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8):5-9
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发展实践的先导,体现着发展的思路与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实践为主要立论依据的五大发展理念,既蕴涵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奋斗目标,也蕴涵着实现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未来奋斗目标,体现出我们党由执政理念到理论体系的升华。共享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需要我们对资本与共享的关系问题要有正确的认知,以精准扶贫推进实现共享发展,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构建共享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发展与体制的关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被要求实现新的契合。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实现这“五大理念”,必须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其内含的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创新、推动协调、助力绿色、助推开放、促成共享功能,使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1-4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10):23-25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是我们党对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的科学认识,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深刻变革。本文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三个维度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重要意义进行研究,积极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对新常态下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3):10-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创新发展理念对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协调发展理念对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发展理念对党净化政治生态的能力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发展理念对党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对党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探求》2019,(6)
五大发展理念是解决我们面临新时代新发展问题的"金钥匙",是历史唯物主义实践逻辑的展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逻辑的推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生成性的具体体现。五大发展理念蕴含丰富哲学意蕴:创新发展理念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以协调发展的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贯彻绿色发展观,提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品质;坚持开放发展主旨,属于人的和谐发展根本动能;通过共享发展来持续增加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喜红  张昕 《学习与探索》2023,(11):1-8+175
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重要方略,也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科学把握共享发展的时代要求、厘清共享发展的实践原则、拓展共享发展的推进路径,对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共享发展要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平正义为着力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时代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遵循、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指引以及普遍受益与合理差别的有机统一,以增强社会流动性、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作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11):160-16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把握全局、掌控方向、引领长远的东西,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起到统领作用。故此,五大发展理念也必然性的成为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从"以创新发展激发高等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五个方面阐明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瑜 《创新》2022,(5):9-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把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的最初成果,马克思在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此书在进一步追问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上,论证了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现象产生的根源;在扬弃异化劳动的现实路径上,体现了马克思历史观的革命性意蕴,旨在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向人的本质全面复归的共产主义社会。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贯彻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以共享发展、开放发展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协调发展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9):95-100
精准扶贫战略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关键环节,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战略的起点,关系到共享发展理念在精准扶贫领域的落实。针对目前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现状,以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客体和标准为切入角阐述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探究共享发展理念与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契合点。针对契合点就目前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共享发展理念在精准扶贫战略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阶级"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到以"平等"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再到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了邓小平以后,这种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更加明确和具体,这是对以前价值体系认真总结和不断升华的产物。再到后来,胡锦涛又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这是完善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政治发展的合法性基础、目标、途径和特征等要素日益明确。当前,处理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理想和利益、改革和稳定等基本关系,通过科学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保障人民主权理念的真正实现,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6):1-4
发展是关系一个国家社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历史已经无数次证实只有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时代新课题,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摄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十四条方略。新发展理念从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在要求、重要保障、途径和方法、目标与归宿等五个层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谋篇布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魏晓莎  张淼 《学习与探索》2023,(11):109-115
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历史背景、指导理念、实践路径、价值立场等方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理论突破与实践超越,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对中国发展模式作出的创新性优化,不仅向世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智慧,也为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具有深刻的世界意蕴,具体表现为以创新为突破口助力发展中国家摆脱“发展陷阱”、以协调的经济策略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绿色的发展理念开拓了生态文明新时代、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共享的大国情怀为解决世界贫富差距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钟荣丙 《创新》2021,15(2):39-50
创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扬,它的形成在认知上实现了发展观的质的飞跃,将"创新发展"从一条路径、一种战略升华为一种范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动力论、道路论、阶段论、方法论四个维度分析了创新发展理念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并探索了创新发展理念的四种国家目标模式:以理论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阐明"中国之路",打破西方政治话语垄断;以科技创新占据关键领域技术制高点,续造"中国奇迹",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以制度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中国立场",坚守社会主义阵地;以文化创新提升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度,宣介"中国方案",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道路,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是我们走的道路背后的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点、理念和目标体现了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解决的问题和基本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1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应对国内外复杂情况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其有逻辑的支撑:历史逻辑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总结;文化逻辑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凝练升华;发展逻辑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实践逻辑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国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8):17-22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历经实践探索、思想发展、全面提升三个阶段,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体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既蕴含着社会关系变革和发展路径优化,又彰显了科技动力和制度保障的意义。理论贡献上,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丰富和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的内涵;实践指导上,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促进我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张周  马雪梅 《社科纵横》2008,23(5):15-17
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划时代的伟大战略构想与崇高的政治使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主义本质、民主政治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当前世界政治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都要求构建以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确保以全体人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其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红贵  赵路 《创新》2018,(3):7-14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奏响绿色发展的新乐章.绿色发展新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守护青山绿水可以创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于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要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生态与经济融合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人类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破解了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及其对中国当下的深刻影响为主旋律,采用"政治生态"这一包蕴"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事架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维度,并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中国革命遗产的价值取向、有关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全球共识,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新观念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为中国政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包容理念,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发展所亟需的价值理性构建提供具体设想,使中国的发展在与人类文明进程保持一致的同时,能够运用其传承了数千年文明的独特智慧,进而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巨大变迁中闪耀自身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