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汉诗英译中不同人称视角对意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词是一种意合特点十分突出的特殊语篇 ,其中人称指称关系的省略 ,即零位指称的使用非常普遍。将汉语诗词译成英语 ,一种典型的形合语言 ,必须选取一定的人称视角。在翻译过程中 ,对于同一首诗 ,不同译者会有不同的理解 ,因而选用的人称视角不同。而不同人称视角会对诗的意境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文凭借语篇分析方法以及叙事学基本原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出 ,不同人称视角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景联想 ,造成不同的抒情效果以及体现不同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个案的分析,发现为了使弱势文化的文本顺利进入处于强势的译入语文化,使其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就要向译入语的语言及文化规范靠拢。其中,译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所选择的文本及翻译策略首先需遵守译入语文化的各种规范,其次还要在不与译入语文化规范起激烈冲突的情况下,满足译入语文化读者对源语文化异质性的期待和文化心理需求。因此,译者一般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样译本才能在译入语体系固有的规范中,获得译入语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等领域。本文以邓球柏所采用的《论语》版本中“仁”的英译为蓝本,尝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利用图式理论来分析对比《论语》两个英译本中“仁”的翻译,探讨图式理论对于中国典籍英译的指导意义,进而提升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焦点之一。翻译中绝对的可译性和绝对的不可译性论断都有极端主义的趋向。没有绝对的可译,也没有绝对的不可译,二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个程度问题。本文在拥有固定表达形式和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的英汉习语互译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为从语言和文化整体层面而言,翻译是可能的。然而,由于不同语言音、词、结构、语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一些音律、字形结构、修辞、风格等方面的相对不可译现象在目前是很难改变的;文化层面即使有些难译和暂时的不可译现象,也会随着翻译方法的不断探索更新、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和人们心理开放度和接受度的增加而变得易译和可译。 相似文献
7.
8.
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昭示着中国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土司文化资源富集区在积极推进土司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推进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与经济优势,实现土司文化价值的最大化.新形势下,市场引导,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差异化发展,无疑是实现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意境的传达是古诗英译工作者历来所追求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意境的定义,并侧重唐代李白《静夜思》一诗六种英译文的比较,探讨古诗英译意境的传达问题,认为意境的传达应该是古诗英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网络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性.但其负面效应也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其物理学与美学的双重特征、审美形象性、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审美情感的差异性等,使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劣势并存.如要实现网络文化内涵与实施对策的创新,就应在强调网络文化重要价值的同时,要尽最大可能将传统文化的注重人性化的零距离的理论与实践融汇其中;在运用网络手段的同时,要调动一切因素来削弱网络由于机械化、格式化等带来的人际间的隔阂;要尽最大可能消除由网络虚拟化所带来的人格面具化,将真实、自然的审美观融化在网络文化中.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受刑人权利,就是受刑人作为具有受刑人身份的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其权利主体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受刑人,权利内容是享有未被法律剥夺和限制的利益、提出未被法律剥夺和限制的主张。受刑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是由受刑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由法律规范和非法律的其它社会规范确认为正当的受刑人的行为或行为自由、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真理的公共性和人民性是历史唯物主义题中当然之义.但我们首先看到,传统哲学真理观本质上是让真理和公共性、人民性相互疏离--一个疏高于另一个,或者一个疏离于另两个.无论如何,从真理的知识论视野到政治哲学视野都彻头彻尾地归依于"意见"与真理、哲人与人民的抽象对立.可以表明,公共性和人民性之相互牵连的关系也是正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论《东盟宪章》的签订对东盟的意义——从国际组织法的视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组织法的角度来说,《东盟宪章》正式签订,赋予了东盟这一国际组织以法律地位,还对成员国具有拘束力,同时使东盟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原则,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区域性组织,从而改变了它长期没有独立法律人格的状态,对加强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民间组织的数量增长突飞猛进,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自主性缺失是民间组织无论在组织自身生存,还是达成公益目标过程中都存在的核心困境。试图从民间组织和政府的互动关系中探索民间组织失灵的过程,并解释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死亡的可能性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我的存在,死亡引导人们发现自身的局限和找寻生存的意义,亦是哲学(理性)与宗教(信仰)斗争的焦点,并使宗教与哲学在一个形而上的神秘、不可言说的层面升腾与融合。从这个角度出发,哲学、宗教无非就是对死亡问题发出的回应。在人类心灵瞬间升腾出的渴望才能体会到那不可言说的、诗意的神圣与超越,就是哲学与宗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实质上也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建立在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制度、环境等因素基础上的路径依赖已经将印度锁定在“逆工业化”这条路径上。要想破除锁定,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分析印度产业结构中产生路径依赖的各种因素,比如报酬递增、利益集团、初设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思想观念等,实现路径创新,增加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的。这一思路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开具有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能力、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程序保障。虽然公开透明一直是我国司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我国目前司法公开的状况与现代法治精神、公平公正司法理念和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的实际需要等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尽快建立符合上述要求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此,应把握的总体原则是: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扩张,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也要坚持适度限制,实现扩张与限制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从习惯法视角看明清徽州乡土社会自治——兼论对当前村民、社区自治和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徽州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在以国家法为主要调整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形成了以民间习惯法为主要补充规范的乡土社会自治模式,为明清徽州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和徽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徽州民间习惯法文化和当时国家法在功能上的互补和冲突,对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和新农村建设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