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2):10-13
海外追逃是中国反腐败工作的重要领域,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惩处外逃腐败分子。在未来的反腐败制度建设中,完善国内立法、逐步废除死刑、建立国际赃款分享制度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有利于我国与外国开展反腐败合作。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的完善与不断凝聚的国际反腐败国际合作共识以及国际条约相关原则发展的有利趋势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外逃腐败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2.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  相似文献   

3.
赵俊 《学习与探索》2023,(3):80-85+182
我国环境诉讼的司法实践表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并不顺畅,主要存在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力受限、行政机关履职认定标准不统一、诉讼请求与检察建议存在出入、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偏重等问题。要建立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机制,必须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确立“类型化”行政不作为认定标准;第二,提升检察机关调查取证能力;第三,明确检察建议与诉讼请求内容衔接转换的界限;第四,合理配置检察机关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到保障的儿童得到相关机构的庇护,确保管理部门按职权做出裁定后,由相关的福利机构进行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5.
诉诸网络反腐对加大反腐败力度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但是,网络反腐内生的局限性和失范行为又会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等诸种问题.鉴于网络反腐涉及公民基本人权表达自由、申诉、控告监督权,为促使网络反腐败健康发展,有必要健全舆论引导机制,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和媒介素养;坚守表达自由的第一性价值原则,建立完善网络侵权的免责与减责抗辩事由体系;构建公共道德、互联网行业伦理和法律监管三位一体的体系性治理机制,并加强网络反腐的国际协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反腐败理论是我国反腐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行动指南。其要点主要有:反腐败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反腐败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腐败必须牢牢把握“从查处具体事件入手”这个突破口;反腐败必须始终坚持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反腐方针;反腐败必须努力走出一条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运动的反腐路子;反腐败必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英津 《唐都学刊》2010,26(1):35-38
在构建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过程中,针对哪个机关适宜成为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受理机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认为人大常委会、党的纪检机关和人民法院不适宜成为受理机关,而检察机关、监察机关或预防腐败机关适宜成为受理机关的选项,决策部门可以从三者之中选择其一作为受理机关。为了加强党对财产申报工作的领导,加大财产申报工作的开展力度,建议实行财产申报的"垂直受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腐败分子携款外逃现象备受社会关注,加强海外追逃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反腐倡廉的必要途径。为了提高海外追逃的成效,中国必须建立完备的国内国际法律制度,遵循国际惯例,培训一批熟悉国际反腐败合作的专业人员,建立专门的办案经费,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树立中国尊重人权的国家形象。只有这样,中国才可以拓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提高中国海外追逃的成效,有效地震慑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9.
腐败案件的高发案率是中国当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点。为了适应治理腐败犯罪的需要,中国刑事司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侦查体制、办案原则,并且注重依靠群众查办腐败案件,注重打击重点的随时调整。中国刑事司法注重提高腐败案件的侦查能力和加强反腐败刑事司法的规范化建设等,这是中国反腐败策略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中国在反腐败刑事程序如何与国际公约对接等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也指引着中国刑事司法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平等和效益,作为人与人和人与物关系的体观,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由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所决定,平等原则与效率原则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舍弃平等,固然不可能是社会主义,但如果片面奉行平等至上原则,甚至不惜牺牲效率以换取平等,也决不能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是为了建立起一种社会主义平等和效率得以相互促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陈永庆 《唐都学刊》2011,27(5):97-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运动式"反腐、法制反腐、惩治和预防并举三个历史阶段,使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就,留下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反腐败斗争轨迹。研究探析既往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国反腐败斗争在未来新的阶段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早在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树立党章权威、严格党的纪律,必须树立和努力践行"八种良好风气"。在实践中,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创新和完善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率先探索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回顾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并紧紧抓住不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参与是富有成效地推进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形式。在反腐败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反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使社会参与反腐败依法进行,保证积极稳妥推进反腐败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4.
乌梦达  刘斐  甘泉 《东西南北》2014,(21):32-34
中国重拳出击追捕外逃贪官的信号,在今年年初已经明确释放。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境)外合作办案机制,加大防逃追逃力度,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今年7月,一次更为迅猛的打击启动了——在中纪委的协调指挥下,“猎狐2014”行动开始,将有更多的贪官落入中国在全球布下的“天网”。  相似文献   

15.
李克实 《探求》2003,(1):53-55
社会主义的社会分工,应当坚持效率优先、职责明确、权责一致、调整适当、制度保证的原则;同时,突破以党的宗旨否定社会分工、以社会协作代替社会分工、以社会活动淡化社会分工、以临时工作冲击社会分工的误区,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分工机制,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分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程寿 《探求》2004,(5):36-39
反腐败是事关执政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的曲折历程,当前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体制性障碍.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我国的反腐败,我们既要严惩腐败分子,更要建立对权力具有有效约束机制的社会治理方式,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从理性与现实结合的层面,在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反腐败是一场持久战.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民政部通过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加强对民政精神卫生福利工作的资金支持,加强民政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工作行政管理,强力推动民政精神卫生福利工作,着力打造"病重治疗进机构,康复服务回社区"的精神病人救治模式,建立机构治疗与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机制,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对社区康复的辐射和指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机构服务精神病人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丛梅 《社会工作》2012,(8):20-22
目前,社会安置工作面临人户分离现象严重、查找困难,衔接工作难以落实等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通过完善衔接工作制度,理顺社会安置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社会安置工作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9.
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 ,我们党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的领导机制。在这种领导机制下 ,使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但是 ,也应该看到 ,对于这一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研究。本文仅就纪委在反腐败斗争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略谈浅见。  一、正确认识纪委的组织协调地位纪委在反腐败斗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与其有效地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分不开的。因此 ,在党的十五大明确的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机制中 ,肯定了纪委的组织协…  相似文献   

20.
孟根巴根 《求是学刊》2012,39(2):103-107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技术开发活动的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乃至人的生命和健康越来越面临巨大的风险.为此,《里约宣言》第15项全面推出适用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环境风险预防原则以科学不确定性为特征及前提,在适用中给予行政机关(开发者)以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开发者)若有越权或者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则应追究其法律责任.相比我国在该原则研究中的匮乏,日本的研究较为深刻并为我们提供了比较法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