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丁 《阅江学刊》2013,(3):96-100
传统媒体因单向传播而缺乏互动机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政府向受众的单向传播,成为公众参与的积极推动力量。然而,新媒体对公众参与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发挥新媒体在公共参与中的优点,遏制其缺点,促进公民参与,使新媒体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程佳琳 《学术交流》2012,(Z1):25-26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发展和扩张,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政府和人们的政治生活,网络为公众参与直接影响政府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一、互联网对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亚平 《浙江学刊》2012,(3):164-171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实现公民监督政府的宪法权利、促进政府由统治转变为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所在.近年来,随着行政公开化的推动,我国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还存在许多问题:参与的主体不明确、参与的决策动议权缺失、参与的范围不够明确、参与的方式较为单一、公众提出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尊重等,表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亟待法治化.因此,要检视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得失,尽快构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机制,这是我国当前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没有人民的帮助和支持,政府不可能独自驯服腐败。面对我国预防干警和公务人员人数之比的悬殊、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硬性要求,动员广大公众参与反腐斗争是国内外形势的客观需要。现实表明,我国已具备了公众参与反腐的理念、制度、主体、平台四个运行条件,但同时也须看到,当前还存在着部分公众参与反腐的意识比较淡漠、参与反腐的制度依然存在漏洞、参与反腐的渠道仍然不够畅通、参与反腐多呈碎片化和香艳化四个制约反腐的现实性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今后,我国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反腐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反腐的法律制度和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等路径,推进我国公众参与反腐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5,(2)
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作为协商民主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在城市治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以就城市建设、重要项目、重大民生等问题向公众征询意见,以引导公众参与、辅助政府决策、协调政民矛盾、沟通社会舆情。完善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的运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吸收各方面的真知灼见,使其朝着现代治理有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自主意识的增强及公共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朝着一个更具现代意识的服务型角色转变,尤其在政府的信息传播层面,政府与公众间相互认知、参与及互动成为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属性。政府部门通过数字信息服务平台,从公共信息传播的后台走向前台,改变了与公众的沟通方式,政府信息平台因此成为消除信息不对称、防止公权力异化的公共平台。公信力作为政府信息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政府传播活动全过程,传播格局的转变为政府信息平台公信力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公共信息供给格局变化为切入点,探讨政府信息平台公信力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政府信息平台与公众间互信度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申东辉 《探求》2010,(5):16-20
为确保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的"以人为本",建设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平台,使公众自下而上地参与和政府自上而下地管理形成合力,更好地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服务,广州市进行了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有益的尝试。针对广州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提出相应对策的多种思路,提出了促使广州公众参与、上台阶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机制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琰  李海民  肖立宾 《唐都学刊》2004,20(2):121-123
体现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和追求社会民主是公众参与规划的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 2 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 ,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决策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社会生活所有方面的传统管理模式 ,急需以法律的方式指导公众参与 ,并大力推进新式社区的建设 ,以求形成公众参与的切实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政府决策机制是指政府决策参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是新形势下政府决策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按照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廖雄军 《探求》2009,(2):27-33
网络时代改革决策绩效及其公众参与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化、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评估的水平与质量。为了使网络时代的改革决策绩效评估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网络民主发展、公众参与改革决策的趋势出发,对网络时代的改革决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中国公众参与改革决策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与指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设计了一套网络时代公众参与改革决策的评估指标体系,旨在推进我国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佳纬  屠瑾 《创新》2007,1(5):76-81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关键在于公众是否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去并且发挥核心作用。美国衣阿华州开展的"公众发起的绩效评估项目(CIPA)"让公众全过程地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在许多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因此,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构建起公众全过程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系统流程和体系是我国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科学、持续开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康勇 《创新》2015,(4):103-107
行政参与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滥用,但另一方面由于"精英作用"的"异化"以及大型利益集团对政府的"俘获",这类行政参与亦可以造就裁量权运行的非理性化。因此,应当基于行政裁量权合理性行使的标准以及弱化精英参与、强化普通公众的参与,正确权衡大型利益集团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注重公民团体的行政参与权等实践理性之路来完善参与型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王丽 《社科纵横》2013,(6):75-78
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基础,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法制环境;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协商治理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的公共责任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路径。最终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立法是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行政主体立法制度,为有效控制行政立法,美国确立了较完善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目前,中国行政立法大量激增,但公众参与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缺失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而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应遵循行政立法主体主导、公众参与有效、可行、适当超前的原则。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应赋予公众立法动议权,立法草案一般应经过通告、评议法定程序,立法案正式表决前可交付一定范围内公众先行表决以供立法主体参考,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情况应于立法案通过后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5.
张华民 《社科纵横》2010,(2):76-78,84
要进一步深化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就必须更新理论认识。现代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权利至上、法治优先、服务为本。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9):30-35
域外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制度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之处,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的理念与制度都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公众参与制度不仅没有在城市规划的相关立法上得到全面的保障,在制度层面上也遭遇诸多的困境。我们必须针对我国公民与社会的现实情况,制定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制度和模式,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需要将公众参与引入环境治理全过程。在提高公众参与广泛性的同时,政府也面临着如何优化和改进参与要素,进而提高环境政策的可接受性和环境治理的有效性问题。文章构建了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模型,并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当前环境治理有效性的实现程度及限制因素,提出应从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参与主体的参与能力、强化参与反馈和参与回应、构建参与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及健全参与保障等方面来提升我国环境治理公众参与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剑 《社科纵横》2008,23(6):36-38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关于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分析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本文认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政府的责任首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9.
牛静  赵倩 《社科纵横》2010,25(5):83-85
2009年11月的唐福珍之死再次引起了关注,这种法律废除或修订总是在悲剧发生之后的现象继续上演着。如何建构我们的立法程序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公众参与是正当立法程序的重要内容,媒体应当在立法程序中充当信息传播者与意见沟通平台的角色。设置合理的程序使公众参与立法、使媒体可以有效进行信息沟通,才可以保证法律的制定、修改抑或废除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依归,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悲剧事件的重演。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借鉴新治理理论和公民参与相关理论,从实践出发反思评估主体形成过程及各问责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笔者所参与的H市社会服务评估经验,比较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的动力、渠道及规则或相关约束、效用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评估主体.首先,从专家参与评估机制来看,分析专家身份获得、立场、个人与工作价值宣称与利益关联等.其次,将公众参与区分为有组织的公众参与与无组织的公众参与.本文认为公众参与的难题在于公众意见的差异性和公众责任扩散性.再次,从参与程度高低将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评估分为四种理想类型.最后,政府选择哪一种参与类型,需要考虑评估所处的社会服务发展水平、问责所需的专业知识水平、公众的认可度及接受度等情况.如果要超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治理工具的局限性,积极的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对促进社会服务发展乃至公民治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