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几届党的代表大会都在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梦"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中坚力量,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化消费无所不在的时代,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大学生所认同、接受、践行和传承,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深刻剖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文化消费转向的原因、现状以及影响的内在机制,从而提出文化消费视域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谁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主体以何种姿态创造历史"的根本性问题,它是抓住了"人的根本"的思想,它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该强化人民实践主体性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现实基础,强化人民利益主体性以激发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动力,强化人民价值主体性以彰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7):119-123
"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明确要求。在高校,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从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坚持理论灌输和价值启发相结合、坚持"立"中"破"和"破"中"立"相结合、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四个方面,提出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10):170-173
新常态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为大学生构筑坚实的思想屏障,是党和国家坚持"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高等学校要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紧紧围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的人"的问题,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命力,进一步强化"理论+实践"教育手段,有力促进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价值提升与价值观外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5):22-26
当前,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既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规律决定了,要构建"五位一体"培育体系,即要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辅导员五个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格局。  相似文献   

6.
对广州市七所高校问卷调查表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整体比较好。但受高校宣传教育模式、家庭教养方式的制约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有待增强、接受态度有待转变、践行的自觉性有待提升。要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使大学生乐意接受并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情感,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开发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路径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软实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任。可是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状况,特别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须解决,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客观要求。因此,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就必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也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2):1-4
百年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大致历经晚清末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民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思中国百年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变迁,对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必须坚持价值多元与一元相结合;必须坚持规范国家、规范社会与规范公民相统一;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结合现时代的实际情况,又要从百年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变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葛亚坤  包巍 《社科纵横》2014,(9):166-169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过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了解其基本内容和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注重路径选择,一要坚持全方位培育,如充分调动高校资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呼应、网络宣传和纸质文字相结合;二要注重多角度培育,包括理论灌输与实践活动相搭配、解答大学生思想困惑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3):5-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战略工程。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对目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路径和机制等问题展开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值得重视、参考和加以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张玉 《社科纵横》2014,(11):30-33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个体的自我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从外部环境初步探讨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对策,在校园、群体、网络、理论、实践五个方面加强构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只侧重于向学生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他们的种种危害,缺少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质问题的分析,更没有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从如何待人等平常事情入手,就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8):18-2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通过理论解读、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利益协调、制度建设和榜样示范等方面的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7):33-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时代命题,属文化范畴。图书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二重性,既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实行着社会教育等功能,也对文化进行着能动性建构。本文从文化视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与图书馆的文化性相结合,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和信息来源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11):29-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两个主要方面,围绕着对思想来源继承和借鉴的缘由分析、内容阐释、路径探索等主要问题和线索,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和践行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来源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在大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把握以及信仰对整个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具有实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2):10-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精神状态、行为规范,是中国共产党在价值理念上树立的一面旗帜。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认同是践行前提和基础,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研究,但尚存不足。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综合研究方法,从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战略意义、认同现状、认同影响因素、认同一般规律、认同机制及教育策略构建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6):2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驳杂激荡大背景下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任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和培育实践进行反思,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之四重理论意蕴,进而从密切联系新时代广大人民生动实践,延承中华文化传统筑牢民心根基和镜鉴西方经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大众化实践方式等三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转化形态,也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