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3):27-30
《共产党宣言》集科学性和革命性于一身,做到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当前,在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该文重在深入挖掘《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以"五个坚持"概括出其现实启示,以期为今天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出来.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已经看到科学技术具有了为现状辩护的功能,哈贝马斯通过他的理论逻辑,揭示出科学技术是如何由其自身成为了意识形态.并且提出通过交往活动的合理化,来克服技术的异化,重建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在新政治经济学视阈下,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在其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之上。新制度经济学引入意识形态是出于一种自洽性的需要。代表国际垄断资本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谋求利益。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当代中国代表。作为一个本来在西方影响力有限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却在社会主义中国受到热捧,充当了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言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识极有必要。对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全面认识需要新自由主义视野。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隐含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过程之中。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与引入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今,从意识形态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仍然是必要的,关于意识形态运作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本文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首先,阿尔都塞通过提出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勾画了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这涉及大(他者)主体、个人和主体三个角色,并且镜像承认是保障个人被质询为主体,保障大(他者)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以及主体的自我承认,保障主体对大(他者)主体的绝对臣服的关键要素。意识形态正是通过这一机制,使无数主体自动运转起来。其次,佩肖发现了阿尔都塞镜像承认中存在的悖论。在他看来,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中的"个人"总是已经是一个话语主体,是一个作为意识形态质询结果的主体,只有承认被质询的"个人"已经是一个话语主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承认才能真正成功。最后,齐泽克从精神分析的维度,提出意识形态承认的成功离不开主体的幻象—框架。只有大他者的质询与主体的幻象—框架相一致时,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出现主体对"质询"的反抗和排斥的情形。总之,区分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1):167-170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探索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崔燕 《社科纵横》2012,(9):64-67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阿尔都塞通过其"多元决定论"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新的理论内涵。就方法论而言,在理论层面上,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视作与科学相对立的"问题式";在实践层面上,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视作与社会超结构相联系的"表象体系"。在阿尔都塞看来,法律既属于镇压性国家机器,又属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法律,将个人"呼唤"为主体,并使个人认同法律、服从法律,以形成对法律现实的"被嵌入"的"承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幸福思想史上两种主要幸福观念的批判性分析,本文认为,幸福就是享有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在人生中能够持续存在的积极快乐。幸福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想象、追求和体验,主体对幸福的不同体验也反过来影响着其对特定意识形态的态度。中国梦是对幸福的一种想象和许诺。从思想建构的角度理解,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确的幸福观念,而且需要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建构起社会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幸福想象。  相似文献   

8.
单常艳  徐艳彬  解伟 《社科纵横》2014,(11):172-174
PDCA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立体网络结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PDCA理论构建高校学风建设模式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并通过借鉴和应用PDCA理论,以提高高校学风建设为目的,对高校学风建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达到完美构建高校学风建设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的非历史性和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展开了批判,在这一批判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作为解释原则的历史概念和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前提的现实的个人概念,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20-2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以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体系中自愿的同意、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以及阵地战思想内涵为依托,分析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四重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行四重维度架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校创业教育载体仍然相对较少,特别是创客教育还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创新性。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简要分析创客教育对高校创业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客教育的整体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推动创客教育生态化建设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2):32-38
修辞表达上,"中国梦"从物理、地理、心理空间等维度,合理地将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心理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的空间区域做了合理切分。"中国梦"既统摄今天的中国,对内引导社会实现更加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组织;同时,对外传播中华文明,实现当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合理辐射,影响转型中的世界。"中国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其表达大众化,内隐相应的修辞逻辑与政治逻辑,并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中国梦"的社会效应与其可能的理论张力构成逻辑关联。理论张力越是趋于至大,其内蕴的社会效应也随之趋向更大。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一直是各大高校探索的重要课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出发,阐释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意义,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解决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文本材料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构成高校辅导员成长力的六大维度,构建高校辅导员成长力模型。其中自我驱动力、思政引领力、组织管理力、服务指导力和学习研究力为内部维度,外部支持力为外部维度。依据成长力模型,高校辅导员应在激发自我驱动、坚定职业理想,厚实工作基础、提升职业技能,强化学习研究、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机制保障、增强外部支持等方面精准施策,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是检验国家意识形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意识形态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文化和意识世俗化和理性化的情势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在文本内容,文本表述,文本转换、传播和接受等方面进行包容性创新,以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和凝聚力:建构包容性的内容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建构包容性的表达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建构包容性的运行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力。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12):21-25
1848年2月24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宣言》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掀起了一股气势恢宏、势不可挡的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潮流,开启了崭新的时代。《宣言》极富远见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携带着私利追逐的冲动和政治野心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的初衷,隐射了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并逐步大行其道于全球的新自由主义潜在的浓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以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文本为依据,揭开新自由主义的虚伪神秘面纱,有利于深化我们对新时期资本主义自身及其发展形态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业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有必要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围绕高校学业指导体系建设展开研究,为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提供指导和帮助。对此,该文从“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业指导的内涵出发,针对现阶段高校学业指导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如何完善学业指导体系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为高等院校学业指导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双创”时代的到来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内涵,对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场域强调优势互补、多元共存、协同发展的理论思维,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为搭建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教育生态场域在创新创业中的基本演绎,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场域的基本路径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基于教育生态场域的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路径进行深入探索,旨在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陈燕霞 《社科纵横》2013,(1):198-200,229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了"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