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世纪末,对汉语新词英译的讨论逐渐成为热点。论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关键词为"新词"和"翻译"的文章为统计源,从论文发表时段、理论依托、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剖析汉语新词英译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展望研究前景,对以后新词翻译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为了对这些新的事物进行描述或者对新的问题进行表达,很多汉语新词新语出现了,这些汉语新词新语非常活跃,也非常敏感,具有时代发展的代表性。虽然目前汉语新词新语翻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但汉语新词新语的来源、特点及翻译的规范和方法的研究还不多。文章对汉语新词新语实例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及翻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从目的论看汉语新词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及时而准确的向世界人民翻译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目的论,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汉语新词的英译可采用文献型翻译或工具型翻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词新语是反映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新词新语的翻译是翻译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创新性,时效性对于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重要手段,在翻译新词新语时恰当的应用能够帮助不同文化归属的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汉语新词抽象凝练、高度概括,英译时既要保留其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要考虑可读性,给译者造成较大困难。从汉语新词的特点以及英译难度入手,结合“翻译”与“释义”这一对概念的差异及其使用原则,探讨新词英译到底是翻译还是释义。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基于汉语新词外宣翻译的目的,在“回译”、“转换”以及“直译/音译加解释”等翻译方法不宜使用时可采用“释义”法,把隐性的理解过程显性化,直接求得新词信息的传达。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语言的时代特点通过新词新语的方式展示出来。文章针对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与英译原则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感知语言发展的现状,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阐释学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和评价汉语新词语的翻译,提出要借鉴跨越中西二元论模式的翻译方法,直指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单向透支"和"文化赤字"现象的症结,符合当下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需求.审视2008年之后出现的汉语新词英译文,本文试图发掘汉语新词翻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文化推介给国外受众、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及时而准确的向世界人民翻译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目的论,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汉语新词的英译可采用文献型翻译或工具型翻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汉语新词族进行了不少新的、比较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从汉语新词族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汉语新词族中词缀与类词缀的类化新义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汉语新词族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梳理与阐释,并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下岗”新义的日译进行评析,从等效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旧词新义的日译标准和技巧;通过分析汉语“下岗”一词的词义沿革,笔者认为“下岗”是汉语中“失业”一词的委婉表达。根据等效翻译理论,从语义、语体和语用对等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与“下岗”首先在语义上有本质不同,而且“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并非委婉语,因而是“下岗”的误译。通过归化的方式我们可将“下岗”一词译为“離職”或“待命休職”,它们在语义及修辞上非常贴近“下岗”,在语用上也是等效的。“リストヲされる “整理される”也比较理想,可以视为准等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对汉语新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汉语新词语翻译主要是将汉字中富有特色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外国读者,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要不断地进行动态顺应,既要顺应不同的翻译目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又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心理等具体语境,然后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汉语新词语的翻译能够起到传播中华特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诗画仿佛一对孪生姐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对于诗画的解读也因人而异.在对其翻译过程中,要实现其全面的文学内涵传达确非易事,因此,笔者试图从文化传播这一角度,采用理论介绍、文本对比分析的办法,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如何更好传译中国诗画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并援引中国古典文论相关术语,提出十项实现"移情入境"之诗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进步和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催生了新词的大量涌现,新词翻译开始倍受关注.新词翻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关联翻译理论中得到强有力的解释.笔者析取新词翻译的旧意翻新名、显隐信息的处理、翻译策略的选择、新词词义推理四个方面,试图用关联翻译理论四个相对独立的理论视角来逐一例证阐述.希望本文能为新词翻译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来看,外宣翻译就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现代修辞行为。作为外宣翻译的重要一部分,中国时事新词的外宣翻译也要遵循西方修辞学的诸多原则。通过对比,笔者认为中国时事新词外宣翻译要力求贴近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同时,时事新词翻译还要切合新词出现的特定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公示语的调查分析发现,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具有明显的中式英语特征,译文不准确或不地道。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在英译公示语时参照平行文本,接着提出相关翻译策略。英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放在中心位置,才能使译文得到他们的认同而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新词研究主要侧重于构词法及新词产生的外部因素,但较少系统地从隐喻认知的内部角度来研究英语新词.文章主要探讨隐喻与词的意义及隐喻认知机制下英语新词的产生,分析隐喻认知机制下英语新词的发展,来揭示隐喻不仅在英语新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甚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英翻译中,译者常常会遇到汉语中的模糊现象。由于英汉语民族的不同文化及思维模式,对于这种现象需要根据语境或文化差异做出不同的处理。本文就此对汉语模糊语的表现形式以及翻译汉语模糊语的几种策略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核心和精华部分的习语可以说是文化的结晶,蕴涵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恰当的英汉习语翻译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英语隐喻的结构和特点人手,指出英语隐喻理解的步骤,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英语隐喻的五种汉译策略,即直译、替换、明喻、意译及加词补偿,为更好地翻译英语隐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