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德育"融入式教学是从课程观的角度做思政,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念的引领有机结合.高校影视创作类课程具有丰富的"美育""德育"融入式教学资源,挖掘其思政内容、发现课程育人重心、思考育人资源如何更好地融入课堂,实现无缝衔接,对当下"美育""德育"融入式教学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微电影创作课程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德育""美育"融入《微电影创作》课程的路径,以期在微电影创作课程当中逐步实现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与"三全育人"的紧密结合,需要对高校的教育模式运作机制进行探索,使之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该文主要对"三全教育"的德育理念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运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策略探讨,以期为新时期的高校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背景下,社会工作高职教育继本科教育之后,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但其人才培养多以技能为导向,忽视社会工作的教育特点.在对广东省A高职社会工作三二分段的人才培养的调研得到印证: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断裂、专业教育缺失及忽视人格发展等问题.为此,构建全人教育的"身心灵"高职社会工作育人模型,能够促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工作技能技巧,专业认同、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感,价值伦理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充分发挥扶贫、扶志、扶智的育人功能.在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实践途径,通过构建精准认定和管理的资助育人机制、搭建个性化的资助育人平台、打造品牌特色资助育人项目的途径,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效果,将贫困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5.
杨丽华 《学术交流》2012,(1):184-186
为了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大学体育教师必须积极主动承担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面对"重教学、轻德育"思潮的日趋严重,只有通过重塑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理念,在教案中融入"教书育人"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书育人"之措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教书育人"之内涵,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师真正体现"教书育人"之功能,进而推动我国大学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始建于1952年,六十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以"汇智"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汇智聚力,爱润童心"为学校精神,以培养"阳光少年,智慧学子"为育人目标,构建了四个目标维度下的八项课程,在"德润启智"德育品牌引领下,学生丰富的个性得以飞扬,学生多彩的梦想得以绽放,真正实现了学校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德育浸淘于心智慧始见于行学校以文化引领彰显吸引力,以优美人文的环境感染人。围绕"汇智"文化核心理念,结合"德润启智"德育品牌,学校创新营造优美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7.
叶俊辉 《生存》2020,(12):0106-010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正因如此,德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心发展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敏感多疑,如果缺乏道德品质方面的有效引导,非常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道德问题,因此,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德育教育的途径众多,这其中,利用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渗透德育,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明确"三元互动整合"的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实践教学设计要素基础上,本文以《社区工作》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诸环节的互动,展示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院、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多主体参与下的互动整合机制,并对这一机制进行了评估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育人的核心是育德。德育工作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一线教师立足学科本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研究日常教学"全过程"育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文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例,从作品的解读方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探讨高职语文学科育人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结合教学案例,思考学科育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育人的核心是育德。德育工作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李琳 《生存》2020,(13):0034-0034
为有效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教师立足教改新常态探析育人对策,旨在创建高效讲堂,可以助推学生全面成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技能,还能美育、德育、智育兼顾,教书育人综合质量不断提高。其中,“读写结合”作为育人对策之一,可同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可在读写中为学生精神给养创造有利条件,为智育、德育并行给予支持,凸显该育人对策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探析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策略结合方略,以期提高初中英语教书育人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OBE理念与新时代课程育人的总体要求,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探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现专业教学和德育培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教学目标。将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引入教学,使各专业教学符合国际要求,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实现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目标。该项教学探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可为我国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芳芳 《社科纵横》2011,(9):144-145,176
人在技术世界面前容易造成对现实社会的遗忘。美育能够较好地解决高新技术的去情感问题,却过滤、遮蔽了人生的压力、挫折、失意、迷茫等痛苦之教训。德育长于分析论证,所以并不有意识地过滤或遮蔽诸如挫折、邪恶等消极性价值。德育方法主要借助逻辑思维进行理性认知建构,这种建构能触及到人们思想的何种深度,因人而异。我们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既要注意研究各种育人手段能够干什么,又要考察其不能干什么,既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又要注意在不同时段、不同环境、针对不同对象,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当的育人方式。致力于使育人成果深入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仿佛原生性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担当意识等有机融合,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我们从德育的角度,鼓励和倡导积极的创新创业价值观,通过强化价值导向、优化课程结构、开发线上"双创"实践平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等教学活动实现立德树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李娅萨 《生存》2020,(4):0050-0050
随着我国对青少年德育教育重视逐渐增强,构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为一体的德育网络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思政课中,从多层面构建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学院通过"眼视光中心"(书视眼科)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双元育人"的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打造眼视光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和大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具有渗透德育的有利条件,语文老师要高举德育的旗帜,用至理名言说服学生,用伟大的榜样影响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创设良好情景陶冶学生,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做一名德育的旗手  相似文献   

19.
林藩 《学术交流》2012,(2):120-123
我国青少年德育价值存在偏失,主要体现在德育价值地位和基础的偏失、内容的偏失、评估和激励机制的偏失、主体的偏失、实现机制的偏失等。这已经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如社会责任感不足、过度社会化倾向明显、道德认知和行为失范。立足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实际,对学校德育的主题、地位、载体、激励机制、实现方法、价值标准、实现环节、实施者进行重新定位,并提出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明确德育价值的主题;吸引社会机构参与,夯实德育价值基础;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德育价值的实现环节;提倡平等对话,改善德育价值的实现方法;建构道德法制标准,完善德育价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师德修养,提高德育实施者的素质;重视成长发展服务,优化德育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0.
宋启林 《探求》2006,(4):73-75
高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教学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方式,而德育教学实效直接影响整个德育实效。本文从分析影响德育教学实效的有关问题入手,以改进德育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提出“三导向”德育教学法,试图找出一条提高高校德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