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疆出土的千余件佉卢文文书中,仅有Kh.677一件文书记载了鄯善国妇女的土地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其土地是通过购买和赠送两种形式而获得的,鄯善国妇女对土地拥有所有权,既可以自己播种、农耕,也可以作为礼物送人,甚至可以自由买卖,享有对土地的归属权和抉择权,与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汉文土地买卖契约确保买主权益的条款极为接近,然而与魏晋乃至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妇女授田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却颇有不同之处。文书还提到,该地既不交seni税,也不纳niciri税,至于是否需要缴纳其他税收,文书未予涉及。  相似文献   

2.
佉卢文209号文书是一件人口买卖契约,它反映出3-5世纪的新疆南部地区存在人口买卖。人口买卖契约在公平的基础上签订,有证人为证,有专门的断绳仪式。人价的支付形式包括货币支付和实物支付两种,其中实物支付包括用动物、粮食作物和织物等来支付;货币支付所见有金币、德拉克马和穆立钱。对于违约行为的惩罚包括物质处罚和肉体处罚两种形式,这既是对违约行为的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出土的千余件佉卢文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中大量的法律判例文书和契约经济类文书,如水源管理、禁止砍伐树木、牲畜使用与保护、禁止公务人员身兼数职、王室政令执行不力、惩处女巫、僧侣世俗化、收养子女须立契约等,再现了汉晋时期鄯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个方面,弥补了传统史料记载之不足,对西域史研究尤其是汉晋时期的鄯善国习惯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献对鄯善国的社会历史,尤其是经济方面的记载甚少,所幸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出土了大量的佉卢文简牍,其内容涉及魏晋时期鄯善国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土地制度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鄯善国的社会制度已由奴隶制迈入封建制或农奴制。佉卢文简牍的发现,对于构建魏晋时期鄯善国的经济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借由这些文献,西域历史上的很多难解之谜可以得到更透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编辑的《新疆维吾尔族契约文书资料选编》新近出版了。这本资料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清代后期到解放前夕新疆南部维吾尔族社会内部有关土地、私产、遗产的买卖、捐赠、租典、转让、伙种和继承等问题,以及当时是如何通过契约形式解决这些民事问题的。通过这些契约文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近代新疆南部地区的封建经济状况,土地制度,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其他社会问题,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志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云南经济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时期,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契约也随之产生。土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交易往往较其他更加的严谨而慎重,因此产生了为保障交易双方利益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土地买卖契约。以«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 101 卷«彝文账簿文书»中收集到清代云南禄劝地区的17份土地买卖契约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了解当时彝族地区土地买卖契约的组成部分及特点,结合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形式,从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契约中所体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下?对彝族土地买卖契约文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代天山南路维吾尔族社会私有土地所有制形态主要特点有:土地买卖的频繁程度、大量的土地买卖引起的纠纷、活卖占绝对优势等;在南疆地区,维吾尔社会已经逐渐接受了这种土地经营权转移的新形式。天山南路土地买卖的原因主要有:小自耕农的普遍贫困化导致私有土地买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化商品化程度的增强,土地日益成为人们追逐求利的对象,因而土地的周转和土地买卖亦日益加快;高利贷引起土地买卖。  相似文献   

8.
清水江文书是继徽州文书之后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地方文书群,其绝大部分为土地、山林买卖和商业活动的契约。而其中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关于风水先生活动的部分文书,反映了清、民国时期风水观念在清水江流域已深入人心.葬地堪舆、阴地买卖在当地已较为盛行。相当活跃的风水先生堪舆报酬除银钱外,不少被酬以所觅之风水宝地之一部分的做法相当普通,并且风水先生还有作为见证参与墓地的财产分割,这与徽州通常以支付风水先生银钱作为报酬以及风水先生不能参与墓地的分割明显有别,不仅反映出两地风水先生之社会地位存在着差别,也折射出两地人文传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洮河流域自秦代起即是城池与防御体系兴建的重要地区。本文主要以《水经注》所载为核心,结合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其分布特征、防御体系进行探析。通过考察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防御体系,反映当时洮河流域的水域文化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是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是当时的审美理想。魏晋士人们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醉心清谈、饮酒酣畅、纵情山水,他们以独特的言行释放着内心情感,展示着魏晋时期特有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诠释了后人虽不能为之而心向往之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在玄学兴盛的两百余年中,作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思潮席卷当时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样对魏晋音乐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玄学思潮浸润下,魏晋音乐以道家思想为旨归,强调音乐"和"的本质特征,造就了一代音乐作曲、演奏名家群体,凸显充满玄学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同时也反映出魏晋玄学思辨对构建和发展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作出的弥足珍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书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的、直接的文献。徽州地区多山少田,自古以来林业资源丰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林业贸易等活动更加活跃,这些林事活动在明清时期徽州的契约文书中都有所反映。对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做简单分类,对涉及到林业的部分代表性契约文书进行初步分析,借此对从文献角度研究我国林业史以及林业区域史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3.
王福昌 《南都学坛》2001,21(2):8-13
在汉代的荆扬二州一带出土了不少牲畜圈 ,其中以猪圈最多 ,时间主要是东汉 ,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荆州南部地区。这些牲畜圈的形制可分为三大类六个亚类。汉代荆扬二州一带所出土牲畜圈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美、建筑材料的进步和牲畜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汉代荆扬二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中国农民最主要的财产和经济来源。未在无奈之时,农民一般不会变卖土地。清水江流域存有大量的买卖土地文书,但其中写明具体变卖土地原因的较少。通过分析写明具体原因的文书,按出卖缘由对其进行分类,并加以考察诠释,可以知道天柱地区土地买卖的原因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状况较为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一般研究强调,明清以来地权分配呈集中趋势发展,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制度,侗族地区也不例外。清水江土地契约文书(天柱卷)为我们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发展的第一手素材。从天柱文书看凸洞侗族地区地权分配,自乾隆四十六年到1950年169年问。发生了2097次地权转移,其中田地买卖1158次,816农户出卖田地,537农户购进田地,反映出地权转移相对自由、活跃;因其田地转移大都在中小农户中间进行,未形成少数人占有较大田地局面,呈现凸洞有土地兼并势头而无大土地集中现象。故不存在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一个由自耕农为主构成的侗乡社会,即类似一些经济史家所谓“农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提要]契约文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最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文献依据。在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有着较为丰富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既是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吐蕃社会经济和语言文字的重要材料。根据这些契约文书中的交易时间、交易物品、参与人员、签名印证,对契约的概念和称谓等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文书是中原契约文书的承袭和沿用,是中华民族内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这些契约文书的内容既反映了敦煌地区的农耕文明、社会经济成就及经济制度的进步,也附载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信息,对于研究当地部落建制和民族构成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移民史之研究,较少关注契约文书中的普通移民,亦缺乏精细而微观的探究。清水江文书中的外来人口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主要来自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集中于嘉道时期,大多为亲友或同乡,有的则熟练掌握契约文书的书写格式,并非目不识丁。这些外来群体以原有的社会关系为基础,通过租佃买卖山场、担任中人或代笔、联姻、改姓等方式构建新的社会网络,最终在异地他乡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熟人关系网。社会网络对外来人口的迁移、生计与定居都有着重要影响。外来人口的在地化或是一个不断建立和拓展社会网络,获取生存空间与社会资源的过程,由此,不同地区之契约文化能够交往交流,不同民族之人群得以交流交融。对清水江文书中外来人口的社会网络分析既是一种研究方法的尝试,也是进一步发掘契约文书研究价值、拓展移民史研究资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汉魏晋南北朝侠文化寻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记》、《汉书》等史籍提供的材料,可以断定战国至两汉时期游侠结私交、养宾客的真实身份,其任侠行为表现在振穷济困、快意恩仇和对抗官府等多个方面;而魏晋以后那些完全凭借个人勇力行报德报怨之事者亦可视作游侠,该时期“侠出年少”的现象可以从当时社会环境因素中找到原因,艺术化的游侠形象也是这一时期侠文化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曹魏以来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9.
挽歌通常是作为死者送葬的歌曲使用,表达生者对于死者的怀念与哀悼之情.但挽歌体制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到东汉时,出现"以挽歌为乐"的现象,尤其是到魏晋六朝时期怪异而复杂现象越来越多.魏晋时期正处于起承转合的重要阶段,出现新的衍变,这与玄学、佛学的兴盛、魏晋文人风尚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魏晋风度以饮酒、清谈、哲思、率性为特征,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孔融身上有了颇为集中的反映。如果我们要为魏晋风度在汉末的某些士大夫身上已经有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找一个根据,那孔融正可谓这一风度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