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 ,其在本质上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 ,表现出“反智论”的倾向 ,具有唯意志主义、民粹主义、崇尚暴力 ,以及强调组织化、权力集中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 ,它经历了维新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后五四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历程曲折而漫长。鸦片战争后 ,不甘沉沦的有识之士便开始了艰苦的探索。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如何实现现代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建立民主政治的问题。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 ,为此必须进行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带给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震动以及留给后人的历史启示远胜于在这之前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包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治运动和反对封建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运动两个方面的内容。政治上五四反帝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众论一致。而对于思想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爱同主义性质,则往往被忽视或不承认。例如有论者说:“五四运动,既是爱国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两者相辅相成。文化运动为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爱国运动又推动了文化运动的发展。”作者在此至少是忽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又如,去年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在关于“五·四”精神(实际上是专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五·四”精神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批判”;也有的认为是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后现代的文化世界、“审美化”世界当中,走出理论思维的形而上学传统的文学理论,其自身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物的命运无可避免。但这种作为文化存在的具体性,仍然必须从主体性的维度来理解,而不能从客体性的维度来界定:理论是贯彻着文化意志、规定文化秩序的主体,理论是文化思维,而非被规定、被生产的文化客体、文化产品。文学理论自身的“文学”属性,也只是一个思维的结果,而非预设的先验本质和思维边界。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巨型社会变迁过程,“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的过程。”[1]中国现代化自近代鸦片战争开始至今,步履艰难。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在北京倡导民主与科学揭开序幕,它激越宏大、波澜壮阔,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从而使中国社会受到全方位的震动和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倡导人的自由平等精神,推进社会的改革开放,将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6.
由鲁迅《狂人日记》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小说传统是观念的传统而非方法论的传统。其本质是否定的现实主义而非“批判的现实主义”,这带来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政治时尚化:由启蒙现实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追随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革命的步伐,由否定的一极走向肯定的一极,政治化的情绪表达代替了文学化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性的理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起源于西方世界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现代性就是西方的文化专利。“西方性”只是现代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存在着诸多或隐或显的现代性因素。如何识别和发掘这些文化资源以培育和提升中国现代性 ,就成为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大学术问题。2 0 0 4年 7月 7— 9日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合办的“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国际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佛大学等的2 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中国现代文学的上限应该定在晚清,而非"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并未止于1949.1949只是政治划界,此后中国文学发生了许多激变,呈现出复杂的现代性样式.晚清至今的中国文学仍然属于尚未完成的现代.通常所谓从"五四"到1949年"现代文学"应该作为特殊的学术史概念来使用,而1949年至今的"当代文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文学批评而非文学史的概念.以往所谓的"现当代文学"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提法,似乎应该为重新作出解释的现代文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当拼凑最新时尚技术的山寨手机在年轻人手中玩捏时,能看出其中有多少中国文化元素呢?”日前,经济学家在“中国产品文化融合论坛”上提出了这一发人警醒的问题。产品文化元素创造高附加值一个国家产品中的文化元素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反映这个国家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精髓,因此世界各国都力争将自己最优秀的文化通过产品展示出来,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品尝到这个国家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年到1976年,最引人注目的历史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和文革的终结。在“五四文化”与“解放区文化”两大文化的接缝处,新诗史在“当代”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它不仅成为文化调整政策的对象,更承担了在这一调整中歌唱与礼赞的使命。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从没有如此的密切过,文学也从没有如此得心应手地配合着政治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对当代中国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现状的深入考察,就不能说进入到了当代文学之中;如果脱离开对与“运动”相关切的思想准则和价值观念,很难说透彻了解了这个时期诗的主题、题材、艺术形式、审美情趣,以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庭文化的变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传统的家庭文化受到抨击 ,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家庭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提出了家庭改制的主张和一些新的婚姻家庭观念。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至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 ,这是中国开创新的制度和观念文化并经历了人为挫折的时期 ,这一时期家庭文化发生了根本变革 ,但出现了家庭文化政治化的倾向。第三个时期是“文革”结束后至今 ,这是中国全面变革的时期 ,也是家庭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 ,家庭文化呈现失范性、多元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以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结构。在与“中国文化”相对应的宏观意义上,各民族又组成了具有统一特征的“中华民族”。在这意义上,“民族”的概念标志着一种文化的现象,而并非自然的,即人种的现象。因此,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这样的统一框架内研究苗族,就属于文化人类学而非体质人类学范围,并且亦有别于在“世界文化”的框架内所进行的中西比较、中印比较等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虽然中外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较多,但我们对五四的历史记忆仍然模糊,这部分是因为五四后不少人有意无意在修订关于五四的历史记忆。在这方面,许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当事人因常常说其所属的“家派”的话,虽大致是无意的但也影响了后人关于五四的记忆。而像国民党这样的政治力量更是有意为之,曾特别强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的关系,甚至说是国民党领导了这一运动。本文以《世界学生》杂志1942年的“五四特辑”为个案,探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当事人这些历史的创造者在特意从历史角度纪念五四时如何有意无意地对历史进行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公务员或国家干部人数的多少并不是一个关键因素,重要的是必须把政府的社会定位(包括角色、权力和责任)划分清楚。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197.69∶1(或116.27∶1)的“民官比”并不高,因此,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不需要再把精力集中在“精简”上,而应按邓小平的部署,首先把党政分开和权力下放的工作做好。毕竟“小政府”是指“政府权力受限制”,而非“人数更少”;“大社会”是指“社会权利更广泛”,而非“人数更多”。  相似文献   

15.
在《顾准文集》三十多万字的论述中,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他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专制主义制约下的中国文化的论断。 以“革命”的名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全面专政”;中国古代文化一再成为政治角力场的工具;这是顾准面对的严峻的现实。在“评法批儒”的狂潮中,顾准以出奇的冷静剖析着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渊源于巫和史,早就有诸子起于王官的说法。顾准赞成前人关于中国文化是史官文化的论断,尖锐地提出:“所谓史官文化者,以政治权威为无上权威,使文化从属于政治权威,绝对不得涉及超过政治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转型即由专制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理性超越,开启了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先声;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民本思想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中介和桥梁;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人性解放运动,提出了全面改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任务.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我们要弘扬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在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的同时,改造和利用民本思想,并与民主文化相融合,这是实现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重要途径.那种企图用所谓"新民本"思想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钱玄同是一个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极力推崇西方文化的文化激进主义者。他抱着传统原罪心态,在功利主义、经世致用的目的下,要铲除“东方化”,以为“‘东方化’终于是毒药”①,主张“欧化”、“世界化”。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主导思潮,对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文化激进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钱玄同,其心态、理论和实践,当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自本世纪初到五四以前,西方文化对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影响,主要来自两种思潮:一是自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形成的西方人文主义文化思潮,它在思想上带来理性主义与人道主义,在政治上带来民主主义与共和体制,这一切都为中国资产阶级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树立了榜样,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继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高标的“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也可以说是这一种西方文化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另一种是自十九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西方现代反叛文化的思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揭开世界文化发展史的篇章,探讨基督教世界的文明和伊斯兰教世界的文明时,都会发现犹太教是这两大文明的先声。犹太教同中国文化发生过什么联系?这应该说又是一个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以为必须了解犹太教在犹太民族主体文化的积淀和整合中的作用,必须了解了犹太民族在国破家亡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