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民意识教育中文化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文化传统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是由公民意识形成的特点、文化传统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所决定的。中国文化传统既有优秀的,也有陈陋的,同时还具有长久性、复杂性、变化性、差异性等特点,它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中国文化传统对当代公民意识教育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和促进公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多样化的全球文明进行对话等来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批判性分析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远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存在整体主义、等级制和人治主义的历史积弊。为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适应现代政治生活,实现政治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关系,培育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3.
传统等级观念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它是在经济、政治、思想、法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于我国当代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意义重大。引导传统等级观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相协调,利用新媒体使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深化,同时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公民参与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力量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深入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方式,逐步摆脱传统等级观念的束缚,保护公民权利,推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教育思想必须以理性的自觉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改造和化本开新。历经数千年积淀,中华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线并涵括其他学派思想精神的博大思想体系,其整体本位、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等理念品质蕴藏着丰富的当代公民教育思想资源。厘清其中的公民精神教育因素,使之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相对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公民教育思想的时代融合,对于推动公民教育的中国本土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弊端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 ,在与西方现代化作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理性的民主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是把双刃剑,其中的精华在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等层面,它们对培养公民现代政治素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传统政治文化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在相应的层面对政治参与产生消极影响并制约着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清醒地认识这种二重性,对于实现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生活,室内环境中传统文化的融人不仅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实际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提高的要求。室内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强调实际使用功能,但又往往和精神意识联系在一起,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结。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如何具体地传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呢?现代审美理念和方法如何融人到室内空间中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继承和体现?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几千年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国学热,百家讲坛等一些社会现象,但是人们往往只是看到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却很少被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可以概括为:(1)复古保守,重道轻器;(2)消极无为,安于现状;(3)纲常名教,法制意识淡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应主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而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就成为了一次由包含诸多文化形态因子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它是以个体自我文化意识为前提和依据的。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是文化转型以及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总体发展趋势,是在此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因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