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6):34-36
甘肃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基层法治治理存在诸多困境,如何化解治理矛盾、突破困境束缚,探求符合甘肃深度贫困地区实际的对策措施是打赢甘肃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乡村治理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华  李芳  刘杰明 《创新》2013,(6):95-9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其不同于一般法治理念的基础和特点,充分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独特规律与价值,对于正确对待当前公安执法中出现的失范问题,树立全新的执法理念,重构公安执法观念模式,有着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为线索进行考察与比较,对于认知、理解近代法英两国法治现代化的差异和不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因在于,二者是法治现代化的思想根据,而其他只是法治现代化的制度表现形式.事实表明,受科学主义影响的法国和受人文主义影响的英国在近代法治现代化进路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和不同:法国的法律发展表现为全新性和反传统的断裂性,英国的法律发展表现为继承性和连续性;法国倾向于法条主义的法治模式,英国则倾向于程序主义的法治模式;法国在法制建设中强调国家主义,英国在法制建设中注重以社会自治为中心;法国的法治模式倾向于否定多元和消灭冲突,英国的法治模式倾向于承认多元、包容和平衡冲突.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为视角阐释型塑法英两国法治现代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许卫林 《社科纵横》2011,(12):79-81
城市法治文化是法治城市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新闻出版传媒对于提升城市法治文化进而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具有核心推动力的作用,如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默默教化民众等。为发挥新闻出版传媒的推动作用,应采取注重法律学习以提高从业人员法律素养、加强道德修养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平衡法律宣传以全面普及法律知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许卫林 《社科纵横》2010,25(4):82-83,86
法治文化奠定了法治城市的思想基础,重视法治文化培育是法治城市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培育城市法治文化既要明确目标,又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措施。培育法治文化的关键在人。在建设城市法治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依靠并发挥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民间组织、法律职业群体、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和广大民众等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向侃 《生存》2020,(1):0195-019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极为有利。但从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往往还存在一些不利的教学问题,局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期望能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历时态视野中,法治的自由价值理论从古希腊到现代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期间经历了分裂与整合,在内在逻辑上包含三种价值观:一种是重视社会自由的集体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从古希腊开创经近代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继承与发展,到现今的共和主义;一种是重视个体自由的自由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如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开创、哈耶克等发展了的自由主义的法治价值观;第三种是马克思开创的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价值观.实践证明,第三种价值观最终成为人类应对法治的危机与困境的共同追求.从中国法治发展的状况看,确立马克思式的以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观,对于寻找中国法治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伴随着民主政治诉求、市场经济转型、政府改革、执政党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强国的战略而一同向前推进的.在这一进程中,法治开始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政府、执政党、民生、文化深度结合,由此形成了民主法治、法治经济、法治政府、依法执政、民生法治、法治文化六大法治主题.六大法治主题的形成与演变体现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整体性逻辑,表明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已被纳入法治轨道.这六大主题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李海英 《生存》2020,(14):0109-0109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和领会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条条框框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单纯地记背这些枯燥的知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从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入手,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高效课堂的学习中扎实掌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8,(1):88-95
法治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真切地表征它的正是法治问题本身。法治问题具有多元聚合性质,它主要通过有偏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显现出来。法治体系必须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性质才能具备更强的国家治理能力。更加坚实地将法治建设置于各种现实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来考量,我们就能够不断擢升法治问题与法治体系之间的契合程度,由此构建的法治体系才会具有更高程度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现实性,进而它才是当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政治理想,乃至政治正当性的基准。可以把它理解为"法的原则"与"治的原则"的互动关系。以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古典思想家对西方法治理论贡献卓著。亚里士多德把法治作为一项统治原则置于其对政体的讨论之中,阿奎那则在此基础上延伸了对法的本质的探究,从而把法治视为政制和法律体系运行良好的标志,是更为根本的法秩序固有特征的外在表现。从古典法治观向现代法治观的演进伴随着法的因素的增长,这也使得现代法治理论家倾向于以法的原则界定法治。  相似文献   

12.
徐爱国 《求是学刊》2008,35(3):73-80
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解析了"法治"一词的内在含义,并重点解构了"法治"现象的社会一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作者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律传统,认为中国古代法治与西方现代法治存在结构上的差异.最后,作者分析了当下中国法学几个热点命题,揭示出这些法治命题所存在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7):107-111
当下的警察法治思维的基础还不是完全循于法治,而是一种行政思维主导下的法律思维。司法直觉与法律思维的叠加、行政思维和特权思维夹杂、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不平衡离析了法治思维的表达,使得警察执法带有法律工具主义的倾向和程序主义的表征。以合法性思维为前提、以权利思维为替代,融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要素,关乎警察法治思维的实践导向,亦有助于当下警察执法思维的有效修复。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视野下公众参与的法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治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在行政法治领域,公众参与对于保证行政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维护和增进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建设民主和法治国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主题确定为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会中,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还是党史上的第一次。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在我国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必须依法治国;要取得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胜利,必须依法治国;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依法治国。要实现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依法办事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实现依法治国,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增强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又必须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政法制意识,能够自觉带头学法、带头知法、带头用法、带头守法、带头护法,自觉成为法治精神的践行者、捍卫者,才能将依法治国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具体行动中去。只有充分发挥国家法制的力量,只有充分彰显执政者的廉政法治意识,我们国家才能切实走向法制化轨道。本期"特别报道",记者就廉政与法治的关系和相关问题,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胡云腾博士,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廉政与法治的极端重要性,以此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6.
法治概念的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就是依法之治。法治本身未必意味着民主,也不能代替以人为本。这些都是法治这个形式概念之外的实体目标,法治的实现并不表明这些良好的社会目标都能自动实现。从对法治的形式定义进行分析可知,法治概念存在不足。虽然法治和民主是天然的盟友,但是法治概念本身并不涵盖自由或民主,因而在关注法治的同时,不能忽视某些法治以外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县域法治不仅在区域法治体系而且在国家法治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构成了国家法治体系的基础性环节。县域法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法治体系的效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法治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格局。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权体系中,县级政权构成了国家政权结构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县域政治是整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层枢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无论是县域国家权力机关制度建设,还是县域政府治理变革,抑或县域法治社会的成长,都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县域法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九大对推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县域基层的具体实践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法治中国进程中的县域法治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8.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这组概念在2013年6月22日至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再次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是实施“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施“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点,更是社会和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可以消除对“法治”的模棱两可的意识,便于在全社会形成“法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吴斌 《社科纵横》2008,23(6):70-71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明法去私"、"刑无等级"、"一断於法",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尽管法家的"法治"学说因推崇法家严刑峻法的秦王朝暴政而受到后世诟病,但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秦汉之后,作为儒家"德治"学说的补充,在德主刑辅系统理论中,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法治与古代"法治"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何以史为鉴,构建现代法治中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作为法治代言人的现代司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功能是现代司法的应然功能,主要体现在司法权在宪政结构中对权力的制衡调控功能和对权利的保障协调功能。司法法治功能的实现对落实宪政、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应当将法治功能与中国社会的本土特性、时代特点相结合,发挥司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