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建忠 《社科纵横》2012,(4):221-222
网络技术蓬勃发展,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利用调研数据入手,揭示大学生网络休闲的实际状况,初步探讨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12):95-98
网络休闲丰富了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内容,拓展了交往互动的空间,但同时也出现了泛娱乐化、畸形消费化、盲目化、"三俗"化、虚无化等异化现象。只有明确大学生网络休闲异化的原因,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休闲观,开展健康的网络休闲活动,以推动高校休闲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衡已经被广泛关注,遏制这一现象必须从根源出发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本文给出了网络道德失衡的表现和根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了措施,深刻讨论了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文昇 《社科纵横》2007,22(11):170-171
网络文化的兴起,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何翔 《社科纵横》2013,(2):279-280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已经随处可见。当代的大学生充满了激情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他们会迅速的融入到网络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网络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日常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思维碰撞、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鉴于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即时性、多元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尤其是思政教育方向,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借助实践育人平台,建立大学生利益驱动机制,利用"O2O"思政教育模式,健全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借助高校网络舆情,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科学、系统、规范、有效的开展,形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实践育人机制,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响应"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7.
袁薇佳 《探求》2018,(2):108-111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虚拟社会环境的出现,使现代人生活于虚拟和现实交替的社会环境中,"90后"大学生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明显体现了网络化、数字化的生存逻辑。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政府管理及高校教育引导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地建构大学生文明网络交往机制,营造开放向上的先进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8.
许洪文 《社科纵横》2013,(2):231-232
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大学生成为接触网络较为集中、活跃的群体。网络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给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伴生着一系列潜在的道德危机。本文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阐述基础上,探究其成因,并从大学生、高等教育者和社会这三个角度提出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赵剑 《社会工作》2011,(22):27-29
哈贝马斯意义上经典公共领域概念是国内外社会政治文明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新时期,由网络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公共领域范畴的重塑或超越。同时,在当前网络公共领域社会化的中国语境下,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与建构研究对我们探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及民主进程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力求以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具体恶搞事件为例,阐释网络公共领域的相关公共参与和社会功能问题,并进一步寻找出国家与社会相关实体对其积极构建路径的有利因素,促进公民公共参与和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二元社会环境,网络圈层化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社会现象。在网络圈层化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逐渐呈现出矛盾表征:佛系、躺平与内卷共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晒秀共生,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共生等。网络信息圈层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网络行为圈层化使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极端化、非理性化、娱乐化的特点。各教育主体要主动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精准治理,把握网络治理方向盘;正面引导,弘扬主流思想主旋律;提升素养,重塑时代新人新角色,合力推动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肖辉赞  时代 《社科纵横》2009,24(12):153-154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迅速普及的影响下,不仅高校的学生社团纷纷抢占网络阵地,而且利用网络为主要空间开展活动的新型社团不断出现。传统社团的网络化和网络社团的兴起,向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发展网络,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也是工作的新发展,以适应大学生社团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更为全面地认识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缺乏足够的辨别力与抵御力,很容易沉溺其中,对自身良好网络道德意识、网络责任感的养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有必要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继力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该文结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着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并就在新模式推行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通过该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为以后该领域内的研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红  吴迪明 《社科纵横》2014,(12):168-170
信息网络时代带给大学生的是信息渠道、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巨大转变,但也造就了一些大学生网络成瘾患者,而由于工科大学生所处的特有专业背景,使得他们在上网动机、网域选择、沉迷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原因,并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提出建议,从而达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了解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戒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引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心理始因是求知趋新,其心理机制是为了逃避现实压力而寻求深层次的内涵交往,实质上是寻找情感的寄托.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扭曲,加深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浮躁程度,自然就造成了大学生弱社会化与群体极化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增强其吸引力;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障碍问题;构建立体网络育人空间,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统一;采取技术监控手段,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要要素.依据德育视域下的网络素养内涵,建立了n个指标观测点,对沪上61所高校的384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沪上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总体良好,其中,网络道德认知得分较低,仍需进一步加强;各个网络素养指标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网络安全法规认知是各个素养指标的基础;网络素养情况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调研结果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立足时代新人培育,契合大学生接受特点,体现全面发展需求,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以推动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切实提升网络使用水平、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生存、争做新时代网络好新青年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智翠玲 《生存》2020,(5):0181-0181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愈加繁荣,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并以其特有的简洁性和诙谐趣味性受到了网友的热情追捧。网络流行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民的意向与诉求。许多网络流行语对公众事件,社会问题进行了娱乐化解读和调侃,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网络流行语紧跟潮流,追求新颖,近年来,愈加接地气和生活化。网络流行语尤其在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成为日常倾诉交流的语言工具。那么,作为俄语人,我们应以最合适,最精准的方式翻译时下网络流行语。使俄语朋友更好地明白理解网络用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同时促进中外双方语言交流和文化认同。对于促进青少年,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深厚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 《社科纵横》2006,21(12):176-17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是目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网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咏梅 《社科纵横》2009,24(5):155-156,169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同时也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