,使迟子建小说出现了新的审美特质,并对营造小说的民族文化氛围、深化审美意蕴以及跨民族书写的创作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有史以来的首场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研究的意义不容小觑.美西战争前后的美国和古巴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战前的"暧昧"、战争期间的肩并肩的战友、战后的反目成仇三个阶段.首先,战争前后的对古关系只是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抢夺殖民地的工具而已.其次,古巴在摆脱了西班牙雄狮的同时,沦为了阴险的鹰(美国)的盘中餐,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前狼后虎的教训.最后,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经历了30余年的经济增长(其间略有起伏)并打赢了美西战争而跻身于列强行列.尽管武力崛起与和平崛起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大国崛起的规律仍对我国有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